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我在古代当县令,开局改造贫困县 > 第三十二章 三五日内便可试做成功

第三十二章 三五日内便可试做成功

林凡从仙饮坊回到县衙。+二,8\看,书/徃^ \免.肺·岳+黩,

林凡想找林忠将今天赚钱的好消息告诉他,可是到处都找不到他。

当林凡以为他不在家时,

突然,后院的小厨房传来些微动静。

林凡循声而去,看到林忠正在灶台边忙碌,似乎在准备晚饭。

老人佝偻着背,动作不快,却透着一股认真劲。

灶膛里的火苗跳跃,映得他侧脸忽明忽暗。

“忠叔。”

林凡开口。

林忠闻声转过身,擦了擦手上的灰。

“大人,您回来了?晚饭马上就好。”

“不急,我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林凡走近两步。

“铺子今天,赚了一百零三两。”

他平静地说出这个数字。

林忠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凝固了。

他愣在原地,手还保持着擦拭的动作。

“多……多少?”

老人的声音发干,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一百零三两。”

林凡重复了一遍。

“一百……零三……”

林忠喃喃自语,眼睛瞪得溜圆,像是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他突然放下手,在原地转了两圈,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哎呀!哎呀!这……这可真是……老天爷开眼了!”

他激动得脸颊涨红,说话也有些语无伦次。`二_八_看-书^网¨ .无+错/内_容¢

“太好了!太好了!一百多两啊!按照这个进度这样下去,这下……这下学堂的许多事就好办了!”

林忠搓着手,兴奋劲儿难以抑制。

“大人!这书本的事,老奴心里也有点数了!”

他猛地一拍大腿,像是想到了什么关键。

“咱们不能光教认字,得有正经书!”

“老奴琢磨着,先从“三字经”、“百家姓”入手,这些是启蒙的根本。”

“还有“千字文”,也得备上!”

他说得眉飞色舞,仿佛已经看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我这就去托人!找几个靠谱的读书人,字写得好的,咱们出钱请他们抄!”

“多抄几套!保证孩子们开学就有书念!”

“一定要挑那些蒙学经典,不能马虎!”

林忠越说越起劲,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计划里。

林凡安静地听着。

听到“请人抄书”几个字时,他脸上的表情微微一顿。

抄书?

这个时代,获取书籍的主要方式,还是手抄吗?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闪过,带着强烈的违和感。

“忠叔。”

林凡打断了他的话。

林忠停了下来,看向林凡,脸上还带着未褪的兴奋。

“大人?”

“现在……书本,都是靠手抄的吗?”

林凡问得很慢,像是在确认一个显而易见却又匪夷所思的事实。+小`税^C?M·S- ^首`发^

林忠被问得一愣,脸上的兴奋也稍稍冷却。

他用一种奇怪的表情看着林凡,好像大人问了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是啊,大人。”

“自古以来,书,不都是这么一笔一划抄出来的吗?”

“不然……还能怎么出来?”

林忠的语气里充满了理所当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

官府的文书,大户人家的藏书,哪一样不是靠人手抄录积累下来的?

林凡沉默了。

果然。

这个世界,还没有普及“印刷术”。

至少,在马头县这个偏远的地方,手抄依然是唯一的选择。

他可以想象,要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孩子准备教材,需要多少人,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去抄写。

这效率……

林凡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皱。

一百两银子听着不少,但如果全耗在抄书上,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

更别提后续更多的书籍需求了。

林忠看着林凡皱眉,以为大人是在担心抄书的花费。

“大人放心,老奴会去找那些家境贫寒,但字写得好的读书人,工钱可以商量,一定尽量节省。”

他连忙补充道。

林凡抬起手。

“忠叔,抄书的事,先不急。”

“啊?”

林忠又愣住了。

不抄书,孩子们用什么学?

“书本的事,”林凡看着他,缓缓开口,“我或许……有更快的法子。”

林忠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他的脸上凝固着尚未褪去的热切与兴奋,但眼神中已混入几分困惑。

“忠叔,你可曾听说过活字印刷?”

林忠眨了眨有些浑浊的眼睛,表情茫然,摇了摇头。

“一个模子,刻上一个字,”林凡的手在空中比划着,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几百个、上千个这样的字模,排列组合,沾墨印纸,一天便能印出几十上百本相同的书册来。”

林忠愣在原地,嘴巴微微张开,双目圆睁,仿佛听见了天方夜谭。

他机械地摇着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这……这怎么可能?一天印几十上百本?”老人嘶哑的嗓音里满是震惊与怀疑,“老奴活了大半辈子,从未听说过这等奇事!这……这不是神仙手段吗?”

林凡背对着窗子,光线勾勒出他俊朗的轮廓,令林忠想起那些官府里描绘的仙人图像。

此刻的年轻县令,在老人眼中透着几分神秘莫测。

“不是神仙手段,而是工匠手段。”林凡语气平和,嘴角微微上扬,“天下技艺,无非精巧二字,能抄一本书的功夫,为何不能印十本、百本?”

林忠仍是不可置信地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敬畏与忧虑。

林凡看出了老人家的困惑,也不着急解释。

他用手蘸了些锅灰,在木板上写上一个林字,然后印在纸上。

“你看,”他将纸递给林忠,“如果将每个字刻在小木块上,大小一致,按需排列,蘸墨压纸,便成书页。”

林忠接过纸,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凑近了看。

看看纸上的字,再看看木板上的字。

他的手微微颤抖,似乎在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大人,这……这当真能做得出来?”

老人的声音带着颤抖,眼中流露出一丝希冀。

林凡微微一笑,那笑容里有种温和的自信。

“不仅能做出来,而且并不难。我已经想好了,找县里木匠与铁匠,三五日内便可试做成功。”

“那么多字……岂不是要刻很久?”

林忠眉头紧锁,思索着其中的难度。

“常用字两三千个足矣,找十个手艺好的匠人,一人分担两三百字,不过旬日功夫。”林凡语气轻松,似乎一切尽在掌握,“铅字更好,但木质活字先行,也能解燃眉之急。”

林忠捧着那张图纸,目光在上面游移,渐渐地,那股难以置信的神情开始松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狂热的期待。他抬头看向林凡,眼中泛起一层晶莹。

“大人,若这当真能成……”老人哽咽了一下,声音沙哑而激动,“那岂不是天下学子的福音?不仅咱们马头县的孩子有书读,往后……”

“不仅仅是学子的福音,”林凡轻轻接过林忠手中的图纸,目光深邃,“更是这方水土的希望。知识流通,才有思想碰撞;思想碰撞,方能激发变革。一方水土的富足,从来不始于金银,而始于人心与智慧。”

林忠听得似懂非懂,却也被这股气势感染,不由得挺直了佝偻的背脊。

厨房里的火焰早已熄灭,锅里的饭菜怕是凉了大半,但此刻谁都无暇顾及。

“大人,这事咱们明日就开始?”

林忠的眼睛闪闪发亮,带着少年般的急切。

林凡点点头,又摇摇头。

“事不宜迟,但也不可操之过急。先找几个手艺精湛的木匠,试制几十个常用字,验证可行性。若顺利,再扩大规模。”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将这事暂时保密,待成功后再公布于众。”

“是,大人!”

林忠立刻会意,像个得到重任的老兵,表情肃穆而庄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