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末日倒计时,龙国饱和式备战! > 第12章 最困难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

第12章 最困难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

龙国,首都,最高科学院,一号秘密会议室。¨小!说/宅* ?更!新\最?快*

这里是龙国科技的最高殿堂。

平日里,能坐在这里的,无一不是院士级别的泰山北斗。

而此刻,这个足以容纳三百人的阶梯会议室,却座无虚席。

气氛,压抑得如同深海。

工业部的总工程师,材料学的首席专家,航天科技的领军人物,大气物理的权威学者……

龙国在相关领域所有最顶尖的大脑,在接到最高紧急召集令后。

从全国各地,以最快的速度汇集于此。

李钢部长站在讲台前,他那张素来以沉稳著称的国字脸上,此刻布满了暴风雨般的凝重。

他身后,是科技部的陈静部长,她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

“诸位,情况,我想不用我再赘述。”

李钢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他环视全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同样的震惊与沉重。

“十五天。太阳的衰减曲线,给我们划下了一道死亡的终点线。”

“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终点线抵达之前,为我们脚下的这颗星球,争取到至少十二天的缓冲时间!”

“林云顾问的原话是,让蓝星‘保温’得更好一些。”

“我们需要一个方案,一个能够在十五天内执行,并且能有效减缓全球地表温度散失的方案。”

李钢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这个任务的分量。

这不是修复一个仪器,不是攻克一个技术难关,而是要……干预全球气候!

这是神明才有的伟力!

“我先说一个思路。”

一个头发花白的大气物理学家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

“增强温室效应,最直接的办法——”

“就是向平流层,大规模、持续性地释放超强温室气体,比如六氟化硫或者全氟化碳。”

“它们的温室效应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上万倍。”

“只要量足够大,理论上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锁温层’。”

这个方案一出,立刻就有人摇头。

“张院士,理论可行,但时间上来不及。”

陈静部长亲自反驳道。

“我们计算过,要达到足以抵消太阳光度下降的温室效应,需要投放的气体是天文数字。*d?u/a.n_q¢i/n-g-s_i_.¨n`e¨t.”

“以我们现有的工业产能,十五天内根本生产不出这么多。”

“更关键的是,气体的扩散需要时间。”

“等它们均匀分布在全球平流层,形成有效的‘保温被’,可能需要数月甚至一年以上。”

“我们等不了那么久!”

第一个方案,被否决。

“如果……从太空想办法呢?”

一名航天工程的总师站了起来,他的眼中闪烁着疯狂的构想。

“我们立刻启动所有长征系列火箭,将库存的所有卫星,全部改装成太阳能反射帆。”

“同时,命令‘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在轨组装巨型反射镜阵列。”

“我们不用加热整个星球。”

“我们只需要将更多的阳光,聚焦反射到我们龙国本土上空,保证我们核心区域的温度!”

这个想法更加大胆,也更加激进!

但李钢部长听完,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声音中透着一股沉重的现实感:

“王总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有多少库存卫星?”

“一百颗?两百颗?”

“就算全部发射上去,对于广袤的九州大地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更何况,在轨组装巨型镜面,十五天的时间,恐怕连一块镜片的材料都送不上去。”

“这个方案的工程量,比我们正在建造的地下城,还要浩大十倍!”

第二个方案,再次被否决。

会议室内的气氛,愈发压抑。

所有人都紧锁着眉头,大脑在飞速运转。

他们是龙国最聪明的一群人,是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国之栋梁。

但此刻,在浩瀚的宇宙天灾面前,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角落里,一个负责核能项目的专家犹豫着开口。

“如果我们引爆……引爆我们所有的核武库,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引爆。”

“剧烈的地壳运动和海底火山喷发,会将巨量的水蒸气和地心热量带到地表。”

“水蒸气本身就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这或许……能为我们争取一点时间。”

话音未落,整个会议室一片哗然!

“不行!绝对不行!”

陈静部长立刻站了起来,厉声喝止。!x^d+d/s_h.u¨.`c+o~m,

“这是自杀!”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引发的全球连锁地震、超级海啸,其破坏力不亚于末日本身!”

“更别提那无法估量的核辐射污染!”

“我们是在拯救文明,不是在毁灭文明!”

第三个方案,以更快的速度,被彻底否定。

绝望,如同瘟疫一般,在会议室里蔓延。

一个个被誉为天才的大脑,此刻却一筹莫展。

时间,就像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过去一秒,剑刃就离他们的脖颈更近一分。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近半数的同胞在第一波天灾中被淘汰吗?

不甘!

所有人的眼中,都燃烧着不甘的火焰!

他们是龙国的科学家,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绝不允许自己就此认输!

