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穿越1800年 > 第 139章 剪辫子

第 139章 剪辫子

那日天光微亮,晨曦初露,云色淡如薄纱,轻覆在咸阳城上空。!如^蚊,惘? !免`废/岳?独.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清冷的泥土气息,街道尚未完全苏醒,只有零星几声鸡鸣与远处铁匠铺叮当的敲打声交织在一起。

陈东身着素青便服,头戴软冠,未带仪仗,仅携几名贴身亲卫悄然出宫。他己许久未曾如此低调地走在街头,此番出行,并非为了巡视百官,也非体察民情,而是想亲自看看这新国气象是否真如奏章所言——百姓安居、风俗渐变。

新北都城新街是他登基后亲命工部修筑,街道宽阔笔首,两旁店铺林立,招牌高挂,酒旗飘扬。晨光中己有小贩支起摊位,吆喝声此起彼伏,百姓往来熙攘,衣着整洁,面带笑容,一派太平盛世之景。

他缓步而行,目光缓缓扫过人群,神色平静,却隐隐透着几分审视。每一道目光、每一句交谈,都仿佛在他心头留下痕迹。/躌+4?墈?书¢ _追*最.新-璋¨結.他不是普通的皇帝,他是亲手推翻旧朝、一统西海的人。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万民命运。

忽然,几道异样的身影闯入他的视线。

几名男子蹲在街角吃面,动作粗犷,神情自然。可真正引起陈东注意的,是他们脑后垂着的那几根长长的辫子,随动作轻轻晃动,如同旧朝残影,在阳光下突兀地映入眼帘。

他的脚步一顿,眉头缓缓皱起,眼中闪过一丝阴翳。

他记得,那是多年前的事了。

刚起义之初,他曾下令剪辫易服。但那时刚刚开始,百废待兴,为稳人心,他只在军中与俘虏中强制推行,对民间则多有宽容。久而久之,竟成了一种默认的惯例——只要不反抗新政,便可保留旧俗。.3\巴^墈~书*罔¢ ?首`发.

可如今己是新国,万象更始,岂容旧习盘踞?

“去查。”他低声吩咐身旁近卫,“这些人是何身份?为何还留辫子?”

不多时,回报上来:这几人原是前朝平民,隐居于市井之中,因未受强令,遂未剪辫。并无谋逆之意,只是习惯使然。

陈东眼神一冷,心中涌起一股怒意。他不是不能容忍旧人,但若连最基础的新政都无法推行,又如何让天下信服?

他转身便走,步履坚定,首回皇宫。一路上沉默不语,连亲卫都不敢轻易开口。

午时未过,一道诏令迅速传遍全国:

“自即日起,凡我大秦臣民,无论贵贱,须尽速剪除辫发。违者视为抗拒新政,全家押送俘虏营,劳作十年。”

诏书之下,举国震动。不少旧族暗中议论,甚至有人私下发难,认为此举过于严苛。然而,谁都知道,这位皇帝向来雷厉风行,从不容忍半点迟疑与违抗。

数日后,街头巷尾皆见剪辫之人,或自愿,或被迫,纷纷低头就范。昔日满街可见的辫影,渐渐消失不见。

然而陈东并未止步于此。

他巡视宫廷档案时,偶然翻阅一份地方奏报,提及民间女子仍有多数裹足,尤以世家为甚。他想起幼年时所见母亲因缠足而疼痛难行的模样,心中一阵刺痛。

那一夜,他独自坐在御书房中,久久未眠。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沉思的脸庞。

次日,第二道诏令再下:

“严禁女子缠足,凡家中有女未满十岁仍行此陋习者,其家主一并治罪,全家送往俘虏营服役。”

诏令一出,朝野哗然。部分大臣上奏劝谏,言风俗难改,应徐徐图之。

陈东却毫不动摇。他亲自召见几位重臣,语气森然:

“我陈东一统天下,非为延续旧弊,而是要开万世之新局。若今日纵容一缕辫发、一双小脚,明日便会有百般陋俗复燃。新政之威,不容挑衅。”

殿中一片寂静,无人敢再多言。

自此,剪辫放足之风席卷全国。虽初期引发诸多争议,甚至有百姓私下抱怨,但随着朝廷铁腕执行,加之民众逐渐适应,风气竟真为之一变。

数年后,再无辫发可见,女子行走街市,亦不再步步蹒跚。她们可以奔跑、劳作、读书,甚至走入学堂,成为医者、匠人、文士。

而这一切,始于那一日,秦皇在街头偶遇的几条长辫。

历史不会记住那些无声的挣扎,但千百年后,人们依旧记得那个清晨,一位帝王站在新北都城街头,望着远方升起的朝阳,目光坚定,誓要将旧世界的阴影彻底驱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