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 > 第36章 问计于农,希望之种

第36章 问计于农,希望之种

次日清晨,崇祯召集内阁大臣。?微_趣~暁-税′ /更.鑫′罪¨哙.

"诸位爱卿,朕昨夜思考良久,决定推行一项新政。"

周延儒拱手。"不知陛下有何圣策?"

"推广甘薯和马铃薯。"

大臣们面面相觑。

"陛下是指...番薯和土豆?"毕自严小心问道。

崇祯点头。"正是。这两种作物产量极高,耐旱耐瘠,是解决粮食危机的良方。"

周延儒皱眉。"陛下,这些番物虽有奇效,但民间多有疑虑,恐难推广。"

崇祯冷笑。"疑虑?饿死人的时候,还管它是不是番物?"

"臣不敢。"

"朕已命徐光祚牵头此事。"崇祯环视众臣。"户部、工部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毕自严拱手。"臣遵旨。只是...此事需要大量资金。"

"钱不是问题。"崇祯道。"从内帑拨款十万两,专款专用。"

大臣们惊讶于皇帝的魄力。

"此外,朕要在京畿地区开辟试验田。"崇祯继续道。"选址、征地等事宜,工部负责。"

"臣遵旨。"

"还有,朕要亲自参与此事。"崇祯眼中闪烁着坚定。"每月,朕要听取徐光祚的汇报,了解进展。"

周延儒忍不住道:"陛下,此等农事琐碎,何必亲自过问?"

崇祯目光一冷。"琐碎?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解决粮食问题,乃国之根本,何来琐碎一说?"

周延儒连忙叩首。"臣愚钝,请陛下恕罪!"

崇祯摆手。"起来吧。朕知道你们不理解朕的用意。但朕深信,此举若成,必能救活无数饥民,大大提升民心。"

"臣等敬佩陛下仁心。"毕自严真诚道。

散朝后,崇祯召见徐光祚。

"徐爱卿,计划可有进展?"

徐光祚拱手。"回陛下,臣已连夜拟定了详细方案。"

他展开一卷图纸。"这是臣设计的试验田布局。分为三区:甘薯区、马铃薯区和对照区。?白\马′书.院~ ^追^蕞^歆_蟑/截\"

崇祯仔细查看。"很好。种源问题解决了吗?"

"臣已派人前往福建、广东搜集。初步消息,福建漳州有不少甘薯种植,广东也有少量。"

崇祯点头。"速度要快。春耕在即,错过时机就要等一年。"

"臣明白。"徐光祚犹豫道。"只是...地方官员未必配合。"

崇祯冷笑。"谁敢不配合?告诉他们,这是朕的旨意!若有阻挠,以抗旨论处!"

"臣遵命。"

崇祯又问:"技术问题如何解决?"

徐光祚道:"臣计划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搜集现有种植经验,二是自行试验改良。"

"臣已命人翻译了几本西洋农书,其中有关于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崇祯惊讶。"西洋农书?你竟有这等见识?"

徐光祚微微一笑。"臣虽不才,但对实学颇有兴趣。这些年,臣收集了不少西洋书籍,其中就有农学着作。"

崇祯大喜。"好!朕就欣赏你这种实干精神!"

他沉思片刻。"徐爱卿,你认为,这两种作物何时能大规模推广?"

徐光祚坦言:"若一切顺利,今年秋季可小规模收获。明年春季可在京畿地区推广。三年内,可推广至全国。"

"三年..."崇祯喃喃自语。"时间不短,但值得等待。"

他忽然问道:"徐爱卿,你可知道棉花?"

徐光祚一愣。"棉花?自然知道。"

"大明的棉花种植情况如何?"

"主要在江南地区。近年来,河北、山东也有种植。"

崇祯点头。"棉花也是要大力推广的作物。解决了吃的问题,还要解决穿的问题。"

徐光祚恍然大悟。"陛下高瞻远瞩!"

"此事暂且放一放。"崇祯道。"先把甘薯和马铃薯的事办好。"

"臣遵旨。"

送走徐光祚后,崇祯独自在御花园散步。?鸿?特′小/说-王¢ +追/罪+辛¨章?节_

方正化跟在身后。"陛下,您今日气色好多了。"

崇祯微微一笑。"是啊,有了希望,心情自然好。"

"陛下是说那番薯土豆?"

"不只是它们。"崇祯望向远方。"朕在思考更多改革。农业、工业、商业、军事...大明积弊已久,需要全面变革。"

方正化惊讶于皇帝的雄心。"陛下志向远大。"

崇祯叹息。"可惜时间不多了。"

"陛下何出此言?"