“如果……”

就在这死寂的绝望之中。

一个年轻的,略带一丝颤抖,却异常清晰的声音,从会议室最末排的角落里响了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了过去。

那是一个看起来只有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胸口的身份牌上写着——

国家气象中心,助理研究员,周喆。

在这样群星璀璨的场合,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甚至连正式的座位都没有。

只是被临时叫来旁听,提供一些基础气象数据的。

面对数百道几乎可以穿透人心的目光,年轻人紧张地咽了口唾沫,但还是鼓足了勇气,站了起来。

“各位部长,各位院士,前辈们……我……我有一个想法。”

“可能……很简陋,很异想天开……”

“说!”

李钢的目光如电,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理论,而是能打破僵局的任何一丝火花!

“是!”周喆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下来。

“我们之前的思路,都是‘开源’,想办法增加热量。”

“但都失败了。林顾问说要‘保温’,也就是‘节流’,减少热量散失。”

“我们想到了温室气体,但它太慢了。”

“而且,整个蓝星的范围,也太大了,我们可以把范围缩小到整个龙国。”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最……最原始的办法,给大地,盖上一层真正的‘被子’呢?”

“被子?”

所有人都愣住了。

周喆的语速越来越快,思路也越来越清晰,眼中的光芒也越来越亮!

“是的!”

“一层覆盖我们龙国土地的……‘被子’!”

“我的构想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白昼!”

“我们在所有非建筑、非核心耕作区的土地上,铺上一层……黑色的膜!黑色的高吸热薄膜!”

“太阳光在减弱,但它依旧存在!”

“我们用黑膜,最大限度地吸收每一分残存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反射,将热量死死地锁在土壤和岩石里,给大地增温!”

“第二步,夜晚!”

“当太阳落下,地表开始向太空进行长波辐射散热时,我们将另一层……白色的膜,升到百米左右的低空!”

“白色膜,或者说高反射率的膜,可以像镜子一样,将地面向上辐射的热量,再反射回地面!”

“这就相当于,在夜晚,给大地盖上了一层真正的保温被,极大地延缓热量的流失!”

“一吸,一存!一黑,一白!”

“如同一呼一吸,如同太极两仪!”

“我们用这种最‘笨’的办法,在太阳和大地之间,建立一个全新的、人为的热循环!”

“这样,就能强行将地表的温度,锁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

“我……我刚刚用个人终端做了一个最粗糙的建模……”

周喆举起手腕上的终端,将一幅布满了复杂曲线的图投射到大屏幕上。

“如果……如果我们能覆盖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国土面积。”

“理论上,我们可以将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延缓……十三到十六天!”

轰!

周喆的话,如同一道贯穿天地的惊雷,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这个方案……

太简单了!

简单到粗暴!

简单到……近乎于一种返璞归真的哲学!

没有复杂的化学反应,没有浩渺的太空工程,只是用了最基础的物理学原理——

黑色吸热,白色反光!

但是……

“简直是胡闹!”

一位老资格的工程学家立刻站了起来,厉声反驳。

“覆盖整个龙国绝大多数的土地?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你说的膜,需要多少?几亿吨?几十亿吨?我们去哪里找这么多材料?”

“就算有,十五天的时间,我们怎么可能生产得出来,又怎么可能铺满整个国家?!”

这个问题,无比现实,也无比尖锐。

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工程奇迹。

然而,面对这位权威的质问,年轻人周喆却并没有退缩。

他扶了扶眼镜,说出了一句让那位老工程学家都为之一愣的话。

“我们……不需要专门生产。”

“我们需要的膜,就是最普通的——”

“农用塑料大棚膜!”

“黑色的遮光膜,和白色的保温膜!”

“根据我们工业部去年公布的数据,我国仅农用塑料薄膜的年产量,就达到了三百万吨以上!”

“算上历年的工业库存和战略储备,这个数字还要翻上几倍!”

“这些材料,我们有!而且,现在就堆在全国各地的仓库里!”

全场,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个惊人的事实给震住了!

是啊!

谁能想到,解决这个行星级灾难的关键,竟然不是什么高深的尖端科技,而是……

家家户户的农民都再熟悉不过的,塑料大棚?!

一个平日里最不起眼,最廉价,产量却大到恐怖的工业品。

在这一刻,竟然成了拯救文明的诺亚方舟!

“可……可是……这太简陋了!”

另一位科学家提出了质疑。

“用塑料膜覆盖大地?风怎么办?一场大风就能把它们全都撕碎!”

“还有生态系统,植物怎么办?这简直是……太粗糙了!”

质疑声此起彼伏,这个方案虽然理论上可行。

但执行起来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让这些严谨的科学家们充满了疑虑。

就在整个会议室陷入新一轮激烈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

“滴——”

主屏幕上,一个加密通讯请求,以最高优先级强行接入。

林云那张布满血丝,却意志如钢的脸,再次出现。

他显然一直在旁听这场会议。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了那个紧张而又倔强的年轻人,周喆的身上。

“这个方法,可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