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 第134章 龙脉迷局

第134章 龙脉迷局

太极殿的金砖吸饱了百年龙气,踩上去带着微温。-6,腰?墈_书?枉\ ^冕_废-跃?黩!颜真卿将伪玺残片按在御案上时,掌心蹭到块暗褐色痕迹——那是去年吐蕃使者献宝时泼的酥油茶,至今未擦净。烛火在残片断口游走,将"天授"二字映得扭曲,倒像是爬在玉上的两条青斑蛇。

"陛下,这残片里的磁石..."他的手指叩了叩青玉,发出空响,"与潼关截获的磁石车材质相同,皆出自范阳磁州。"

李琰的指尖停在蟠龙断角处,鎏金护甲刮过玉面,发出细碎声响。这位刚登基的皇帝突然冷笑,目光转向阶下的杨国忠:"杨相国当年兼管少府监,负责重铸宫廷玉器,对此物该很熟吧?"

杨国忠的紫袍绣着金线蟒纹,此刻却皱得像团隔夜冷饭。他腰间的鱼符牌晃得厉害,翡翠坠子"当啷"撞在御案上:"陛下明鉴!臣确实奉旨修缮武周旧物,但这磁石..."

"报——!"殿外传来金吾卫的喊声,铁靴在丹陛上敲出急响,"潼关守军截获二十辆辎车,车内全是磁石!押运者持有...持有东宫六率腰牌!"

"砰!"李琰拍案震得烛台歪斜,蜡油泼在《贞观政要》扉页。太子李亨慌忙跪下,蟒袍膝盖处已磨得发白:"儿臣绝无此事!定是范阳贼子伪造腰牌..."

"够了!"高力士突然开口,苍老的声音像块浸了水的棉絮,"老奴今早翻了《太宗实录》,贞观十八年修骊山行宫时,挖出过九根青铜柱,柱身刻着'镇龙锁脉'四字..."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御案后的《山河社稷图》,"如今范阳大张旗鼓修祭坛,怕是要破我大唐龙脉。"

颜真卿猛地抬头,想起刘禹锡在狱中提到的《括地志》残卷。他昨夜在鸿胪寺查过档案,武德年间确实有术士进言,称燕山为"华夏龙脉分支",需以磁石镇之。^w\a.n\o¨p+e~n¨.?c-o!m!

桑干河的冰面像面破镜子,裂缝里渗着青黑色的毒盐水。郭子仪的白马踩碎最后一块薄冰时,对岸回纥骑兵的锁子甲正结着新霜,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放弩!"他的令旗挥得带风,三百架弩车同时震颤。浸过毒盐的箭簇破空而出,"噗"地扎进最前排胡骑的肩甲。中箭者发出惨叫,伤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溃烂,黑血顺着甲缝往下淌,在冰面上烫出滋滋白烟。

回纥可汗的金刀劈断第二支箭,刀刃却黏上层青黑物质。他惊觉这是扬州毒盐的特性,刚要勒马后退,上游突然传来山崩般的轰鸣——王老五带着盐工炸开了上游冰坝。

"快跑!"胡骑中有人用粟特语大喊。泛黄的洪峰裹着冰块、毒盐块、还有昨夜冻死的牲畜尸体,排山倒海般压下来。冰面承受不住冲击,"咔嚓"声此起彼伏,无数骑兵连人带马坠入毒水。

郭子仪举起单筒望远镜——这是当年在安西缴获的大食物件,镜筒上还刻着波斯文。他看见回纥可汗在亲卫簇拥下往东岸逃,马鞍上挂着半幅范阳军旗,狼头绣纹被毒水浸得发皱。

"大帅,俘虏招了!"亲兵押着个浑身湿透的胡兵过来,那人冻得嘴唇发紫,指着北方群山,"范阳...要在燕山...修祭坛,用磁石...断龙脉..."

郭子仪的手指捏紧望远镜,镜筒边缘的齿痕硌得掌心生疼。他想起高仙芝生前说过,秦始皇曾在燕山用磁石筑台,名曰"吸龙台",传说能吸走地力。如今安禄山重修此台,怕是要借"龙脉转移"的噱头蛊惑人心。

京兆府地牢的蚊虫比往日多了几倍,刘禹锡用碎瓷片在墙上刻燕山地貌时,胳膊上已经被叮出十几个包。^天,禧\小~税^枉/ _勉.费?悦\黩¢哑巴斥候蹲在旁边,用稻草摆出北斗七星阵,每根草茎上都沾着地牢的霉灰。

"天宝三载,"他终于开口,岭南口音里混着安西军的粗犷,"我们在葱岭剿匪,缴了卷龟兹古卷。上面画的祭坛,和这七星阵一模一样。"他用稻草指着"天枢星"位置,"这儿要埋属金之物,用来破地脉。"

刘禹锡的指甲掐进掌心,想起韩愈临死前在他掌心画的北斗。他摸出怀里的密码轮,转到"危宿"方位时,听见墙砖里传来细微的"咔嗒"声。

"帮我顶住门。"他对斥候说,同时用肩膀撞向墙面。墙砖突然松动,露出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暗格,里面飘出股陈年老纸的霉味。

暗格里躺着半卷《括地志》,封皮上的"贞观二十年"字样已模糊不清。刘禹锡小心翼翼翻开,泛黄的纸页上,魏征的批注赫然入目:"燕山有秦皇断龙石,以磁石镇之,可断王气转移之虞。"他再往下看,瞳孔猛地收缩——配图正是安禄山正在修建的七星祭坛!