"你看不到那个数字。"崇祯苦笑。"暴君值70,天谴随时可能降临。"

"朕必须抓紧时间,多做善事,提升民心,平衡暴君值。"

方正化不解,但仍恭敬道:"陛下仁心,天必佑之。"

崇祯摇头。"天道无情。朕若不自救,没人能救朕。"

他停下脚步,望着园中盛开的花朵。"这些花,看似娇艳,却经不起风雨。大明也是如此,表面繁华,内里空虚。"

"朕要改变这一切。从根本上改变。"

方正化从未见过皇帝如此坚定。"陛下有何良策?"

崇祯沉思片刻。"推广甘薯马铃薯只是开始。朕还要大兴水利,修缮城墙,整顿军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都需要大量钱财。"

"钱不是问题。"崇祯冷笑。"那些贪官污吏的家产,足够朕用了。"

他继续道:"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改革制度。"

"什么制度?"

"科举制度、官员选拔制度、军事制度..."崇祯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朕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大明!"

方正化震惊于皇帝的魄力。"陛下雄才大略,奴婢佩服!"

崇祯摆手。"不必奉承。朕知道,这条路很难走。守旧派会阻挠,权贵会反对,甚至连百姓一时也难以接受。"

"但朕别无选择。要么改革,要么灭亡。"

他抬头望天。"希望这些种子,能在大明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陛下..."方正化欲言又止。

崇祯转身。"走吧,回宫。朕还有许多奏折要批。"

"对了,徐光祚那边有什么消息,立刻报朕知道。"

"奴婢遵旨。"

三日后,徐光祚再次入宫。

"陛下,好消息!"他兴奋道。"福建已找到大量甘薯种苗,正在运往京城!"

崇祯大喜。"何时能到?"

"最快一个月。"

"太慢了!"崇祯皱眉。"朕要派腾骧卫护送,半月内必须到京!"

"这..."徐光祚犹豫。"路途遥远,恐怕..."

"没有恐怕!"崇祯斩钉截铁。"此事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延误!"

"臣遵旨。"

崇祯又问:"试验田准备得如何了?"

"已选好地址,正在整地。"徐光祚道。"臣选了三处地点:一处肥沃,一处中等,一处贫瘠。以测试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崇祯满意点头。"很好。朕要亲自去看看。"

"陛下?"徐光祚惊讶。

"怎么,不可以吗?"

"自然可以!只是...只是陛下亲临农田,恐怕..."

崇祯笑道:"朕知道你想说什么。皇帝不该关心这等'小事',是吗?"

徐光祚不敢答话。

"朕偏要去。"崇祯坚定道。"明日辰时,备轿。"

"臣遵旨。"

次日,崇祯微服出宫,在腾骧卫护卫下,来到京郊试验田。

田地已整理完毕,工人们正在挖沟筑垄。

"陛下,这是甘薯区。"徐光祚指着一片田地。"甘薯喜温暖湿润,需要高垄栽培。"

"这是马铃薯区。"他又指向另一片。"马铃薯较耐寒,种植方法略有不同。"

崇祯仔细观察,不时提问。

"甘薯如何繁殖?"

"主要通过藤蔓扦插。"徐光祚解释。"一株甘薯可繁殖数十株。"

"马铃薯呢?"

"切块种植。一个马铃薯可切成多块,每块带芽眼,可长成一株。"

崇祯点头。"繁殖能力强,这很好。"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壤。"土质如何?"

徐光祚道:"这片较肥沃,那片较贫瘠。臣想测试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崇祯满意点头。"你考虑得很周到。"

他站起身,环视四周。"这片试验田不够大。朕要扩大规模。"

"陛下,目前种源有限..."

"等种源到了再说。"崇祯打断道。"先把地准备好。朕要大干一场!"

他转向徐光祚。"徐爱卿,朕问你,若此事成功,能救活多少人?"

徐光祚思索片刻。"若全国推广,保守估计,每年可增产粮食数百万石,足以养活数百万人。"

崇祯眼中闪过激动。"数百万人!这就是朕要的结果!"

他望向远方。"大明每年因饥荒死去多少人?数十万?数百万?朕不忍心想。但若此事成功,至少能减少一半饥荒死亡!"

徐光祚感动道:"陛下仁心,天下百姓之福!"

崇祯摇头。"不是仁心,是责任。朕身为天子,本就该为百姓谋福祉。"

他拍了拍徐光祚的肩。"此事全靠你了。朕给你最大的支持,你只管放手去做!"

"臣定不负所托!"

回宫路上,崇祯心情舒畅。

"方正化,你看到了吗?那片试验田,就是希望的种子。"

方正化点头。"奴婢看到了。陛下真是用心良苦。"

崇祯笑道:"这才刚开始。朕还有更多计划。"

"什么计划?"

崇祯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大兴水利,修缮城墙,整顿军备...朕要让大明焕发新生!"

方正化惊讶于皇帝的雄心。"陛下志向远大。"

崇祯点头。"是啊,志向远大。但愿朕有足够的时间实现它们。"

他抬头望天。"希望这些种子,能在大明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喜欢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