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小馆”阁楼的清晨,被骨头里细密的交响乐唤醒。-6_吆~看?书?枉/ ~追`醉~新_章`节?李雷躺在行军床上,清晰地感受着脊椎像一节节被无形之手拉开的弹簧,发出微不可闻却连绵不绝的“咯嘣”轻响;肋骨深处,那片新生的、更宽厚的板状结构似乎在晨间舒展,带来一种奇异的充盈感。【骨骼强化进度:4.3%】。他坐起身,头顶几乎蹭到倾斜的天花板,一种“空间正在被压缩”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楼下,二叔李建国标志性的咆哮穿透薄薄的地板:“瘪犊子玩意儿!下来搬菜!真当自己是豌豆公主,等着七个小矮人伺候呢?!” 声音里依旧暴躁,却少了前几日的狐疑,多了点认命般的粗粝关怀。
早餐桌上,气氛微妙。李雷风卷残云般消灭着五人份的早餐——煎蛋、培根、燕麦粥堆成小山。二叔叼着烟,没像往常一样骂他饭桶,小眼睛在他似乎又宽阔了一点的肩膀和明显离桌面更远的头顶上扫来扫去。最后,他重重叹了口气,把一张皱巴巴的名片拍在油腻的桌面上。
“姓肖那老黑昨天塞给我的。说是啥…经纪人?姓刘,中国名儿,叫刘凯文。”二叔吐了个烟圈,眉头拧着,“电话里嘚啵嘚啵一堆鸟语,老子就听懂‘合同’、‘分成’、‘保护权益’。瘪犊子玩意儿,你搞的这些花花肠子,老子整不明白!但这老黑看着不像好人,这姓刘的…你自己掂量!别让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咱老李家丢不起这人!” 语气是嫌弃的,但把名片推过来的动作,却是一种沉默的支持。
李雷小心地收起名片,心头一暖。“知道了,二叔。我会小心的。” 他明白,德雷克的商业机器己经开始运转,这个刘凯文,将是连接他与那个复杂世界的重要枢纽。~鸿¢特?暁¢税?旺\ *追¢醉~辛,璋/洁!
铁砧工坊。训练服己经换上,李雷却发现场地一角架起了专业的摄像机和打光板。一个扎着脏辫、戴着耳钉的年轻摄影师马克正调试着机器,旁边还有个拿着笔记本、一脸精明的制片助理莎拉。德雷克正和他们低声交谈,看到李雷,招了招手。
“李,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记录者’马克和莎拉。从今天起,你的蜕变之旅,会有更多眼睛‘见证’了。”德雷克语气平常,但眼神带着不容置疑,“上午的训练重点是挡拆基础,这是你在任何级别生存的饭碗。马克会捕捉一些训练细节,用于纪录片的‘技术打磨’章节。放轻松,当镜头不存在,专注于你的动作!”
挡拆训练。德雷克亲自扮演持球者。他详细讲解着挡拆的时机、角度、身体接触的力度和位置。“墙!李,你要成为一堵会移动、有智慧的墙!不是杵在那儿当电线杆!” 李雷巨大的身躯在德雷克的指挥下移动,试图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角度、用宽阔的躯干和扎实的下盘挡住虚拟的防守者。
起初笨拙得令人发笑。要么启动太早,让德雷克撞上他后背;要么角度不对,挡了个寂寞;要么接触时软绵绵,被德雷克轻易挤过。马克的镜头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莎拉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写着:“协调性差…空间感弱…但尺寸和力量感极佳…有成为优质掩体的潜力。”
“用你的屁股!卡住他的大腿!重心压低!对!就这样!”德雷克耐心地一遍遍示范、纠正。\n\i,y/u_e?d`u`.?c′o¨m`李雷全神贯注,汗水顺着棱角渐显的下颌滴落。每一次扎实的掩护,都伴随着他与德雷克身体碰撞的闷响,以及他自身骨架在承受和传递力量时内部细微的调整与强化。他能感觉到自己的骨盆、脊椎在反复的对抗中变得更加稳固,为下一次撞击积蓄力量。【骨骼强化进度:4.6%】。实战中的对抗,果然是骨骼强化的高效催化剂!
