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四国争霸 > 第405章 登基准备

第405章 登基准备

公元203年的初春,北方的寒意尚未完全消退,北平城内却已涌动着一股炽热的气息。25′[?4?}?看·?书?* §)更?新D最)??全¢辽王府邸内,红烛高照,檀香袅袅,文武百官肃立两侧,目光齐聚于那位端坐主位的男子——即将开创一个新时代的吴权。

吴权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那节奏如同战鼓般敲在每个人心头。他环视厅内,目光如炬,扫过每一张或苍老或年轻的面孔。这些追随他南征北战的臣子们,此刻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那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决定。

\"诸位。\"吴权的声音不大,却如黄钟大吕般在厅内回荡,\"汉室倾颓,天下板荡,我等历经血战,终得幽、平、并、冀四州之地。如今天命所归,民心所向,孤决定——\"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于开春之际,登基称帝。\"

厅内瞬间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声。老臣荀彧颤巍巍地站起身,白发如雪,眼中却闪烁着激动的泪光:\"主公...不,陛下!此乃天命所归啊!\"

吴权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那动作中已隐隐透着帝王威仪:\"登基大典需精心筹备,更要确立新朝制度。今日召集诸位,便是共商此事。\"

他取出一卷竹简,徐徐展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新政构想。阳光透过窗棂,在那竹简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历史正在此刻被重新书写。

\"汉室旧制,三公九卿,已不合时宜。\"吴权的指尖划过竹简上的一道道墨迹,\"孤决定创立三省六部制,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中枢。·k+u!a.i·k·a.n!x!s¢w?.¨c,o·m¢各省主官皆称丞相,以尚书省丞相为首,其中尚书省管理全国政务,下管六部: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各部首官皆称尚书。\"

贾诩微微前倾身体,这位以智谋着称的谋士眼中闪过惊讶之色。他原以为吴权会沿袭汉制,稍作改良,没想到竟有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

\"吏部负责官吏委派,政绩考核、选拔与提调;礼部负责出使接待、民俗祭祀和宣传教化;户部负责户口籍册、财政度支、仓禀储备。\"吴权的声音沉稳有力,\"兵部负责军工考纪、兵工器械、车船马匹;工部负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纺织盐贸;刑部负责抓捕缉盗、案件追查、审判刑狱。\"

邴原抚须沉思,这位老成持重的谋臣暗自惊叹:六部职能分明,相互制衡,比汉制更加清晰高效。他不禁抬头望向吴权,只见这位即将登基的帝王眉宇间尽是运筹帷幄的自信。

\"中书省负责全国监察、安全保卫、商贸税收、人才培养等,也下管五个部门:御史台、内卫府、枢密院、商务院和太学院。\"吴权继续道,手指在竹简上移动,\"御史台首官称监察御史,负责全国监察;内卫府首官称阁领,负责皇宫内的安全保卫;枢密院首官称枢密使,负责监查政令的推行情况和访查民意;商务院和太学院主官皆称掌院。商务院负责全国税收、商务贸易,与户部和工部联系比较紧密;太学院负责全国教育、人才选拔,与吏部、兵部联系比较紧密。另外,太学院仍下属文政院、军师学院、医学院和工学院四个学院,为国家培养官吏、将领、医官和工程类人才。\"

徐晃等武将听得入神,他们虽不善政事,却也明白这套体系之精妙。^z¨h¢a*o_h/a\o~z^h^a~n,.?c¢o-m-尤其是太学院下设的军师学院,专门培养军事人才,这让将领们眼中都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门下省负责圣意传达,政令起草和颁发工作,行秘书事,同时下管理藩院。理藩院主官也称掌院,负责国家外交和民族事务。\"吴权说到这里,目光扫过厅内几位异族将领,他们纷纷低头表示效忠。

厅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众臣都在消化这套前所未有的政治体系。忽然,贾诩轻咳一声,起身行礼:\"主公此制,实乃开天辟地之举。三省相互制衡,六部各司其职,既不使权力过于集中,又能确保政令畅通。诩以为,堪比汉武帝之推恩令,光武帝之度田制。\"

