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七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少阻碍

第七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少阻碍

第七百九十四章遭遇不少阻碍

朱祁钰挺直腰板,身体微微前倾,左手扶在案几旁的地图边上,显出一副饶有兴趣的模样。¤微¨?趣|`小<=1说?网3]

仿佛巨龙的眼睛缓缓睁开,混浊的瞳孔紧紧盯着众人,既像是出于好奇,又带着随时可能择人而噬的危险感。

众文武官员脸色微变,默默收起了各自的小算盘,皇帝的一个小动作,已经充分表明了他的态度。

天子,站在于谦这边!

他们若是胆敢过于放肆,皇帝必定不会介意让他们体会一下失去权力的滋味,先回家冷静几天再说!

至于几天究竟是多久?

这取决于皇帝什么时候认为他们已经足够冷静!

于谦单手撑在桌面上,脸上挂着像老酒贩般的爽朗笑容,笑呵呵地反问:“胡大人,难道您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在福建推行农庄法吗?”

“需要我解释得更清楚一些吗?”

于谦的脸色突然变得冰冷,如霜雪一般,眼中杀机毕露,环视在场的所有大臣。

猛虎的威严,令人敬畏不已。

“福建百姓的到底是因何而起?!”

“是福建知府失职了吗?还是福建左右巡抚出了问题?或者从上至下,整个官僚体系都已经腐朽不堪?”

于谦猛地拍案而起,怒吼道:“究竟是为什么?在座诸位,难道真的不明白吗!”

刹那间,小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大臣们噤若寒蝉,即便是向来迟钝的徐有贞,也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暗流汹涌,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大人物争斗,可别牵连到无辜的小人物,自己这条小鱼,可承受不起这些大佬的折腾。

早知道今天就该找个借口不来,反正马上就要离开,何必自找麻烦,掺和进这趟浑水呢?

胡濚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眼神低垂,再度变得,连续咳了十几声后才渐渐缓过神来。

“于大人,气势非凡啊。?3~w′w·d~.¨c·o~m·”

“老夫不过是个顽固守旧的老朽罢了,哪懂您说的那些高深道理?”

“咳,咳,不问了,我不问了,我没什么问题了。”

王直缓缓站起身,问道:“一旦农庄法实施,福建、京畿及山外九州的缙绅应如何应对?”

农庄法,某种意义上是在私有制与公有制间寻求过渡。这种变化,无疑将对很多人带来巨大的利益冲击。

向来享有特权的缙绅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王直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所有人最为关心的,众人顿时精神振奋。

要知道,缙绅不仅仅是指乡村中的土豪劣绅,其涵盖面极广,涉及社会各阶层。

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地方官吏,甚至包括勋贵和新贵,无一遗漏,满朝文武中不少人都有缙绅背景。

其中固然有人愿意合作,但可想而知,大部分人对这种严重损害自身利益的改革都会强烈抵触……

抵触到何种程度,取决于皇帝如何处理这些人。

于谦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他扫视四周众人,暗自揣测他们的情绪,心中已有了大致判断,随后才不紧不慢地回答。

“无论是京城周边地区,还是山外九州及福建一带,都经历过战乱。”

“山外九州的情况最为严重,京城和福建相差无几。”

“在这些地方,缙绅平时享受朝廷给予的特权,吃的是百姓供奉,穿的是百姓织造的华服!”

“结果呢?一遇战事,他们率先逃跑,跑得比谁都快,临行前还不忘带走家财,席卷附近的粮草!”

“这样的人,也配拥有特权吗?”

于谦冷哼一声:“朝廷赋予他们特权,百姓供养他们,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让他们保家卫国!是为了让他们守护百姓安宁!既然他们未能做到,那么剥夺他们的特权,理所当然!”

道理没错。

逻辑无误。

但世上很多事情,随着立场改变,“逻辑”也会完全不同。?;比_奇#2中?,|文a1网

你的逻辑虽然对,但涉及利益时,我的逻辑更正确。

不管我的逻辑究竟是否真正正确,在我看来就是对的。

王直继续追问:“若他们反抗怎么办?”

于谦目光凛冽,直言道:“战时逃逸的缙绅一旦归乡,杀无赦,绝无例外!”

“否则,凭借他们在本地的威望和影响,即便农庄法得以推行,也会很快被他们篡改成另一个军屯法!”

“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所做的兴国之举,到头来还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一出口,会议的氛围变得更加沉重。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不安的气息。在座的大臣们都不是愚钝之人,他们都能听出来,于谦短短一句话,如果真正实施起来,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其中一些大臣与缙绅关系密切,平时交往的也不乏这类人。他们清楚地知道,缙绅这类人物善于内部斗争,但在外敌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让他们去对抗凶猛嗜血的瓦剌,他们肯定应付不来,一见到敌人就会惊慌失措。

但如果让他们玩弄内部争斗,他们立刻就能找到感觉。他们在这一方面相当擅长!

