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大明:我朱雄英,和老朱密谋谋反 > 第53章 魏国公的反感

第53章 魏国公的反感

“魏国公想明白了?”

面对着徐允恭的目光,朱雄英淡淡一笑。,8!6′k?a·n^s?h?u·.¨n-e*t+

他深入了解过眼前这位二代魏国公。

已经算得上是大明军方二代的领头羊了。

如果说,那位大明战神李景隆,更多承担的是宗室在军方中的代言人。

眼前这位二代魏国公,便是大明勋贵当中,当之无愧的接班人。

事实上,再过几年,等到燕王开始奉天禁难之时。

若不是旁边那只鹌鹑,考虑到这位魏国公和燕王之间的亲戚关系,将其幽禁不用的话。

眼前这人是真的能够把燕王按在地上打的。

其能力和智慧可见一斑。

果然,刚才朱雄英一提点,这位魏国公当即便反应了过来:

“布匹丝绸这种东西,也就只有大户人家会有储备,一般人是不会拿到家里储存起来的。”

“所以,实际上来兑换布匹的,应该不会很多?”

徐允恭没敢把话说的太满。

这是他不熟悉的领域。

作为名将,徐允恭比其他人更清楚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作战,有多么的危险?

所以此时此刻,发现自己原先的理解出了偏差之后,徐允恭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甚至于一改之前的凌厉,虚心的对朱雄英问道。¨x~x,s/w!k_.¨c¨o·m!

“可是,如今宝钞的存量和布匹数量实在是太过悬殊,甚至于称作是杯水车薪也不为过。”

“就算是普通百姓不会一次性兑换布匹,但是这些布匹,恐怕也撑不了多久吧?”

朱雄英摇了摇头:

“魏国公此言差矣。”

“事实上,按照我的推算。”

“最开始来兑换宝钞的,恰恰就是普通百姓。”

“而且以金陵城中的小商小户居多。”

“啊?这……”

徐允恭感到意外。

但是转念一想,便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倒是有点道理。”

“平民百姓,更是有规避风险的想法。”

“不比一些高门大户会顾及种种影响,普通的平民百姓,会本能的规避风险,将实实在在的好处拿到手里。”

说着徐允恭拈着胡须,不断的在花厅当中来回渡着步。

“这倒是有先例可循,打仗攻城之时,城中最先逃走的便是平民百姓。”

“一些高门大户,或许会因为种种原因留下守城,但是老百姓会根据自己的直觉,去寻求安全。”

“这倒是合情合理。”

“或许在兑换宝钞的事情上,普通百姓也会有类似的举动?”

朱雄英看着徐允恭的眼睛顿时一亮。~x!t¨x′x-s′.~c^o,m*

他倒是没想到,这位魏国公的悟性如此之高,甚至还有举一反三之能。

事实确实如此。

如今普通百姓一年忙活到头,无非温饱而已。

这些老百姓是最不会有投资概念的,因为他们承担不起投资失败的后果。

又因为家底太薄,所以当宝钞翻着跟头贬值的时候,这些老百姓反而不愿意出手宝钞了。

宁可在手里握着那几张纸,也不愿意割肉。

如今,当银行开放了宝钞和棉布之间的兑换之后。

这些小老百姓就会像后世炒股被套牢的那些股民一样。

以最快时间割肉离场。

眼看着徐允恭,居然无师自通的想明白了这一点,朱雄英也笑着说道:

“魏国公说的是。”

“在我的规划当中,这些老百姓的兑换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高门显宦,反而会先观望一二。”

“倒不会形成蜂拥而至的局面,这些棉布也不会在第一天就被兑换殆尽。”

徐允恭点了点头,看着朱雄英的目光逐渐发生了变化。

所谓英雄惜英雄。

经历了这短短的言语交锋之后,徐允恭敏锐的发现。眼前这位朱雄英,并不是靠着长相和名字哗众取宠之辈。

他说的那些东西和兵法是互通的。

光凭着这份理解,即使将这人放在战场上,也将是一代名将。

一念至此,徐允恭当即便转换了态度。

转身坐直了身体,第一次也比较平等的姿态,看着朱雄英。

徐允恭的态度变换,自然满不过在场的几人。

不光是朱雄英感到松了口气,旁边的朱允炆更是大急,心念一闪,顿时开口说道:

“可是,这样一来,棉布必然不够。”

“若是让老百姓把棉布都兑换完,朝中臣工要兑换的时候,岂不是拿不出来棉布?”

“父王提出宝钞改革,本质上就是为了给朝中诸臣工提升俸禄。”

“若是没办法让他们把俸禄落在实处,岂不是又是一项恶政?”

“朱先生,这一件事情你可曾想过?”

朱雄英无声的笑了笑,转过头,先看向的是徐允恭。

果然在朱允炆开口之后,徐允功虽然在低着头品着茶水,但是嘴角明显一撇,露出了不悦之色。

听朱元璋转述过朝会情况的朱雄英自然知道,当时的大朝会上,只有这位魏国公出面,单枪匹马支持太子。

想必此时,听见太子长子维护那些文武百官。

这位太子发小,勋臣之首的魏国公,心中已经有些意见了吧?

朱雄英猜的不错。

此时的徐允恭,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中却是一阵腻歪。

他是知道朱允炆的名声的。

在文臣当中颇有文名,一如当初的朱标。

但是,徐允恭看得清楚,当年的朱标是礼贤下士。

现如今这位小殿下却是在讨好文臣。

在徐允恭的眼中。

有一些文臣,又想提升俸禄,而在太子出面之时有胆寒于皇帝的威势。

分明就是群道貌岸然之辈。

而作为太子长子,朱允炆不仅不替父分忧,甚至于在太子主持的宝钞改革当中,为那些首鼠两端的文臣发声。

实在是……

不可理喻!

眼看着徐允恭的表情变换。

朱雄英心念一动。把刚刚到达嘴边的,关于挤兑以及反挤兑的措施又咽了回去。

既然大明第一勋贵,开始对未来的建文皇帝产生了不满。

尤其是这种不满,还是出自于最敏感的孝道。

那么朱雄英就打算顺水推舟。

为自己讨点利息。

“殿下别急,草民当然有举措。”

“草民已经联系过了江南的各大布庄,有几家布庄,愿意急朝廷之所难。”

“可以先以棉布赊账,帮助朝廷完成改革。”

“至于棉布的货款,当需以现银结账,只不过可以在之后几年分批兑现。”

“有了这些义商的支持,宝钞改革之政。”

“必定马到功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