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 > 第76章 考成风波,官场震动

第76章 考成风波,官场震动

崇祯二年四月,紫禁城内。^求?书¢帮` !哽.芯-最/快.

"陛下,这是最新一批地方官员的考核结果。"都察院副都御史钱嘉征恭敬地呈上一叠厚厚的文书。

崇祯接过文书,仔细翻阅起来。这是《官员考绩条例草案》推行以来的第一轮考核结果,涉及京畿周边数省的地方官员。

"情况如何?"崇祯抬头问道。

钱嘉征面露难色:"回陛下,情况不太乐观。根据考核标准,有三成官员不合格,其中不乏州府大员。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发现许多官员存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

"具体说说。"崇祯放下文书,神色严肃。

"最典型的是河南开封知府刘明德。"钱嘉征翻开记录,"他在报告中声称开封府新增耕地五万亩,实际上经我院暗访核实,不足一万亩。而且,他还虚报了粮食产量和赋税收入,美化政绩。"

"哼,好大的胆子!"崇祯冷笑一声,"还有呢?"

"山东济南知府王德仁更是恶劣。"钱嘉征继续道,"他不仅虚报政绩,还勾结当地劣绅,对我院派去的考核御史百般刁难,甚至暗中威胁。若非臣派人暗中保护,那位御史恐怕已遭不测。"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这是公然对抗朝廷!"

"不止如此,陛下。"钱嘉征神色凝重,"最近,各地官员纷纷上疏,以地方财政困难、民生凋敝、天灾人祸等为由,请求朝廷暂缓或修改考成法。仅上个月,就收到了三十多份类似奏疏。"

"朕看看。"崇祯伸手接过奏疏汇总。

翻阅几份后,他冷笑道:"这些官员,真会哭穷叫苦。说什么'考核指标过高,难以达成','地方财力有限,无法支持',甚至还有人说'考成法有违祖制,扰乱吏治'。`1.5\1′x_s.w\.,c,o~m?呵,分明是自己做不好,怕被查出来!"

"陛下明鉴。"钱嘉征恭敬地说,"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地方官员开始勾结串联,互相包庇。他们表面上恭顺,暗地里却联手对抗考核。"

"举个例子。"崇祯示意道。

"比如江西一带,"钱嘉征解释道,"当地几个州府的官员私下约定,互不举报对方的过失,共同应对考核。我院派去的御史被他们联手蒙蔽,差点无功而返。幸好有位清廉的县令冒险举报,才揭露了真相。"

崇祯沉思片刻,问道:"这位县令现在如何?"

"他因得罪了上司,被诬告贪污,现已被革职查办。"钱嘉征叹息道。

"岂有此理!"崇祯拍案而起,"立即派人彻查此事。若那县令清白,不仅要平反,还要重用;若那些诬告者,必严惩不贷!"

"遵旨!"钱嘉征恭敬地应道。

"还有,"崇祯继续道,"对那些被查实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官员,一律从重处罚。刘明德、王德仁等人,革职查办,永不叙用!"

"陛下,"钱嘉征犹豫了一下,"刘明德是礼部尚书的亲侄,王德仁则是兵部侍郎的连襟,若如此处置,恐怕..."

"怎么,钱卿也怕了?"崇祯冷冷地看着他。

"臣不敢!"钱嘉征连忙跪下,"臣只是担心,若处置太严,可能引起更大的反弹。"

崇祯沉默片刻,缓和语气道:"钱卿忠心为国,朕知道。但这考成法是朕力推的国策,若连这点阻力都承受不住,何谈改革大业?朕意已决,该查的查,该罚的罚,绝不姑息!"

"臣遵旨!"钱嘉征高声回应道。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道:"陛下,礼部尚书李长庚求见,说有要事奏报。/秒/璋!结/暁!税′徃, ^追′罪!薪¨璋^踕*"

"宣。"崇祯淡淡地说。

不一会儿,礼部尚书李长庚匆匆入内,向崇祯行礼后,开口道:"陛下,臣听说都察院要革职查办开封知府刘明德,特来为他求情。刘明德虽有过失,但为官多年,政绩不差。望陛下念在他初犯,从轻发落。"

崇祯冷笑一声:"李卿此言差矣。刘明德身为知府,不思为民造福,却弄虚作假,欺瞒朝廷,这是欺君之罪!朕若轻纵,如何服众?如何推行考成法?"

"陛下,"李长庚急道,"考成法本就过于严苛,许多官员难以适应。若一味严厉,恐怕会寒了官员的心啊!"

