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辉煌的祖祀堂内庄严肃穆,香烟缭绕。
老者独臂轻抚李明头顶,目现追忆神色,道:“孩子,我陇西李氏自晋末十六国时凭战功在乱世中崛起,扎根关陇己近三百年矣。
当初先祖于此处见有白虎卧于高岗,以为吉兆,遂将出生长子起名李虎,以期光大门楣。
后来李虎长成,果然不负所望,军功赫赫,威名远播。
官拜西魏八大柱国,从此奠定了我李氏一族兴旺发达的根基。”
李明目光从祀堂内一排排灵位前扫过,李暠,李熙,李天赐,李虎,李彪……
老者所言果然不假,一个个都是一时人杰,俱在史书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老者又道“如今我李氏主宗,世封唐公,尊属五姓七望,乃是大隋朝,一等一的显赫世家。
我等虽然是偏房支脉,被安排世代留守祖地,看顾宗祀。
却也不忘先祖荣耀,时常派遣族中子弟前往军中效力。
凭我李家的人脉,再有主家的照扶,建功立业不是难事。”
说罢,挥动自己空荡荡的衣袖,颇为自豪道:“老夫资质愚钝,武艺平庸。
年轻时,初上战场便扔下了一条手臂,好悬送了性命,却仍换回来了个武骑尉的虚职。
你父亲本是族中武艺最为精湛的杰出子弟。
若不是当年那场天灾,以他的本事,征战沙场,搏个封妻荫子不在话下。
哎,可惜了!天妒英才!”
说罢一声长叹,想起故去的侄子一家,二目含泪。
“好在,还有你这唯一的血脉留下。你幼时便有奇遇,连山神之灵都看顾于你,亲自哺育。
老话说,天生异象,必降贵人。
只要你顺利成长,日后成就定是不可限量。也足以告慰兄长一家在天之灵!”
说罢,对李明招手,道:“过来,给祖宗们磕头!”
李明双膝跪地,郑重的拜了几拜。
同时,心中狂震。
陇西李氏!世封唐公!不会有错了!
乖乖,不得了哇!
这个李氏,就是后来开创了煌煌大唐的陇西李氏!
未来的李唐皇族!
李虎是李渊的爷爷,我祖上是李虎的庶出兄弟。
还没出五服呢,这关系可也不算远呐。
若是按照族谱推算,李明还得管那世封唐国公的李渊喊一声伯爷。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二伯!
这是什么天胡开局!老天果然待我不薄!
不过人家是主宗,我是旁支。
没有点本事显露,人家凭什么看顾于你?就凭你也姓李么?
可李氏繁衍近三百年,子孙何其多也?
最后怕也不过是仗着家族威势,沦为一混吃等死的米虫罢了!
若想日后混的好,还必须显露几分手段才是。
李明瞬间心里打定了主意,这大腿,我抱定了!
最后只听七叔公道“孩子,待我为你取好名字。族谱上登记在册,咱们便认祖归宗!”
说罢,抓着头皮,喃喃自语道“娘嘞,老夫年少时读几本书,早他娘的都还给先生了。杀人某倒是在行,取个名倒是难了。
取个甚名好嘞?
唔,不如这样,这孩子乃是山神白虎养大的……嗯……干脆以虎为名算了……
虎子?不好,不行,犯了祖先的名讳。
寅虎,寅虎。寅,乃山中虎。
寅子?子寅……
孩子,我看你便叫做子寅如何?”
李明却听的内心狂汗不止,子寅,子淫???
往后人家跟我一打招呼,开口便是:寅(淫)兄!多日不见呐!近来可好?
岂不是凭空让人以为我是个色魔?
那场面,不敢想。
连忙应道“不劳七叔公费心,山神己为我取好了名字。李明,日月明!”
“呃……既然如此,那好罢。”七叔公略有可惜。
回头瞅见一个白面年轻人躲在旁边偷笑,顿时尴尬了起来。
抬起大脚丫子,一脚便踹了过去,没好气道:“你个驴球日的!笑个甚?
你娃叫个李大可又高明到哪里去了?!
还不快给我记上!难道还要我老人家用左手写字么?!”
年轻人嘴角一瘪,疼的龇牙咧嘴。
不过当着七叔公的面却不敢分辩什么。
只好一边揉着被踹的生疼的大腿,一边提起笔来,刷刷点点在族谱上登记在册。
李明看他写完,心中大定。
这多好,无论前世今生,我都叫做李明!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
认祖归宗之后,李明便在李家村住了下来。
他祖屋当年毁于地龙翻身,村中族人以为他家早己绝后,便只是简单清理一番,安葬了死者。
未曾翻修重盖,目前仍是废墟一片,根本无法住人。
他婉拒了七叔公盛情邀请住在他家的好意,独自搬去了山神庙。
刚好山神庙后殿闲置,只是堆放了一些杂物,李明清理了一番,便从此安了家。
起初年岁尚幼,衣食皆靠村中族人接济。
好在李家村虽是李氏旁支,但是家家户户有田有屋,衣食无忧,生活倒也富足安康。
加上村中都属同宗同族,轮番照顾。
李明今日吃你家一口饭,明日食他家两口米,后日同族婶子又给做了两身衣,独自生活起来也不算凄苦。
转过些年,年岁渐长,李明便时常满山乱窜。
靠着前世野外生存的经验,设陷阱,下套子。
初时还是野兔山鸡这些小物,后来经验渐足,山猪野鹿,獐狍黄羊也能信手捉来。
李明随身携带着白虎褪落毛发制成的毛球,仰仗白虎余威,逼退猛兽,穿山过林,倒也安全无虞,畅通无阻。
不仅生活无忧,还时常将多余的猎物给村中族人分享。
他人生得俊秀乖巧,手脚勤快,口齿伶俐。嘴巴又甜,人也仗义,族中上下皆是喜爱不己。
说起三房家的遗孤李明,谁人不挑大手指称赞一句,端得是个好儿郎。
村中孩童更是对其崇拜不己,无论年岁大小,都时常跟着他屁股后头转悠,一口一个明哥儿的叫着。
李明在村中生活舒心,这两年也时常想起养母白虎。
混迹山林之时,也曾到虎穴探望。
可惜,虎去巢空,早己废弃多时。
山脉连绵,林深岭密,在白虎成心躲避的前提下,又到哪里去追寻?
只有偶尔在林中遇到白虎足迹,惊鸿一瞥,间或隔着几座山头远远听闻虎啸,知道白虎并未离开此地,只是故意躲着他不见。
李明追寻不到白虎母子踪迹,心中知道缘分己尽。
无奈何,只好将对白虎的思念寄托于庙中山神像上。
所以才有了之前拜祭山神的一幕。
祭的是山神,拜的是养母。
白虎养母就是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