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秦国的严格封锁,欧洲各国几乎陷入资源枯竭的边缘。?微_趣~暁-税′ /更.鑫′罪¨哙.铁矿、煤炭、橡胶、棉花等关键物资被牢牢控制在东方帝国手中,贸易路线被切断,工业生产几近停滞。为了打破这种窒息般的封锁,各国不得不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海洋——他们疯狂地建造船只,从英伦三岛到地中海沿岸,造船厂日夜不息,工人们挥汗如雨,铆钉敲击的声音如同战鼓。
然而,这些仓促建造的船只质量参差不齐,许多甚至只是改装过的商船或渔船,配备着老旧的火炮和粗糙的蒸汽机。*k~a¢n^s_h^u^j`u~n·.?c^c\尽管如此,它们还是组成了一支杂乱却充满决意的舰队,试图穿越大西洋与印度洋,去掠夺秦属殖民地,获取资源,重振国力。
这些“海盗式”的远征并不轻松。北美大陆自秦皇东征以来便成为军事重镇,广袤的土地上遍布碉堡群、军营、牧场与农场,几乎看不到平民踪迹。百万秦军驻扎于此,纪律严明,装备精良,任何靠近海岸的敌舰都会遭到猛烈炮击。欧洲人曾尝试登陆几次,结果不是被驱逐便是全军覆没,连补给都没能带回去。.求~书·帮? \更·芯?嶵¨全\
非洲的情况也类似。秦军在这里建立了严密的海防体系,沿海港口常年有蒸汽巡洋舰巡逻,陆地上则部署了大量骑兵与步兵部队,防止任何外来势力渗透。那些试图登陆的欧洲探险队往往还没靠岸就被发现,随后迎来的是无情的炮火洗礼。
至于印度,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如今己被彻底军事化。秦军在此设立多个要塞,粮食储备充足,兵力调度迅速,任何妄图劫掠村庄、破坏农田的行动都无异于自杀。再加上距离遥远、航程漫长,欧洲舰队不仅要面对恶劣天气,还得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秦海军主力舰队。
这支由十几艘万吨巨舰组成的远洋打击力量,是秦皇亲自下令组建的“破浪舰队”。每艘巨舰都配备了先进的内燃机动力系统,烟囱中不断喷吐出滚滚黑烟,宛如海上移动的钢铁堡垒。它们搭载着重型火炮与数百名训练有素的水兵,伴随其后的还有几百艘小型蒸汽轮机船,负责清扫敌方据点、护航运输与支援作战。
这些巨舰的任务很明确:沿着各大洋航线,逐一清理敌方船只与造船厂。每当舰队驶入一个港口,炮声便会撕裂宁静,烈焰与浓烟随之升起。造船厂被焚毁,敌舰被击沉,码头上的仓库也被洗劫一空。虽然偶尔也会有漏网之鱼,但那不过是暂时的喘息。
秦皇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他深知,封锁固然有效,但若不能震慑敌人,迟早会有人突破防线。因此,他的海军不仅仅是防守工具,更是惩罚与威慑的利刃。每一次出击,都是对欧洲列强意志的考验;每一次胜利,都在告诉世界——大秦,不容侵犯。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血流成河的战争中,欧洲的贵族们开始意识到,他们的时代或许真的己经过去。而秦帝国,则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重新定义世界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