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大明:我朱雄英,和老朱密谋谋反 > 第52章 拿国公立威

第52章 拿国公立威

“来了。_比_奇`中?文_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朱允炆忽的站起身来。

“徐伯父,千万要以大局为重。”

“允炆殿下不必多言,我自有主张。”

徐允恭的回答看似不给面子,但正是朱允炆想要的结果。

徐允恭堂堂魏国公,又和太子相交莫逆。

能够为了力挺太子,而当众顶撞朱元璋。

现在更不可能为了所谓的大局,使太子受到蒙蔽。

所以朱允炆着看似好心劝说的几句话,实际上却是在火上浇油。

等到朱雄英踏入银行大楼之后,一眼望到的便是徐允恭面沉如湖的冷漠表情。

“这位想必就是魏国公当面?草民有礼了。”

朱雄英主动拱手行礼。

然而徐允恭却没有还礼,而是上下打量着朱雄英。

良久之后才冷冷开口:

“你就是太子极力推荐的朱先生?”

朱雄英笑道:

“承蒙太子殿下看中,草民不过略尽绵薄之力而已。”

徐允恭表情不变。

“还未请教朱先生名讳?”

“请教不敢当,草民朱雄英。”

“朱雄英,这倒是个好名字。”

听到这个名字被朱雄英亲口说了出来,徐允恭双眼顿时一眯。

但凡和太子相熟的人,谁能对这个名字不敏感?

洪武十五年之前,听到这个名字。^k¨a·n?s¢h.u·h_e,z_i_.+c·o*m·谁又不笃定的感慨一句,大明三代乾坤已定。

想到这,徐允恭的眼神又冷了三分,直看的朱雄英一阵莫名其妙。

不知道为什么,这位二代魏国公在自己刚进门之后,就表现出了相当的敌意。

果然下一句话,徐允恭便表现出了自己的态度。

“朱先生,我看过你递上来的奏疏,很不以为然。”

“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什么会同意你的建议。”

“但是本公觉得,此事不妥。”

听着徐允恭毫不留情地否定了自己的建议,朱雄英却并不动怒。

而是好整以暇地独自落座,自顾自招呼着下面的人上茶。

等到茶水上来之后,朱雄英这才把玩这茶杯盖说道:

“魏国公如果是草民没有记错的话,银行诸事,草民才是负责人吧?”

徐允恭面色不变:

“但是本公受太子所托,身负监察重任。”

“本宫觉得若以棉布兑换宝钞,无异于是以鸩止渴。”

“此为祸国殃民之举,本公绝不能同意!”

“哦?”

朱雄英抬头,目光扫过徐允恭和旁边的朱允炆。

“不知魏国公是否和太子商量过?”

“不曾。_看¢书¢君¨ ?更`新\最¨快!”

“这样啊。”

朱雄英点了点头手指一松,杯盖啪嗒一声落回杯子上。

“魏国公的意见,草民听清楚了。”

“如果魏国公再无旁事,就请带草民去验看看布匹丝绸。”

“布匹丝绸到位,十天之后,银行正常营业。”

“你——”

眼看着自己的意见变成了耳旁风,徐允恭当即大怒。

上前一步,伸手便要抓向朱雄英。。

然而朱雄英只是轻轻一闪,仿佛随意一般,伸手挡住徐允恭的胳膊。

不见怎么用力,徐允恭便觉得脚下一个踉跄,下意识的扶住桌子才没有摔倒。

“你居然……”

“魏国公还是要小心点,若是腿脚不便,可以回府修养几日。”

没等徐允恭发作,朱雄英抢先开口。

“不过若是魏国公不想休养也没关系,毕竟太子派魏国公前来是来监督辅助的。”

“倒也不需要为国公亲力亲为,”

听到朱雄英这意有所指的话,徐允恭脸色一变。

朱雄英这话的意思,分明是提醒徐允恭他的职责。

他只是来负责监督辅助的。

并没有陟罚臧否的权利。

一时间,徐允恭哑口无言。

但还是开口说道:

“本公正是在监督你!”

“本公认为,你以布匹兑换宝钞之举不妥。”

“若是此举一开,天下必然蜂拥而至,国库里的丝绸布匹万万经不起这样的兑换。”

“到那时便是一团乱麻,悔之晚矣。”

“本公受圣上大恩,承蒙太子看中。”

“绝不允许眼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听着徐允恭铿锵有力,掷地作响的声音。

朱雄英无奈的耸了耸肩,转过头看向徐允恭。

“魏国公,我有一事不明。”

“魏国公可曾看过我那份奏疏?”

“当然看过。”

“看懂了吗?”

“七七八八吧。”

“还七七八八?”

朱雄英气笑了。

他倒是不知道,这位二代魏国公居然有这样的能为。

眼看着徐允恭心虚的转开目光,朱雄英紧追不舍。

“那么我倒要请教魏国公,我为什么在奏疏中说要在金陵试点?”

“又为什么要求每一笔兑换都要根据户籍登记在册?”

“这……”

徐允恭哑口无言。

看着徐允恭的气势受挫,朱雄英不由的露出一丝讥笑。

“魏国公不是说看过草民的奏疏吗?怎么连这都答不上来?”

“或者请皇孙殿下,为魏国公来解惑。”

说着朱雄英转头看向朱允炆,却见朱允炆坐在旁边,恨不得把脑袋缩进肚子里。

昨天朱允炆的质疑,虽然没有任何人给他解答。

但是朱允炆毕竟聪慧夜深人静,只是细细回想才反应过来,这是为了防止各地宝钞涌入金陵,导致商人因此获利。

以朱允炆的能力,最多就只能想到这个了。

至于什么叫做挤兑风险,那已经超过了朱允炆的认知范围。

现在面对着似曾相识,又截然不同的问题,朱允炆越发谨言慎行,生怕多说一个字便再次出丑。

看着朱允炆坐在旁边装作鹌鹑,朱雄英淡淡一笑,欣赏着徐允恭不断变化着的脸色。

直到一盏茶后,徐云宫百思不得其解,这才拱了拱手,心不甘,情不愿的说道:

“还请朱先生解惑。”

“解惑不敢当,只是有几个问题要请教。”

“敢问徐国公府上,现在存有宝钞几何,人口多少?”

徐允恭微微一想,答道:

“魏国公府,算上弟妹,一共千余口人。”

“共有宝钞八百七十二万余。”

“多为三节两寿之时,宫中所赐。”

朱雄英点了点头:

“那请问这八百七十二万宝钞若是兑换成棉布,又能兑换多少?”

“徐国公府中上千口人即使人人穿新衣,又可以穿几年?”

“十年都穿不完——”

话说一半,徐允恭悚然一惊,仿佛拨云见雾。

看向朱雄英的目光,顿时惊如天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