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发难,并未让萧玄乱了阵脚,反而正中萧玄下怀。\第¢一,看-书`网′ _已\发\布~最`新.章?节,
辩解是苍白无力的。
武力威慑只会坐实罪名。
他需要掌握“喉舌”,让北荒自己为自己说话。
王府书房内,空气沉闷。
柳如烟精致的眉宇间,是化不开的忧虑。
“殿下,钦差的仪仗据说已经进入邻州,最多十日便会抵达北荒郡。”
“我们真的什么都不做吗?”
萧玄正在一张雪白的宣纸上勾画着什么,头也未抬。
“谁说我们什么都不做?”
他放下笔,将图纸递给一旁早已等候多时的鲁工。
鲁工凑上前,看到图纸上画着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一个反写的汉字。
“殿下,这是……”
“活字。”
萧玄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鲁大师,我需要鲁大师,我需要你用钢水,浇筑成一个个微小的活字粒。”
鲁工拿起图纸,眉头紧锁。
他从未见过如此精巧的构思。
“殿下,这……这能行吗?”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迟疑。
“这些字粒如此细小,如何能保证笔画清晰?”
萧玄走到他身边,手指在图纸上轻点。
“这不是问题。”
“关键在于模具的精度,以及钢水的纯净度。”
“我们需要找到最耐磨的钢材,最精细的雕刻师傅。”
鲁工的目光落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反字上,心中掀起惊涛骇浪。¨c*h*a`n/g~k`a¨n`s~h-u·.?c¨o,m,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用钢铁铸字,再组合成篇,这颠覆了他对雕版印刷的所有认知。
但他对萧玄,已经有了近乎盲目的信任。
“属下……尽力而为。”
他的声音虽然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不,不是尽力。”
萧玄看着他。
“是必须做到。”
“这将是北荒的喉舌,是我们反击的有力武器。”
鲁工不再言语,抱起图纸,转身匆匆离去。
他知道,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工坊内将彻夜不眠。
萧玄则重新坐回书桌前。
他拿起笔,思绪在脑海中翻涌。
单纯的政令宣传,百姓不会爱看,枯燥的道理,百姓不会记住。
他需要故事,那种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能迅速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他的笔尖在纸上滑动。
“北荒的冬天,滴水成冰。”
“七皇子殿下巡视农庄,看到百姓衣衫单薄,心痛不已。”
“他亲自脱下狐裘,披在一位老妇人身上,并下令工坊加紧生产,让北荒不再有受冻的百姓。”
这算是一个吧,萧玄挠了挠头继续写道。
“蛮族夜袭,百姓惊恐。”
“七皇子殿下身先士卒,手持雪花钢刀,斩杀敌酋。”
“玄字营将士奋勇杀敌,保得北荒一方平安。”
这是另一个。
一个个关于“七皇子在北荒的爱民事迹”的故事,跃然纸上。+优/品+小!说+网? ·更-新·最!快+
他用最浅显的白话文,将那些遥不可及的皇子形象,拉到了百姓身边。
这些故事,如同流水般从他笔下倾泻而出。
每一篇都带着强烈的画面感,充满正能量。
三天后,第一批活字粒铸造成功。
虽然耗费了大量的钢材,鲁工的脸上却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
这些微小的金属块,在他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
萧玄亲自指导工匠们排版。
墨香在空气中弥漫。
北荒的第一份“报纸”——《北荒新声》,正式创刊。
报纸的头版头条,永远是那些脍炙人口的“皇子恩德”故事。
但它不仅仅是歌功颂德的工具,还承载着更多内容。
报纸的副版,详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土豆的种植方法。
“如何开沟?何时施肥?如何防治病虫害?”
每一个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
旁边还配着简笔画,让不识字的百姓也能看懂。
再往后,是基础卫生知识。
“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乱扔垃圾。”
“生病要看郎中,不信巫医。”
这些在现代人看来理所当然的常识,在此时此刻的大风王朝,却是足以拯救无数生命的宝贵知识。
甚至,报纸上还出现了肥皂的广告。
“北荒制皂工坊出品,清洁去污,物美价廉!”
“洗澡洗衣,居家必备!”
《北荒新声》的出现,如同旱地惊雷。
它以每日一刊的速度,迅速铺开。
柳如烟的商路,在此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的商队不仅将北荒的土豆、布匹、水泥运往四方,也将这份《北荒新声》带到了北荒郡的每一个角落。
甚至,在钦差大臣抵达北荒郡界之前,这份报纸已经通过柳如烟的商路,铺满了北荒郡,甚至邻近的几个州郡。
报纸上,图文并茂地描绘着北荒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百姓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手里捧着丰收的土豆。
工坊里,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劳作,脸上没有一丝疲惫,只有对未来的憧憬。
每一幅画,每一段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北荒的繁荣与安定。
上面所有的一切,都在强调着百姓对七皇子萧玄的感恩戴德。
钦差大臣带着“民怨沸腾”的预设,骑着马,一路风尘仆仆地抵达北荒郡。
他的眼中,是即将看到遍地哀嚎,饿殍遍野的预期。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如何措辞,向皇帝陛下汇报萧玄的“暴行”。
然而,当他真正踏入北荒郡的那一刻,他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泞的官道。
道路两旁,是整齐划一的房屋,屋顶炊烟袅袅。
田地里,绿油油的土豆苗生机勃勃。
工坊区,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却丝毫没有混乱。
路上,百姓们脸上带着笑容,步履轻快。
这哪里是“民怨沸腾”?
这分明是万民拥戴,歌功颂德的太平盛世!
钦差的心头,猛地一沉。
他随手拦住一个正从田间归来的农夫。
农夫黝黑的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
“老丈,你可知七皇子萧玄?”
钦差的声音带着一丝试探。
“七皇子殿下?”
农夫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仿佛被点燃了一般,声音洪亮。
“俺们北荒的活菩萨,救命恩人啊!”
“俺们以前吃不饱穿不暖,是他老人家来了,给俺们土豆,给俺们活干!”
农夫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
“大人您看!”
“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他指着报纸上的一段文字,字正腔圆地背诵起来。
“殿下语录:‘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殿下说了,只要百姓吃饱穿暖,国家才能安定!”
农夫又指向另一处。
“还有这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殿下教俺们种土豆,比直接给粮食强百倍!”
钦差当场就懵了。
他随手又抓了一个路过的妇人询问。
妇人同样热情地背诵了几段“皇子语录”,甚至还向他推荐了报纸上说的“肥皂”。
这个场景,彻底击碎了钦差所有的预设。
他带来的“民怨”,在北荒郡,根本无迹可寻。
他感到自己的手心开始冒汗,背后一阵发凉。
然而,钦差毕竟是京城来的大员,很快便调整好了心态赶往七皇子府。
他虽然被北荒郡的景象震撼,但仍旧色厉内荏地宣读了圣旨。
“七皇子萧玄接旨!”
他的声音尖锐,在北荒郡的土地上显得格外刺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令七皇子萧玄,立刻停止所有工坊,将秘方上缴朝廷,不得有误!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