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回到陈留,和他的谋士商量着如何守住兖州、对付杨平的时候,杨平也在临颍县衙门内,和手下的团级军官以上以及部分战斗英雄召开版梁之战总结大会。·欣?完/本·鉮-占? ,免+沸,悦_渎.
关于这场大会,在前天版梁之战结束后,杨平便要求各级军官,针对战斗时的不足、以及我军的优势做出总结,方便以后部队的发展。
杨平率部返回临颍县城以后,下午一直在忙碌着接收临颍县城防务、安置伤兵、视察武器生产……
等到晚饭后,临颍县城内万籁俱寂,杨平这才有功夫在灯火通明的县衙大堂里召集军官,总结一下版梁之战的得失。(这可是人民军队的致胜法宝。)
结果,这帮打仗时吃了兴奋剂的家伙们,战场上能扛得住曹军的进攻。
轮到杨平让他们做战斗总结,
他大爷的!
一个个的只有一句话:"都督带有神力的饼干,以及都督出动的轰天雷,是这次我军能够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
气得杨平直接拿着指挥棒,把这100多个人,一人手上来三下,伤害性不高,惩戒性极大!
抽完这帮家伙,杨平仍感觉不解气——这帮目不识丁的家伙,自己费心把《千字文》改成简体的,甚至给他们编成了歌,让他们天天学。这倒也勉强让这些家伙能认几个字。
“一直在强调让你们动脑子、动脑子!我天天晚上给你们上课,结果,你们就给我来了句这!”杨平略微沙哑的声音带着些许气急败坏,指着在场的军官们一通大骂。
众军官纷纷惭愧地低头,包括何仪也有些惭愧,因为他也感觉护民军团在版梁遭遇曹军突袭,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也是因为杨平的那块带有神力的饼干,不仅增强了疲惫士兵的体力,从根本上提高了士气,稳住了阵脚。
至于追击时的轰天雷,那才是能把曹军杀个片甲不留的根本所在!
打完了,也骂完了,杨平坐在主座上思考了一会儿,大概是明白过来了:这帮人,被他用超越时代的兴奋剂和火药取得的胜利,形成了依赖感。
这可不行!
兴奋剂这事还好办,麻黄和铅、汞随处可见;
火药这东西根本就不能大规模生产,特别是现在,为了维护自己这个"神人"的人设,所有火药都得自己配。
配置火药的危险性极大,那是稍不留神就粉身碎骨了!
所以,经过版梁之战后,杨平打定主意:除非他平推了三国,拥有无上的权威,不然,火药绝对不会大规模生产!
想要干翻这个时代的各路诸侯,还得靠自己这群拥有初步信仰、铸造了军魂的护民军团,列成阵势,冷兵器搏杀!
想到这里,杨平略带鼓励的声音飘荡在县衙大堂内:"本都督给你们提个醒,你们可以从我军的武器装备、部队编制、部队士气、战术这几个方面来和曹军做出对比。
本都督说一句,如果有人回答到点子上了,奖励一块卤马肉;
如果回答的特别正确,再奖一坛子黄酒。·k~u·a¢i¢d!u¨x·s?..c·o^m+"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杨平这话一出,本来鸦雀无声的县衙大堂内,立马响起了窃窃私语。
近卫第五团团长李忠,这位上课时的活跃人物,第一个站起来说道:"禀报都督,咱们护民军团的板甲加竹甲的组合非常适合战斗。
竹甲轻便,有一定的防御力,我军士兵可以在行军时穿着。板甲为一体式,穿戴极为方便。遭遇突袭时,各大队能够迅速的从随行的两辆板车中取出板甲,动作快的甚至可以在呼吸间给自己着甲。
此次我军在版梁遭遇曹军突袭,即便是因为大部分士兵都是第一次上战场,然而在手忙脚乱之中,仍能在两分钟之内穿好板甲。
这要是换了官军的那种扎甲、或者是其他的铁甲,在慌乱之时还需要同伴帮助才能穿戴完成,这是更本不可能的。
此战,如果我军就没有时间来完成全副武装,就有极大的可能性,因挡不住曹军的攻击而失败!"
“啪啪啪……”李忠说完,杨平立马鼓掌。
坐在小马扎子上的军官们,也都跟着杨平鼓掌。
掌声停后,杨平直接命亲卫到库房去取卤马肉。在等待的时候,杨平问旁边的何仪:"何师长,李忠所说,您这位老将感觉如何?"
何仪站起身来,恭敬地回答道:"我军板甲、竹甲之组合,确实能快速穿戴,在遭遇突袭时拥有绝对的优势。
而且竹甲与板甲的组合,使士兵在掉到水里时,铠甲不会成为累赘(竹片有浮力)。"
听完何仪的回答,杨平这才扫视全场,问道:"我军的甲胄还有没有问题?你等都是经历过战阵的,有问题说出来,咱们改进。以后可都是能保你等性命的。"
受卤马肉的诱惑,近卫第四团团长袁培站起来说道:"都督,咱们的板甲可否做重一点?
