.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九元及第,女帝竟然是我前妻? > 第8章 风头太盛,暗箭难防

第8章 风头太盛,暗箭难防

太后没有立刻说话,屋里静了半晌,只听的她轻叹了口气,声音压的很低:“这孩子,不知道收。+s·o_u.k/a?n¢s/h~u¨.?c+o!m?”

老监正躬着身子没动,却又忍不住试探着问:“娘娘……要不要下点绊子?不重,只是敲打。”

太后轻轻一摆手,语气不重,却带着决断:“不急。”

“现在敲,只会让他更得宠,皇帝那个性子——越是有人反对的,她越护着。”

“先让他跑,跑的越快,摔的越狠。”

老监正低声应了个“是”,不敢多言。

太后喝了口茶,忽然又问了一句:“孔卿白那边什么态度?”

“已经私下递了话,说这政绩司若真铺开,他那一批人日后怕是连‘散官’都坐不住。”

太后哼了一声:“既然知道怕,还不动手?”

老监正迟疑了一下,道:“宰相意思是,让娘娘先稳着,他在布局。”

“布局?”太后冷笑一声,“他怕是还在等我替他打头阵。”

她语气不善:“这群老狐狸,眼睁睁看着李洵玉扯出自赎令,还真以为这只是查贪那点事?”

“他是在架空旧制,再把官场账本全换一遍!”

“朝堂这么多年,就没人敢这么玩。”

老监正低声附和:“娘娘所言极是。!s¨a!n¨y¢e\w\u-./o/r·g-”

太后沉默了一会儿,眸子里闪着思索的光:“去传我话,明日礼部尚书的侄子封个五品芝麻官出去,顺便……送几本‘政绩草案’过去,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是。”

“还有,”太后语气顿了顿,“昭阳殿那边,盯着点。”

“她虽说是君王,可到底是个女人。”

“心一动,脑子就容易糊。”

老监正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太后坐在榻上,眸色幽深。

“小郎君啊——你赢得太快了。”

同一时间,政绩司衙门后院。

杜世清正披着外袍,顶着黑眼圈,把自赎册子一页页地整理。

这几天送来的银子都堆进了内库,李洵玉明确吩咐:一两一两记清楚,银是谁送的、银票号多少、有没有人“代赎”,都写的明明白白。

“李大人真是要翻天了……”

杜世清叹了口气,把一张名字边写了个圈。

“李同达——三年前案卷里就有他,县里贪了救灾银子没追。”

“这回又是别人代赎,他倒是装得挺清白。”

他正琢磨着,院门口传来脚步声。

“李大人到——”

杜世清立马起身,把册子递过去:“大人,您要的名单我已初步筛出来,代赎名单里头有二十七人,全是前案老问题。~e/z\k!a/n.s`.!c?o?m+”

李洵玉接过来看了两眼,点点头:“干的好。”

他顺手扯了张纸,把其中几个名字圈出来:“这五个,叫御史台的人先去‘查访民情’,不要动声色,看看百姓怎么说。”

“是。”

“另外,杜大人你把账册再复一份,一式两份,一份存政绩司,一份交内阁留档。”

杜世清皱了皱眉:“这不是……把命送人手里吗?”

“你怕?”

杜世清摇头:“怕是怕,但您让我干,我就干。”

李洵玉笑了笑:“有你这句话,值了。”

他顿了顿,望着窗外:“接下来,就是找第一个官祭旗。”

“杀给百官看。”

这一夜,内阁灯火通明。

兵部、户部、礼部三名郎中接到召见,一踏进李洵玉书房,心里都有些发毛。

“李大人请深夜召见……不知何事?”

“坐。”李洵玉抬抬手,语气温和,“不是查你们,是请你们评一件事。”

三人对视一眼,依言落座。

“我手里有两套数据,一套是你们部里上交的政绩汇总,一套,是这三日自赎册子里统计出来的旧账。”

“你们说——哪一套该信?”

三人脸都白了,连忙起身:“大人,这……”

“坐下。”

李洵玉声音冷下来,“我不是来审你们,我是来告诉你们,从今往后,政绩数据只看两样:银票和人命。”

“账目能抹,死人抹不了。”

“你们三个部,年年出事,也该有人扛一次。”

“你们回去,自己查查,看谁最合适。”

“不查,我替你们选。”

三人连连点头,灰头土脸退下。

杜世清走进来:“大人,您这话说的太狠了点。”

“狠?”

李洵玉笑了:“要是不狠,这帮人还能拿我当笑话看。”

“我给他们三天,不吐人,就吐血。”

“然后——拿一个五品,开刀。”

“明面上是政绩失实,实则就是祭旗。”

“宰相那一派不是正想动我么?”

“我先送他们一个人头,看看他们还敢不敢再碰。”

第三天一早,一道折子直接贴在政绩司外墙:

【礼部郎中卢某某,三年来虚报赋役、账实不符,致民怨滋生,予以罢官查办,终身不得为官】

百姓围在政绩司门前看了一上午,啧啧称奇。

“你听说没?这次可不是弹劾,是政绩司自己贴出来的。”

“这算是……开杀戒了?”

“那还用说?这不是开头嘛。”

“李大人这一下子,真要动真格了。”

李洵玉站在政绩司后院,望着那贴出去的第一道折子。

他知道,这才刚开始。

他等着那些人出手,等着那群在太后与宰相背后的人犯错。

他们不犯错,他就出手逼他们犯。

这朝堂,要搅,就搅到底。

当晚,孔卿白书房内,灯未熄。

一个幕僚低声问:“老爷,政绩司杀了卢郎中,要不要回敬一刀?”

孔卿白不动声色,只淡淡一句:“不急。”

“叫刑部的林大人动动笔。”

“给李洵玉,送份大礼。”

“让他知道,这水,到底有多深。”

京城深夜,内阁中书房的灯还亮着。

李洵玉披着常服,坐在案前,一盏冷茶已经凉透。

杜世清将厚厚一摞文书摆在他桌上,脸色不太好看:“大人,这三日内送来的自赎账册,数额破了八十万两。”

“其中,有十几户官员‘主动认领’,可查他们实际任职时间,明明是后调之职,这‘自赎’却是前任官所贪。”

“意思就是——有人顶包。”

李洵玉“唔”了一声,拿起一册翻了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