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让你白衣渡江,你直接北上伐魏? > 第5章 义结金兰

第5章 义结金兰

舒县作为庐江郡治,倒是比孙桓沿途所见其他城镇繁华许多。/6`1,看¢书.网^ *无?错′内\容/

街道宽阔,商铺林立,行人衣着也光鲜不少。

周循在前引路,孙桓紧随其后,穿行于熙攘的人群中,很快来到城西一处府邸前。

府门并不张扬,青砖灰瓦,门楣上只悬一朴素的匾额,书“周府”二字。

然而踏入府内,孙桓心中便暗自赞叹。

庭院布局疏朗有致,移步换景,几丛修竹,数块奇石,点缀其间,透着一股洗尽铅华的优雅与底蕴,毫无暴发户的俗气。

显然,这是真正的世家积淀。

周循将孙桓引至前厅落座,奉上清茶,温言道:

“叔武兄稍坐片刻。小弟刚从建业归来,尚未向内堂母亲定省,容我先行告退,稍后便回,再与兄长详叙。”

孙桓闻言,心中一动。

他此行本就有意交好周家,此刻听闻能拜见那位传说中的小乔夫人,岂能错过机会?

念及此处,孙桓立刻起身,态度诚恳道:

“道遵贤弟此言差矣。既来府上,岂有不拜见长辈之礼?夫人乃长辈,桓身为晚辈,自当随贤弟一同前去请安问好才是正理。”

周循目光微微一凝,看向孙桓的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思量。

汉末之世,礼法犹存,主动要求拜见主人内眷母亲,若非通家世好或莫逆之交,便是别有深意。

他与孙桓虽有旧识,但交情并不算深厚,今日孙桓不仅热情异常,更要拜见母亲……

这是在刻意拉近关系?

周循心中警惕顿生,面上却依旧带着温和笑意:

“兄长有心了。·2.8-看′书?网` ·更,新¢最~全^如此,便请兄长随我来。”

其实,周循此番倒是多虑了。

孙桓虽有结交周家之心,但此刻提出拜见小乔,纯粹是后世灵魂对“江东二乔”之一的好奇心驱使,想亲眼看看这位能让周瑜倾倒、名留青史的美人究竟是何等风采,并无更深图谋。

周循领着孙桓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更为清幽雅致的所在。

内室之中,光线柔和,焚着淡淡的檀香。

只见矮榻上端坐着一位妇人,看年纪不过三十许,保养得极好,肌肤胜雪,眉目如画,虽穿着素雅的家常服饰,却难掩其天生丽质与端庄气度。

她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一幅仕女图,既有岁月沉淀的娴静,又依稀可见昔年倾倒江东的绝代风华。

孙桓明白眼前的妇人便是小乔,心中也不由暗赞:

“果然名不虚传!这便是小乔了!”

此时,周循已上前一步,恭敬行礼:

“母亲,孩儿定省。这位是武卫都尉、讨虏将军府上的孙桓孙叔武兄长,特来拜见母亲。”

孙桓连忙收敛心神,上前一步,以晚辈见长辈之礼,深深一揖到底,姿态恭谨:

“晚辈孙桓,拜见周夫人!冒昧叨扰,还望夫人海涵。/我_的¨书`城\ ·已/发+布`最!新~章^节~”

小乔的目光落在孙桓身上,并未立刻让他起身,而是静静地打量了他半晌。

她的目光温和却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力量,随后又看了看侍立一旁的周循,眼中似乎闪过一丝恍惚。

半晌,她才轻轻开口,声音温婉动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飘渺:

“孙公子免礼,快请坐。”

说罢,小乔示意侍女看座。

待孙桓依言坐下,小乔的目光依旧流连在孙桓与周循二人身上,半晌后她轻叹一声,缓缓道:

“方才见你二人并肩立于堂前,一个英武挺拔,一个温润如玉。这身影,气度……恍惚间,竟让我想起了当年在庐江,初见伯符将军与公瑾时的情景……”

她眼中泛起追忆的波光:

“那时的伯符将军,也如孙公子这般英姿勃发,锐气逼人;而公瑾……则如循儿这般,温雅从容,智珠在握……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啊……”

这番直白的夸赞和深沉的感慨,让孙桓颇有些受宠若惊,脸上微热,连忙谦逊道:

“夫人过誉了!晚辈岂敢与故讨逆将军相提并论。”

一旁的周循则有些无奈地看向孙桓,悄悄耸了耸肩,似乎在说“母亲时常如此感怀”。

孙桓会意,微微颔首示意无妨。

接下来,小乔似乎心情颇佳,与孙桓、周循二人闲话家常。

她问起孙桓家事、在军中的情况,孙桓皆一一作答,言语间不卑不亢,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直率。

这份毫不矫饰的坦诚,意外地赢得了小乔的好感。

看着眼前这对同样年轻俊朗、气质迥异却又莫名和谐的少年,再联想到亡夫与故主的情谊,一个念头在小乔心中悄然升起。

她放下茶盏,目光柔和地看着两人,温声道:

“孙公子性情直率,甚合我心意。你与循儿年岁相仿,又皆是江东俊彦。今日难得相聚,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你二人,可愿效仿当年伯符将军与公瑾,义结金兰,从此兄弟相称,守望相助?”

此言一出,孙桓心头猛地一跳,随即涌起一阵狂喜!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他正愁如何与周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小乔夫人竟主动提出了结拜!

周家在江东的声望底蕴自不必说,周循本人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绝对是值得深交的臂助!

孙桓立刻起身,毫不犹豫地躬身应道:

“夫人厚爱,桓求之不得!能与道遵贤弟结为兄弟,实乃桓之幸事!”

周循虽对小乔的提议略感突然,但他对母亲极为孝顺,且对孙桓的观感并不坏,加之母亲开口,他自然没有异议,也起身道:

“母亲所言极是,孩儿亦愿与叔武兄结为金兰之好。”

小乔见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一段新的情谊在延续。

于是,在周府内堂,小乔夫人的亲自主持和见证下,孙桓与周循焚香祭告天地。

叙过年齿,孙桓年长三岁为兄,共饮血酒,立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正式结为异姓兄弟。

礼成之后,孙桓执礼甚恭,对小乔更是以“母亲”相称,态度亲热而敬重。

一时间,内堂气氛融洽热烈,充满了温馨之情。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孙桓见小乔面有倦色,便主动起身告辞:

“母亲今日劳神,还请好生歇息。桓与贤弟去前厅叙话便是,不敢再扰母亲清静。”

小乔含笑点头,叮嘱周循好生招待兄长。

周循引着孙桓回到前厅,重新落座。

侍女奉上新茶后悄然退下,厅中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

周循看着眼前这位刚刚结拜的义兄,脸上温和的笑意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郑重。

他沉默片刻,忽然开口道:

“兄长。”

周循的声音清晰而平静。

“今日你我既已结为金兰,誓言同生共死,便是真正的兄弟。那么,兄长……”

他直视着孙桓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道:

“现在,可以告诉小弟,你此行究竟要去往何处,又有何事……需要小弟相助了吗?”

厅堂内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

孙桓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知道坦诚的时刻到了。

这位心思玲珑的义弟,早已看穿了自己来此恐怕另有目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