现在的板甲只有将近7斤,防御箭矢、刀剑倒是可以,但是碰到枪、斩马刀这些重兵器,总归还是能被破防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完他的话,杨平示意军团司马齐峰回答。
齐峰这个瘦小的汉子说道:"第一,咱们没有那么多铁料;
第二,沉重的板甲,你袁培扛得动,我军的众将士可扛不动。
目前我军装备的7斤板甲,是综合考虑了重量、防护性后得出的较为合理的设计标准。"
(齐峰当然不敢说这是杨平设计的。)
而且,齐峰在心里没说出来的话是:铠甲能防刀剑、箭矢就行了,你竟然还想防枪、防斩马刀?!
你咋不想着防都督的轰天雷呢?!
说话间,亲卫取来了一篮筐的卤马肉和十多坛黄酒。
杨平直接请李忠上前,奖了一块一斤多的卤马肉。
这一下,现场的军官们气氛更热烈了。
有讨论说自己使用的长矛,矛头是挺锋利的,就是枪杆子用的是竹竿,不够坚固。,咸?鱼\墈¨书,徃? /勉?肺\跃,毒+
齐峰表示,等咱们回到汝南了,就想办法给大家换枪杆子。
也有士兵表示,竹制连弩射速确实可以,就是射程太近,威力太小,顶多算是骚扰性的武器,是否能给改进一下?
齐峰表示:正常做一张弓最起码需要将近一年时间,咱们没那条件,拿着竹制的顶一顶吧。
不过,咱们到汝南以后倒是可以在材料上加以改进。
又有后勤的军官提议,咱们的双轮板车用着确实好用,就是能不能给轮子上也加上轴承,能更省力一点。
……
齐峰这位军团司马,只能不厌其烦地说:"等我们到汝南安定下来......"
总之,一句话,关于武器装备的讨论,杨平都是让齐峰,这位军团管武器生产的司马来回答,而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回到汝南以后"。
随后就是讨论军事编组以及战术,这个可比武器装备讨论难度要高的多了。
最后还是由何仪这位见多识广、历经战阵的老将给杨平提出意见:
"都督,我军经过您的队列训练、以及军纪宣讲……”
何仪挠头道:“属下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都督的练兵之法——总之,经过10天以上都督练兵之法操练的士兵,其纪律性、以及士气都能超过其他诸侯的精锐。"
这点杨平认同,毕竟他用的练兵之法,完全是照抄后世人民子弟兵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多有效果,杨平这个来自于21世纪的人,是再清楚不过了!
就听何意继续说道:"夫战阵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我护民军团之兵,在战阵上始终能保持高昂的士气、严整的队列,此乃我军版梁之战能够取胜的关键之所在。
当然,版梁之战我军能够保持如此旺盛的士气,都督所配发的带“神力”的饼干,占了七成功劳。"
临了,何仪还不忘再拍一下杨平的马屁。
“就是、就是……”一群军官立马跟进。
杨平看着一群脸上写着“有都督在,就能打胜仗”的军官,
既窃喜(自己神神叨叨的成果不错,这帮军官都信服、忠诚于自己),又无奈(杨平还指望这他们帮忙,平推三国呢)。
自己装神弄鬼造得孽,就自己受着吧。
于是,杨平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二三子,你们就没想过,此次版梁之战,我们护民军团太轻敌了吗?!”
轻敌?我们怎么可能轻敌!包括何仪在内,所有人都很不解。
杨平给解释道:“就因为我们都知道版梁大营有我们的后勤队,就感觉前路很安全,就连前出的尖兵都没有派!
如果我军行进时,派出尖兵前出两里探路,你们想一下,我军提前两里地发现曹军,前日大战,我军的伤亡就不会有这么大了!”
有道理!众军官都这么想着。
杨平语重心长的教导这些军官:“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我们要建立大同世界,将要有无数的战斗要打,你们今后都将是带兵独挡一方的统帅,手下儿郎们的性命皆在汝等一念之间。
凡出兵作战当要慎重!
当然,此战轻敌,乃我之过,我自己领罚!”
说罢,杨平拿着指挥棒,狠狠的抽了自己左手心三下。
这是真抽,看得一众军官肃然起敬,终于是认真了起来。
随后讨论的是护民军团的作战编制,在问过数位伍长、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团长以后,何仪这位老将向杨平建议道:
"都督,我护民军团,团级以下的编制都极为合理,长短兵配合,远近攻击兵器相交,
军官安排也得当——特别是大队以下为'二二编制',拥有数量众多的基层指挥者,能让我军在极短的时间内组成一支支有战斗力的基础作战部队。
然而大队到团......"说到这里何仪挠了挠头,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杨平接话道:"何师长是想说,我护民军团,目前的团级军官们没有指挥300人的能力?