在一次成功的掩护后,德雷克利用李雷完全挡死的空间,轻松“突破”。他回身朝李雷竖起大拇指:“好墙!记住这个感觉!”李雷喘着粗气,脸上露出一点憨首的笑容。这枯燥的重复中,他第一次品尝到了“有效”的滋味。
训练中途休息。莎拉拿着平板走过来,屏幕上显示着刚开通的纪录片官方社交媒体账号页面。“李,看,#猛犸变形记话题下己经有讨论了。我们上传了你昨天力量训练的片段剪辑。” 画面里是李雷面目狰狞地推动大重量杠铃的特写,肌肉贲张,汗水飞溅,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配文:“Day 1:力量觉醒!见证‘猛犸’举起铁砧的重量!”
下面的评论褒贬不一:
“OMG!这体型是真实存在的吗?真正的巨兽!”
“动作太僵硬了,协调性为零,打NBA?做梦吧!”
“耐力数据是真的假的?跑了40分钟心率才那样?P的吧?”
“关注了!就想看看他能长多高!赌五毛钱明年到7英尺5(约2.26米)!”
“中国怪物?呵呵,又一个商业噱头。坐等打脸。”
李雷默默地看着,那些质疑像小针扎在心头,但那些惊叹和期待又像柴火投入炉膛。他深吸一口气,对莎拉说:“发条新动态吧。就写:‘Day 2:学习筑墙。一砖一瓦,从基础开始。’ 配张…挡拆训练的背影图。” 他需要掌控一点自己的叙事,哪怕只是一句话。
下午的训练加入了简单的半场2对2攻防演练。李雷和迈尔斯(弹簧腿)一组,对阵德雷克和另一个速度快的学员。李雷的角色极其明确:防守端蹲守篮下,进攻端努力做好掩护。
一次防守回合,对方小个子利用速度甩开迈尔斯首冲篮下。李雷庞大的身躯及时补防到位,像一堵山般矗立在合理冲撞区边缘。小个子试图高抛躲闪,李雷奋力起跳,巨大的手掌带着风声扇去!虽然因为弹跳和时机问题,球堪堪擦着他的指尖飞过,打板入筐,但那股遮天蔽日的威慑力,让场边观战的几个人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干扰有效!威慑力十足!”德雷克在场边大声肯定,“位置感不错!下次提前半步启动!你的臂展是你的天堑!”
进攻端,李雷努力执行挡拆。一次,他成功地将德雷克结结实实挡在身后,迈尔斯趁机切入。李雷下意识地想跟着顺下,但脚步刚启动就拌蒜,差点把自己摔出去,顺带把拆开的迈尔斯撞了个趔趄。球丢了。场边传来压抑的低笑。
“顺下时机!李!”德雷克吼道,“墙拆了,你是要变成推土机冲进去,不是变成路障挡自己人!脑子!用脑子判断防守!”
李雷懊恼地捶了下自己的大腿,骨头深处传来一声只有他自己能感觉到的轻微闷响。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忆德雷克讲解的要领。下一次挡拆,他挡住人后,没有盲目顺下,而是敏锐地观察到防守迈尔斯的球员被自己吸引,出现了瞬间的犹豫。他立刻外弹一步,张开大手要位,虽然动作依旧笨拙,却成功地为迈尔斯创造了一丝传球缝隙。迈尔斯心领神会,一个击地传球,李雷在罚球线内一步接球,面对扑防,用身体扛开一丝空间,一个极其别扭却力道十足的小勾手——
球在篮筐上颠了两下,滚了进去!
“好球!”迈尔斯兴奋地喊了一声。
“好判断!”德雷克也难得地点头赞许,“这就对了!阅读防守!利用你的尺寸和力量!”
李雷握了握拳,胸腔里两颗心脏有力地跳动着。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进球,却让他看到了在复杂局面下运用自己优势的可能。视野边缘,蓝光悄然亮起:【声望等级:街角名士 (Lv2) - 进度:25%】。来自训练师和队友的认可,以及纪录片带来的初步传播,正在汇聚。
训练结束,德雷克叫住李雷,递给他一份打印好的日程表。“下周开始,加入低强度野球实战。地点我安排,对手不会太强,主要是让你适应对抗节奏,把训练的东西打出来。记住,”他眼神严肃,“控制你的动作,避免无谓的犯规和受伤。你现在每一分钟的健康,都是投资!还有,”他指了指莎拉的方向,“下次拍摄,记得管理好你的‘痛苦面具’,我们需要的是坚韧,不是狰狞。”
李雷点点头,看着镜子里那个浑身湿透、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专注的高大身影。骨头的轻响是成长的号角,挡拆的初啼是融入体系的开始。镜头之下,“中国怪物”的蓝图,正伴随着汗水与隐忍的骨响,一砖一瓦地艰难垒砌。通往NBA的路,没有捷径,只有铁砧上反复的锻打,和镜头前每一帧的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