吴权微微一笑:\"文和过誉了。此制不过顺应时势罢了。\"他转向荀彧,\"文若以为如何?\"

荀彧颤巍巍地起身,这位年近八旬的老臣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老臣以为,此制甚善。尚书省如人之躯干,中书省似人之耳目,门下省好比口舌,三者协调,方能运转自如。\"

吴权满意地点头,随即话锋一转:\"此外,孤欲设太傅、太保、少傅、少保四职,位居众官之首,专授功勋卓着却年迈体弱的老臣。\"

此言一出,厅内众人皆望向荀彧和贾诩。荀彧因年事已高,贾诩则旧疾缠身,显然是为二人量身定制。荀彧眼中泪光闪动,贾诩则深深一揖,喉头微动却说不出话来。

\"军事方面,\"吴权的声音陡然提高,武将们立刻挺直了腰板,\"设立大将军和检校大将军,其中大将军为实职,统领全国兵马,为武将之首;检校大将军为虚职,但仍可参与军事的谋划,其意见或建议众武将不可不听\"检校大将军一职似乎相当于后世的军事顾问。

“大将军下,中央设立七军,其中禁军和近卫军由备武军拆散改编,均是护卫皇城和自己的安全,水军自不必说,属于单独成军的特殊兵种,但因为北方水域不同于南方,水小河流少不说,冬季由于气温低还容易封港,所以水军编制规模仍同于以往,不再扩编。”吴权清了清嗓子,扫视了下向正认真聆听地众文臣武将。“另外继续保留飞熊、飞豹、黑虎、飞虎、飞羽等五大野战军编制,并增加辎重兵兵力,配置车辆甲马增强各军的快速机动性。”

管承听到水军部分时,面色略显尴尬。吴权似有所觉,温和地说道:\"管将军,北方水域有限,水军规模不大非你之过。但渤海乃我北方门户,仍需严加防范。\"

管承连忙起身抱拳:\"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主公重托!\"

\"地方上,\"吴权继续道,\"继续延用汉朝的官吏机构,设置平、幽、并、冀四州刺史,但与旧制不同,四州刺史只有文政的权利,没有掌兵的权利,顶多可以指挥新兵(储备兵)和衙役解差。各州设立都督,掌管州郡兵事。下面的郡县同州府一样,但略有不同,内地的郡县不设司马和县尉,郡兵和县兵配置比例也少,太守可监管军事;边境的郡县因为要防范御敌,所以单独设置司马和县尉,加强郡兵和县兵的编制,但郡县太守和县令只负责政令的推行和监察,不管军事。\"

这一安排引起一阵低声议论。邴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防止地方割据的重要手段。他暗自赞叹吴权的深谋远虑——既保证了边境安全,又避免了内地军阀坐大。

待吴权阐述完毕,厅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忽然,徐晃大步出列,甲胄铿锵作响:\"末将愿为陛下效死!这套军制分明,末将等必当严格遵行!\"

其他将领纷纷附和,文臣们也相继表达支持。邴原最后总结道:\"主公的构思入情入理,既承古制精华,又开创新格局,实乃四州百姓之福。\"

吴权环视众臣,目光如炬:\"既如此,登基大典定于下月初八。各部立即着手准备,务必彰显新朝气度!\"

\"臣等遵命!\"厅内响起整齐的应答声。

会议结束后,吴权独自站在庭院中,望着初春的新芽。他知道,自己不仅是在建立一个王朝,更是在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三省六部制将彻底改变汉朝延续数百年的政治格局,军政分离则能有效防止地方割据。这些制度,将如这春天的嫩芽一般,在未来茁壮成长。

荀彧缓步走来,苍老的声音中带着欣慰:\"主公...不,陛下真乃不世出的雄主。老臣能在垂暮之年得遇明主,死而无憾矣。\"

吴权转身扶住这位功勋老臣:\"文若言重了。新朝建立,还需您这样的老臣扶持。\"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在这公元203年的初春,一个崭新的王朝正在北方大地孕育而生,而它的制度创新,将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