还是一个团300人的队伍过于臃肿,不利于指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仪是善于审时度势的,这位前几天就在庆幸,自己提前加入护民军团的老兵油子,那是绝对不想干得罪人的活儿,于是就承认第二条。
杨平当然知道,第一条才是关键——毕竟这些他提拔起来的军官们,在两个月以前,还是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流民,根本就没接触过任何指挥方面的事情。
但杨平也没有强求着,让何仪来开口得罪人,这个恶人还是需要自己来充当。
询问了在场的一位位团级干部意见后,杨平决定,对护民军团的编制进行一次大整编。
这次整编以后,杨平估计,他从21世纪带过来的见识、融合汉朝末年的实际情况,组成的军队编制,就无需再做调整了。
于是,这天晚上的会议就一直开到了深夜。
既是为了讨论护民军团的建设问题,也是给这些参会的军官们升官......
第二天早上的例行训练时,杨平宣布了护民军团的重新改编的命令。
改编方案为:
近卫旅、教导旅,两个旅级编制纹丝不动,仍编制2000人。
从近卫旅残存的800多士兵中,选出300人,从教导旅中再选出200人,再从其他各部抽调500人,共1000人,组建近卫第一旅。
近卫第一旅下辖5个战斗团和一支60人组成的后勤大队,其他包括了一个通讯小队和一个斥候小队。
每一个团编制为180人,辖制3个步兵大队,再配合一个12人的炊事小队、6人的通讯伍、6人的斥候伍。
关于团级单位还用不用保留团长、副团长、两位司马,共4名主官这个问题,大部分军官认为没那个必要。
但是杨平坚持要求,每个团必须保留两位司马。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以后的扩军储备中级军官。
而且,团司马一位负责军事纪律(必须是团员,有监军的作用),一位负责部队后勤(必须是团员,掌控团队命脉),再加上一个类似于参谋长的副团长。
等以后打下地盘了,一个团部就可以直接变成一个县衙,管理一个县的地盘了。
毕竟,杨平可没指望着和汉末时代的地主豪强合作,所有的人才都得自己培养。
经过这次改编以后,护民军团的每个作战旅编制,就稳定在了1000人,除了近卫旅和教导旅。
杨平也实现了对何仪的承诺,让他成为了指挥一个完整师级建制的师长。
改编完成后的近卫军团第一师包括:
从近卫旅分裂出来的近卫第一旅
从教导旅分裂出来的教导第一旅
以第三旅为基础,裁减以后改编的护民军团第11旅
以第四旅改编的第21旅
以第五旅改编的第31旅
共计5个步兵旅,加配一个300人的后勤团和一个300人的器械团,加一个200人的运输团,以及师部人员200余人,总兵力6000人。
何仪担任第一师师长,在这次大战中,立下大功的近卫旅旅长马河副师长(还有一位副师长黄正),两位司马牛壮、钟矛。
近卫第一旅由原近卫旅副旅长郑春担任旅长,由李忠担任副旅长,由王良担任主管军纪的司马兼第一团团长。
教导第一旅由杨平近卫出身的胡三担任旅长……
(此次大战中的有功人员,基本上都能官升两级,这里就不赘述了)。
来自于21世纪的杨平,根本就不会允许自己的部队中存在军阀。
所以第一师的人员构成,就是:
近2000人的杨平亲信部队(包括从魏家坞堡带来的2000人,以及随后从汝南开过来的2000多人中挑选出来的),
从新兵营和俘虏的曹军伤兵中挑选了1000多人,
又从刘辟、何曼、黄邵送过来的3000人中挑选了1000多人。
真正属于何仪送过来的部队,也就只有1000多人,这1000多人中,还有700多人是原郑春所部、及何仪在二月初六送给杨平的一千青壮中挑选的。
这些人已经彻底忠诚于杨平,更不用说近卫第一旅旅长郑春,已经完全倒向了杨平,对他这位老东家也仅仅是留了点面子情。
整个第一师6000人拥有4000副板甲、500辆双轮架子车、60部三弓床弩、60部投射机,可谓是精兵强将、装备精良。
近卫旅和教导旅两个2000人的旅级编制部队,将成为杨平的直属部队。
在杨平的规划中,以后他的部队将会像细胞分裂一样进行扩大。
第一师拥有的是近卫第一旅、教导第一旅;
第二师将会拥有,从教导旅和近卫旅中分裂出近卫第二旅、教导第二旅,依此类推。
辅助部队,则从新兵营和工程营中挑选组建。
所有师级以上军官,必须在教导旅和近卫旅中担任过主官才会晋升,
保证所有高级军官对杨平的绝对忠诚度。
喜欢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