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在御书房内批阅奏折,眉头紧锁。*0.0\暁`税^旺, .更_鑫+嶵*筷¨
"陛下,这是户部送来的税赋改革试点方案。"方正化呈上一份厚厚的文书。
崇祯接过,仔细翻阅。"毕自严倒是用心了。"
"陛下,这摊丁入亩之策,恐怕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方正化小心道。
崇祯冷笑。"朕知道。但若不改,大明的税制只会越来越乱,百姓负担只会越来越重。"
"奴婢只是担心..."
"担心什么?"
"担心那些地方豪强和士绅会暗中阻挠。"
崇祯放下奏折。"所以朕才只在皇庄和少数开明士绅的土地上试行。先小范围试点,摸索经验,再逐步推广。"
"陛下深谋远虑。"
"这不是深谋远虑,是不得已而为之。"崇祯叹息。"若朕有足够的时间,早就全国推行了。"
方正化不敢接话。
"对了,钱嘉征那边的考成法试点如何了?"
"回陛下,已在京畿周边几个府县开始实施。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有些地方官员阳奉阴违,表面上接受考核,实际上并未认真执行。"
崇祯冷哼一声。"这些人,真当朕好糊弄?"
他站起身,踱步至窗前。"传朕旨意,让钱嘉征亲自前往试点地区巡查,凡发现敷衍塞责者,立即罢免!"
"遵旨。"
"还有,让毕自严加快摊丁入亩的试点进度。朕要在三个月内看到初步成效。"
"陛下,三个月恐怕..."
"怎么,你也觉得朕的要求太高?"崇祯转身,目光如炬。
方正化连忙跪下。"奴婢不敢!只是税制改革牵涉甚广,三个月时间确实紧迫。"
崇祯沉默片刻。"好吧,六个月。但不能再拖了。"
"奴婢遵旨。\天-禧.晓-税\王¨ `埂`芯!罪·全\"
方正化起身,犹豫道:"陛下,周延儒大人今早求见。"
崇祯眉头一皱。"他又有什么事?"
"说是有要事禀报。"
"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周延儒入内,行礼道:"臣周延儒叩见陛下。"
"免礼。有何要事?"
周延儒起身,面带忧色。"陛下,臣听闻户部正在试行摊丁入亩之策?"
崇祯面无表情。"是有此事。怎么,爱卿有何高见?"
周延儒拱手道:"陛下,此策虽好,但恐怕会引起士绅阶层的不满。臣建议,可否先行其他改革,待时机成熟再推此策?"
崇祯冷笑。"周爱卿,你是担心士绅不满,还是担心自己的田产受影响?"
周延儒脸色一变。"陛下明鉴,臣绝无此意!臣只是担心改革太急,恐生变故。"
"朕知道你的意思。"崇祯淡淡道。"但这次改革只在小范围试点,并非全面推行。朕自有考量。"
"陛下圣明。"周延儒拱手。"只是臣听闻,有些试点地区的官员对此颇有微词..."
"那是他们不识时务!"崇祯声音陡然提高。"大明积弊已久,若不改革,迟早亡国!这些人只顾自己的乌纱帽,不顾国家社稷,朕岂能容他们?"
周延儒连忙叩首。"陛下息怒!臣绝非为那些人开脱,只是提醒陛下,改革之路艰难,需步步为营。"
崇祯深吸一口气。"朕知道你的忠心。但这次改革,朕意已决。你若真心为朕着想,就该全力支持,而非找借口拖延。"
"臣...臣遵旨。"
"好了,你先退下吧。朕还有奏折要批。"
"臣告退。"
周延儒退出后,崇祯冷哼一声。"方正化,你看到了吗?"
"看到什么,陛下?"
"周延儒的野心。·墈?书,屋¢小.说-枉¢ +唔¢错/内?容\"崇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他表面上支持改革,实则处处设障。这次借士绅之口说话,下次又会借谁的口?"
方正化低声道:"陛下英明。周大人确实近来有些...飘飘然。"
"他以为朕不知道他在朝中安插亲信,扩大势力?"崇祯冷笑。"让他得意一时也无妨,朕自有应对之策。"
"陛下打算如何应对?"
崇祯沉思片刻。"暂时不动他。但要密切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同时,加快提拔毕自严、徐光祚这些真正忠心的实干派,形成制衡。"
"奴婢明白了。"
崇祯又问:"东林那边有何动静?"
"自从钱龙锡等人被边缘化后,表面上已无大的动作。但暗地里,他们仍在联络旧党,伺机反扑。"
崇祯冷笑。"让他们反扑好了。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有多少力量。"
方正化犹豫道:"陛下,还有一事...辽东传来消息,后金似有异动。"
崇祯脸色一沉。"什么异动?"
