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我的后宫个个是人才 > 第190章 私下商量好再开会

第190章 私下商量好再开会

“爱卿,你说赵将军回来之后,如何封赏?”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萝·拉+小¨说? ?免.费_阅_读?秦济召来了心腹谋臣、枢密使赵普,以及几位重臣。秦济将那份关于契丹女皇蛊惑言语的奏报副本置于案上,开门见山地抛出了这个难题,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赵普率先提出了包含“齐国公、上柱国、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殿帅兼枢密使”的封赏方案。御史中丞王着和户部尚书沈义伦立刻激烈反对,核心便是权柄过重、殊荣逾制,恐埋下外戚专权或权臣祸国的隐患。

秦济听着双方的争论,手指在龙案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并未立刻表态。王着那句“汉末董卓、唐末朱温之祸,皆因兵权过度集中而起!”以及沈义伦强调的“前朝外戚风光太盛,终致倾覆之祸者,史不绝书!”,如同重锤,敲在他心头最深的隐忧上。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赵匡胤是他最信任的臂膀,是皇后的亲弟弟,是孩子们尊敬的舅舅。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更不能让匡胤陷入“功高震主”、“外戚权重”的旋涡。他不想有朝一日,史书上记载他秦济的江山,是毁在自己最信任的连襟兄弟手上,更不想让匡胤落得如同前汉霍光、王莽那般身死族灭或被后世唾骂的下场。!l^a/o′k.a.n·s/h*u+.`c+o!m_

待双方争论稍歇,秦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诸卿所言,皆有道理。赵普之策,意在厚赏功臣,安定其心,纳入中枢,其心可嘉。王卿、沈卿之忧,虑及长远,防微杜渐,亦是老成谋国之言。”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赵普身上,带着一丝深意:“然,朕思之再三,此封赏……确有过重之处,尤在权柄与殊荣两端。”

秦济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苑的夜色,仿佛在回溯历史长河中的教训:

“前朝之鉴,血泪斑斑。外戚权重,常非其本愿,然势之所积,身不由己,终至覆水难收。朕与匡胤,既是君臣,亦是至亲。朕信他忠贞不二,但朕更需为他计深远,为后世子孙立下稳妥之规!朕不能将他置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险地,更不能让后世之君,面对一个权倾朝野、难以制衡的母族重臣而心生忌惮!那非朕待功臣之道,更非朕待亲人之情!”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如电:

“赵普!”

“臣在!”

“卿之策,取其厚赏、尊荣之意,然权柄结构需调整,殊荣亦需斟酌!”

“其一,爵位。+完+本`神?站? +更¨新~最~快+ 晋为齐国公,此号可用,彰显其功勋地位。然食邑减为万户(原议数万),永业田、财帛赏赐从厚,使其富贵尊荣,然不使其富可敌国、财势滔天!”

“其二,勋衔。 加‘上柱国’ 勋号不变,此乃对功勋的认可。”

“其三,殊荣。‘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之礼……免了!” 秦济语气斩钉截铁,“此礼非人臣所宜常享!朕对匡胤之信任,无需此等易招物议、僭越嫌疑之虚礼彰显!赐‘入朝不趋’(上朝无需小步快走以示恭敬)之礼,足显优容!”

“其四,实职!此乃关键!” 秦济语气加重,“赵匡胤殿前都点检本职不变,统领禁军,护卫宫禁,此乃朕之根本倚仗,不容动摇!”

“然,枢密使之职……不可兼!” 此言一出,赵普微微一惊,王着、沈义伦则精神一振。

秦济解释道:“枢密院执掌军国机务、兵籍、虎符,乃最高军事决策之枢。殿帅掌禁军兵权,若二者集于一人之手,权柄过盛,实违祖宗分权制衡之法度,亦为后世留下无穷隐患!此例绝不可开!”

他看向赵普,目光深邃:“然,匡胤之功勋韬略,闲置可惜。卿言纳入中枢,参赞军机,此意甚好。可加授‘同知枢密院事’! 位在枢密使之下,为枢密院副贰之首!使其得以参与最高军国机密之议,贡献其谋略与经验,为朝廷效力。然其无最终决策之权,重大决策仍需枢密使领衔、朕亲自裁断!此职既显荣宠,使其得以在庙堂之上发挥所长,又不至于权柄独揽,打破平衡!”

秦济总结道:“如此,赵匡胤获封齐国公(爵极人臣)、上柱国(勋官之首)、入朝不趋(殊荣)、殿前都点检(实握禁军兵权)、同知枢密院事(参与最高军机决策)。爵禄尊荣,皆为人臣之极;执掌要害(禁军),参与枢机(同知枢密院事),地位显赫,功勋得彰。然其权柄核心仍在宿卫宫禁之本职,参与军机决策而非独断,避免了内外大权集于一身之弊!既酬其不世之功,安其心志;亦绝外戚坐大、权臣隐患之虑;更可为后世立下‘功臣可厚赏,权柄需制衡’之良规!此方为万全之策!”

秦济的目光扫过众人:“诸卿以为如何?”

赵普心中暗叹陛下心思之缜密深远,远超自己。此策在厚赏与防范之间取得了绝妙的平衡,尤其是将“枢密使”改为“同知枢密院事”,堪称神来之笔!他立刻躬身:“陛下圣虑深远,明见万里!臣心悦诚服!此策兼顾功勋、亲情、法度与后世,实乃社稷之福!”

王着和沈义伦也齐声道:“陛下圣明!如此安排,恩威并施,张弛有度,既酬大功,又固国本,臣等无异议!”

一旁的苏家兄弟和王安石一直没有说话。苏家兄弟是因为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外戚。王安石则是因为秦济提前和他通好气了,因为秦济实在是有点怕王安石那急性子和直性子,所以提前把构想和他说了,王安石表示没有问题。

“好!”秦济见无人再有异议,脸上露出了释然而又带着一丝深沉的笑意,“既然诸卿皆无异议,便照此拟旨,待匡胤凯旋,昭告天下!”

众人鱼贯退出御书房。王安石步履如风,第一个消失在廊道尽头。苏家兄弟沉默地并肩而行,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赵普走在最后,回头望了一眼紧闭的御书房门,捋着胡须,脸上露出一丝深长的笑意,陛下这私底下商量好再开会也不知道跟谁学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