于谦的举动,无疑是想要彻底清除这些缙绅的根基。缙绅们必定会拼死反抗。

即使事先有杀无赦的禁令,双方不经过一场激烈的碰撞,是不可能分出胜负的,缙绅绝不会善罢甘休。

众人互相看着彼此,心情十分沉重。这将是一场席卷整个大明帝国的风暴。

风暴之中,有万吨沉没,也会有在海啸中挣扎而出的强者登上舞台。

在座的各位,都面临着全家被抄杀头的危险。说不定,真的得死几个人。

其中风险最大的,首当其冲的,自然还是于谦。

但他对此并不太在意。不过是个“死”字,于谦什么时候畏惧过死亡?

皇帝答应一直站在他这边,即使最后迫于压力未能守住承诺,至少也能保住他的家人。

这对于谦来说,已经足够了。

十几个呼吸的时间过去了。

等文武百官思索完毕,王直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推行农庄法,该由谁去收税?”

大明并不是直接让朝廷派人到地方征收赋税,而是由朝廷给当地知府制定指标,由知府负责按年完成定额征税任务。

具体如何操作,有一整套法律体系。简单来说,知府将任务层层摊派,最终由地方缙绅负责实际执行收税。

这也是大明表面上税收不重,但地方屡现百姓活不下去的原因。

并非这些百姓乐于挨饿,而是在层层摊派的体制下,皇帝想征一文钱税,百姓往往要付出十倍甚至更多,百姓实在难以承受,只能铤而走险。

活不下去了,就只能反抗!

层层摊派的制度几乎遍布全国,这种现象自然四处蔓延,朝廷再派大军也无济于事。

不但无法控制反抗的规模,反而越越混乱,参与反抗的士兵数量越来越多。

并非无人察觉这些弊端,但满朝文武本身便是利益链条上的获利者之一,此事涉及面又过于广泛。

因此,迟迟没人提出问题,更没人敢触碰此事。

平日里,这些问题往往被避而不谈,成为众人默契的禁忌。

也许在私下里,至交好友间还能有所交流,但公开场合却鲜有人提及。

尤其在君王面前,更是无人敢触碰。

然而,此时显然非比寻常。

朝堂上的大臣们早已抛开了那些不成文的规矩。

于谦听闻此言,内心稍感宽慰。王直敢于提出这样的问题,表明他仍支持变革之举。

若他一心阻挠,仅凭其为首文官的身份便足以在朝中掀起波澜,即便于谦与朱祁钰联手,恐怕也会遭遇不少阻碍。

“此事我早已心中有数。”

“日后推行农庄法时,只收一成半赋税,多一分不可取,少一分亦不可行。”

“至于如何保证税款如期如数收缴,则是吏治的问题了。”

于谦的目光投向王直。

王直面露迟疑,终究硬起心肠说道:“好,老夫身为吏部尚书,吏治之事,理应由我来解决!”

见王直坚定应允,于谦心中暗自舒了一口气。

推行农庄法,需要几位要员的鼎力相助。少了任何一位的配合,此法的施行都将举步维艰,甚至可能功亏一篑。杨洪勉强算作半份助力,石亨占三分之一,陛下可抵十份助力,而眼前的王直,至少也算两份助力。

王直平日里看似谦和,总说自己不如于谦,年老体衰无力作为,但实际上,身为文官领袖的他,影响力非但未减,反达巅峰。他一句话出口,朝中众文官无不战栗!

王直在朝中诸多要害部门安插了自己的得意门生,这些人忠心耿耿,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无论是于谦还是朱祁钰,要想掌控这股势力,都需要付出极大代价。

王直公开表态支持,无疑为农庄法的推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于谦下意识地瞥了一眼皇帝,又与朱祁钰对视片刻。朱祁钰嘴角含笑,微微点头示意。

随着以胡濚为首的旧臣和以王直为代表的文官们相继点头认可,推行农庄法的第二步终于稳扎稳打地迈了出去。

大明朝中其他势力,诸如勋贵、武将,不是早已臣服于皇帝并表态支持,便是无力反抗皇帝,纵使天子要求再苛刻,只要不触及生死存亡,他们都会默默接受。

截至目前,农庄法的推进几乎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拥护。这些与会大佬们掌控的势力加起来,几乎等同于整个大明朝廷。小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所有人都因达成共识而松了一口气。

成敬面带笑容,端起茶壶,为每位官员倒上一杯茶。

随后的小会上,众人纷纷发表意见,开始商讨如何具体落实庄园法。

石亨提出了一个问题:“于大人,如果那些士绅不知好歹,聚众,我们当然不怕他们在正面战场上与我们交锋,但最担心的是他们会采用一些卑劣手段。”

石亨为难地说:“于大人,您也知道我的立场。我也不想让您失望,但这类卑劣手段,只能依靠当地村镇自行应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