"据边关奏报,后金正在集结兵马,似有大举南下之势。"
崇祯沉默良久。"这才是真正的危机。内忧未平,外患又起。"
他走到地图前,凝视辽东方向。"传令边关各部,严加戒备。同时,加快京营改革和新式火器的研发。朕要在后金来犯前,做好万全准备。"
,!
"遵旨。"
"还有,西北流寇可有消息?"
"暂时平静。但据密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正在暗中招兵买马,恐怕不日又要作乱。"
崇祯叹息。"内忧外患,四面楚歌。大明的根基,比朕想象的还要脆弱。"
他转向方正化。"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无论遇到什么阻力,都不能退缩。否则,大明必亡!"
"陛下圣明。"
"去,传毕自严、徐光祚、钱嘉征入宫,朕要与他们商议改革细节。"
"遵旨。"
方正化退出后,崇祯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方。
"时不我待啊..."他喃喃自语。"朕必须争分夺秒,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
次日,崇祯召集核心大臣议事。
"诸位爱卿,朕今日召你们来,是要加快改革步伐。"
毕自严拱手道:"陛下,摊丁入亩试点已在进行中。初步反馈,有些地方士绅确实有抵触情绪。"
"具体表现如何?"
"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规避改革。有的隐瞒田亩数量,有的将田产转移到亲友名下,有的甚至威胁佃户不得配合官府调查。"
崇祯冷笑。"这些手段,朕早有预料。"
他转向钱嘉征。"考成法试点情况如何?"
钱嘉征道:"回陛下,情况喜忧参半。有些地方官确实认真执行,政绩有所提升。但也有不少官员阳奉阴违,甚至伪造政绩数据。"
"可有实例?"
"有。如顺天府某县,官方报告称流民已全部安置,实则大量流民仍在流浪。又如河北某府,声称水利工程已完工,实则只完成了表面工作,质量低劣。"
崇祯怒道:"这些欺上瞒下之徒,该杀!"
钱嘉征连忙道:"臣已将这些官员记录在案,准备依法处置。"
崇祯点头。"很好。对这些人,绝不姑息!"
他又问徐光祚:"红薯土豆的试种情况如何?"
徐光祚兴奋道:"回陛下,进展顺利!种苗已从福建、广东运来,正在京畿试验田种植。若一切顺利,秋季可小规模收获。"
崇祯眼中闪过喜色。"这是朕最为期待的改革。若能成功,将解决大明最根本的粮食问题。"
他环视众臣。"诸位爱卿,朕知道改革之路艰难。但大明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容不得半点犹豫和拖延。"
"你们要记住,朕推行这些改革,不是为了朕自己,而是为了大明的生存和百姓的福祉。任何阻挠改革的行为,就是与大明为敌,与百姓为敌!"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众臣齐声应道。
散朝后,崇祯留下毕自严单独谈话。
"毕爱卿,朕有一事相询。"
"陛下请讲。"
"周延儒近来在朝中拉拢党羽,扩大势力,你可有察觉?"
毕自严犹豫片刻。"回陛下,确有此事。周大人近来提拔了不少亲信,且多安插在户部、吏部等要害部门。"
崇祯点头。"朕已注意到这一点。你作为户部尚书,要密切关注户部内的动向,不可让周延儒把持财权。"
"臣遵旨。"
"还有,朕听闻周延儒私下里对改革多有微词,你可知晓?"
毕自严谨慎道:"臣不敢妄言。只是听闻周大人在某些场合确实表达过对改革速度的担忧。"
崇祯冷笑。"担忧?分明是阻挠!"
他沉思片刻。"暂时不动他。但你要与徐光祚、钱嘉征等人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不可让周延儒独大。"
"臣明白。"
"去吧,朕相信你。"
送走毕自严后,崇祯独自在御花园散步。
方正化跟在身后。"陛下,您看起来心事重重。"
崇祯叹息。"朕如何不忧?内有权臣野心,外有敌寇虎视。改革阻力重重,民生凋敝难改。"
"但陛下已做了很多。京畿基建、军营改革、税制试点、高产作物...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变革。"
崇祯摇头。"远远不够。朕能感觉到,大明的根基正在动摇。若不能迅速扭转局势,恐怕..."
他没有说完,但方正化明白他的忧虑。
"陛下,奴婢相信,只要坚持改革,大明必能渡过难关。"
崇祯望向远方。"但愿如此。但愿如此..."
喜欢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