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大帐中,淡淡的鲸油香味直冲郑锦鼻子,让他有些反感这鲸油香味。?x-q^k-s¨w?.\c^o′m′鼻子痒痒的,有些想打喷嚏。
郑成功满意的看着郑锦,转身坐到案几后面,示意郑锦坐下,问道:“锦舍,你这新式炼铁法是如何发现的?”
郑锦还没有坐稳,就听到郑成功的问话,将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摆了出来,“孩儿是在之前主持铸炮的时候,发现因为钢铁的质量不好,数量不足,导致铸炮的时间太长,且质量不好,花费巨大。铸造一门红夷大炮竟然需要用铁三五千斤左右,而一次铸炮一百门,需要三个月时间,合格的大炮竟不足十门。”
“孩儿曾详细问过铸炮师傅,铸炮的效率为何如此低下?铸炮师傅就言钢铁数量不足,质量不好,铸炮模具不合格,其中水汽过多,导致铸炮失败。
我军铸炮多用熟铁,熟铁制炮花费更大,而且熟铁难得,远胜生铁。
据此,孩儿就在想能不能提升炼铁的质量,进而提高铸炮的质量,减少损耗。
提高炼铁质量是我朝一直在探索和追寻的事情,我估计应该会有这方面的书籍记载,孩儿就吩咐四处寻找有关炼铁的书籍。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一些炼铁的书籍又几乎是各家不传之秘,寻找十分困难,孩儿苦苦寻找几年,都寥寥无几。.k·a¨n¢s·h¨u_j*u+n/.*n+e?t\
幸好在南京之战中,孩儿在大军的收缴之中找到《天工开物》等几本奇书,参照书上记载,并根据几位炼铁师傅的经验,这才试验出来了这新式炼铁法。
这几日试验一番,果真如书中记载,新式炼铁法所耗铁、煤、木炭等材料更少,而产量却更高,矮式炼铁炉甚至能够直接炼出熟铁。
经过检测,这熟铁的质量非常好,可以直接用来铸炮。生铁的质量也不错,只要再炼制一番,就可以炼成熟铁,甚至是钢。
这样才把这个好消息汇报给父王。”
郑锦说的口干舌燥,这个说法是他思索良久才确定的。
郑成功南征北战这十几年中,火器的重要性他比谁都重视。
在永历六年郑成功就在厦门委任陈启设立军器局,督造军器、藤牌、火炮、火箭等,这些都给鞑清带来不小的伤害。郑家军水师所装备的大炮大部分都是军器局督造的。
郑锦在留守厦门的时候,郑成功也曾命郑锦督造大炮,或许是因为郑锦世子的身份,工匠们不敢懈怠,各类铸炮的物料齐全,督造的大炮数量和质量都比较好,装备到各军镇之中,也是得到军中各将的认可和赞许。-r¢w/z+w¢w\.*n,e·t_
他们认为世子所督造的大炮,其数量和质量都远超其他人督造。这个事情也提升郑锦在军中的威望。
铸炮大师的名头,也被郑家军众将戴到了郑锦的头上,无论他是否认可,郑家军已经公认他这个名头了。
这让郑锦有些哭笑不得。
郑锦也是最为重视火器的,从他花费大力气用鸟铳、虎蹲炮来装备自己二百人的亲卫队中就可以看得出来。郑锦的亲卫队也是郑家军中唯二的装备全火器的亲卫。
他麾下的金木水火土等五武镇,装备火器的数量达到了50%,也是郑家军中少有的火器部队。
郑成功欣喜的点点头,道:“锦舍能以小见大,从铸炮想起改进炼铁的质量,另辟蹊径。为父很是欣慰啊。
现在新式炼铁法已经成功,大量优质的生铁、熟铁已经冶炼出来。你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郑锦见郑成功没有问发现的什么奇书,心中也是长出一口气,还好不用再编了,不然真的要露馅了。幸好书房还真的存有《天工开物》这一奇书。
“铸炮,大量的铸炮。”郑锦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这确实也是他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
郑成功眉头一挑,道:“铸炮确实是不错。我军的火器确实数量有所不足,鸟铳、火炮的数量只占全军的装备的二三。若能提高一些火器的装备,我军的战斗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铸炮方面,你是行家,可有铸炮的计划?”
郑锦从怀中摸出一本折子,道:“父王,这是孩儿初步拟定的一个铸炮计划,您看看是否可行?”
郑成功接过郑锦尚待体温的折子,打开一看,随即合上,又再打开看看,确认折子上的数字无误,不是自己眼花后,有些震惊道:“为父还以为是老眼昏花了,没有想到竟然是真的。
铸炮一万门,鸟铳五万杆。锦舍,你这手笔可真的是大啊。我军目前大炮不足五千门,鸟铳不足一万杆,你这把数量翻了十倍啊。这数量未免有些太多了吧?”
郑锦有些不在乎的道:“太多吗?孩儿还觉得有些少了呢?”
郑成功放下折子,道:“一万门大炮,五万杆鸟铳还少?你这是要把家底榨干啊。
你好好看看你列的计划,五百门八千斤重红夷大炮,一千门五千斤重红夷大炮,二千门三千斤红夷大炮,二千五百门神飞炮、威远炮、叶公炮,四千门虎蹲炮。
啧啧,你算算,仅仅是铸炮就需要多少铁,不下两千万斤吧。
这还没有算五万杆火铳所需要的熟铁呢。
为父知道你发明了新式炼铁法能够大幅度提高生铁的产量,甚至可以直接冶炼出熟铁。但这么庞大的铸铁数量,你确定能够完成吗?”
郑锦考虑了一会,点点头,道:“父王,这个计划是我精心计划出来的。若能够在五年内完成这么庞大的铸炮计划,预计需要生铁三千万斤,熟铁一千万斤,钢材一百万斤。我有信心能够在五年内完成这项计划。”
郑成功看着郑锦,沉默不语。这个计划前景确实很好,若真的能够完成,那郑家军的火器的装备都可以达到惊人的九成以上。这对郑家军战斗力的提升,绝不可小觑。
计划是好计划,但鞑清和其他军头,能给五年这么长的时间吗?
看着自信满满的长子,郑成功突然放下来心中的一颗大石,孩子真的长大了,可以托付重任了。
郑成功神情郑重的问道:“锦舍,你确定要完成这个铸炮计划吗?你认为郑家军有必要装备如此之多的火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