"哦?"崇祯眉毛一挑,"李卿是在质疑朕的决策?"

李长庚顿时冷汗直冒:"臣不敢!臣只是担忧..."

"不必说了。"崇祯打断他,"朕意已决。刘明德革职查办,永不叙用。李卿若再为他求情,小心连你也一起查办!"

李长庚脸色煞白,连忙叩首:"臣知罪,臣不敢再言。"

"退下吧。"崇祯挥了挥手。

李长庚战战兢兢地退出御书房,心中又惊又怒。

接下来的日子里,类似的场景在朝堂上不断上演。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因考核不合格或弄虚作假被革职查办,朝野震动,反弹之声也越来越大。

大朝会上,吏部尚书李邦华出列奏道:"陛下,臣有本奏。近日,各地官员因考成法被革职者众多,吏治出现空缺,政务难以为继。臣恳请陛下暂缓考成法的推行,待官员们逐渐适应后再行严格考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卿此言差矣。"崇祯正色道,"考成法乃朕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岂能因一时阻力就轻言放弃?那些被革职的官员,无非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之辈。朝廷自有人才济济,何愁无人可用?"

"陛下,"兵部侍郎张维城也出列道,"臣附议李尚书之言。考成法虽好,但推行过急,恐怕会引起官场动荡,甚至影响民心。"

崇祯冷笑一声:"张侍郎此言,莫非是因令连襟王德仁被革职,心有不满?"

张维城脸色一变:"臣不敢!臣只是为国家大局着想。"

"为国家大局着想?"崇祯声音提高,"那朕问你,那些虚报政绩、欺上瞒下的官员,是否为国家大局着想?那些勾结串联、对抗朝廷的官员,是否为国家大局着想?朕推行考成法,正是为了整顿吏治,选拔真才实干之士。若因一时阻力就退缩,大明何时才能中兴?"

朝堂上鸦雀无声,无人敢再言。

"钱嘉征!"崇祯突然点名。

"臣在!"钱嘉征出列应道。

"朕命你继续严格执行考成法,对弄虚作假、对抗考核者,一律从重处罚。同时,加紧选拔清廉能干的官员,填补空缺。"崇祯严肃地说。

"臣遵旨!"钱嘉征拱手回应道。

"另外,"崇祯环视朝堂,"朕听说近日京城内外,流传着一些攻讦考成法的文章和歌谣,说什么'考成法严苛不近人情'、'逼死官员'、'扰乱地方'。这些言论,明显是有人在背后煽动。锦衣卫、东厂务必彻查,揪出幕后黑手!"

"遵旨!"方正化和秦翼明同时应道。

朝会结束后,崇祯留下徐光祚、毕自严等心腹大臣,继续商议对策。

"陛下,"徐光祚忧心忡忡地说,"考成法确实引起了很大反弹,尤其是那些与被革职官员有关系的朝臣,更是怨声载道。"

"朕知道。"崇祯淡淡地说,"但这是必经之路。大明积弊已久,若不痛下决心整顿吏治,何谈改革大业?"

"陛下所言极是。"毕自严赞同道,"不过,臣以为,在严厉打击的同时,也可适当施以怀柔之策。比如,对那些积极改进、努力达标的官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激励机制。"

"有道理。"崇祯点头道,"朕准了。钱嘉征,你负责筛选一批表现突出的官员,朕要亲自嘉奖,以示鼓励。"

"遵旨!"钱嘉征恭敬地应道。

"还有,"徐光祚补充道,"臣建议适当调整考核指标,使之更符合各地实际情况。毕竟,南北差异大,一刀切的标准确实有失公允。"

崇祯思索片刻:"这个建议很好。朕命你和钱嘉征共同研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的考核标准。但原则不变,决不能因为阻力就放松要求!"

"臣遵旨!"徐光祚和钱嘉征同声应道。

会议结束后,崇祯独自在御书房批阅奏章。这些天,攻讦考成法的奏折和文章如雪片般飞来,有的直言不讳,有的旁敲侧击,甚至还有匿名的讽刺诗文。

"呵,这些人,真以为朕会因此退缩?"崇祯冷笑一声,将一份匿名诗文扔到一旁。

他知道,改革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越是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阻力就越大。但他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前路多艰,都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

系统界面自动弹出:

【警告:暴君值小幅上升】

【提示:强硬推行考成法引发官场震动,需警惕民怨积累】

崇祯看了一眼,不以为意地关闭了界面。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这些阻力会变成推动大明中兴的力量。

喜欢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