"原来如此..."斥候的铁链敲在砖墙上,"磁石属金,燕山属木,金克木,这是要断大唐的木德王气!"他突然抓住刘禹锡的手腕,"你瞧这祭坛纹路,和咱们在扬州沉船里看见的磁石排列是不是一样?"

刘禹锡浑身发冷。扬州运河的沉船底部,那些磁石确实摆成了北斗形状,而现在安禄山的祭坛,正是要将整个燕山化作"吸龙台",通过磁石阵列吸走地力,再借伪造的"祥瑞"宣称"天命归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扬州城外的芦苇荡在夜风里沙沙作响,张老三的匕首抵着韩七爷的咽喉,能闻到这人嘴里的酒气和劣质烟油味。老漕枭的独眼在月光下泛着贼光,瞟向河心那个不停旋转的漩涡。

"说!铁砂藏哪儿了?"张老三的袖口还沾着毒盐,蹭在韩七爷脖子上,划出道红印。

"疼疼疼!"韩七爷赶紧摆手,"今夜子时,龙王庙前的第三棵柳树下...不过你们得小心,那儿有..."

他话没说完,远处突然传来犬吠。张老三抬头望去,就见陈玄礼的金吾卫举着火把,沿着河岸搜过来。李嫂子带着盐工从芦苇丛里钻出来,手里提着浸过醋的麻袋——那是用来破磁石的土法子。

"下水!"王老五的堂兄大喊一声。三十个盐工潜入水中,摸到沉船底部的铁链时,都倒吸口凉气——这些铁链竟用磁石相连,组成巨大的北斗图案,船底还吸着成堆的孔雀石,正是范阳用来炼毒盐的原料。

"撬开舱门!"张老三的刀插进木板缝,突然听见水底传来"嗡嗡"声。他抬头看向水面,就见月光下,沉船突然剧烈震动,铁链互相碰撞,发出金属共鸣。

"不好!这是磁石阵启动了!"李嫂子惊呼。话音未落,沉船突然爆炸,冲天的水柱里夹杂着碎木片和孔雀石粉末。张老三被气浪掀翻,在水里挣扎时,看见一块石碑从河底升起,上面的"燕代之地,当出帝王"八字,竟与范阳祭坛的伪碑字迹一模一样。

燕山主峰的积雪被火把映成血色,安禄山裹着狐裘站在祭坛中央,肥大的手指捏着块磁石,看着工匠将它嵌入北斗七星的"摇光"位。

"小心点!"史思明的鞭子抽在走神的工匠背上,"陛下要在子时祭天,误了吉时砍头!"

工匠们战战兢兢地调整磁石角度,突然有人惊呼:"纹路刻反了!摇光星该朝东南,这怎么朝西北?"

"废物!"安禄山抬脚踹翻工匠,磁石滚到祭坛边缘,差点掉下去。他喘着粗气看向史思明,却见这人脸色惨白,盯着祭坛中央的凹槽。

"陛下,"史思明的声音发抖,"这祭坛是按徐福海图建的,可海图上的北斗...是倒影!"

安禄山猛然回头,看向祭坛四周的青铜鼎。十二尊鼎身上的《禹贡》图,竟与郭子仪缴获的地图方向完全相反——本该在东南的扬州,被标在了西北。

"不可能..."他喃喃自语,突然听见地底传来闷响,像是有什么庞然大物在深处挪动。祭坛表面出现裂痕,热气夹杂着硫磺味冒出来,新刻的"大燕"碑文"咔嗒"裂成两半。

"报——!"山下传来斥候的喊声,"唐军点燃烽火台,是...是太宗皇帝平突厥时用的三长两短暗号!"

安禄山眼前一黑,差点栽倒。他想起去年冬天,一个云游道士曾对他说:"龙脉者,民心也。若以诡术夺之,必遭天谴。"此刻看着脚下裂开的祭坛,他终于明白,自己费尽心机造的"天命",不过是堆用磁石和岩石砌成的沙塔。

"杀!"他突然拔出腰间佩刀,砍向最近的工匠,"都怪你们这些废物!坏了孤的大事!"刀刃落下时,祭坛突然剧烈倾斜,所有磁石同时发出尖啸,在地动山摇中飞向天空。

远处的烽火台上,王老五将最后一捆狼粪扔进火塘。三长两短的狼烟升上夜空,那是当年李世民与李靖约定的勤王信号。他摸出怀里的毒盐块,上面还沾着儿子的血——这东西曾害死无数百姓,如今却成了点燃大唐反击的引子。

郭子仪在桑干河畔望见狼烟,嘴角扬起冷笑。他转头对亲兵说:"传令下去,全军开拔。让安禄山好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龙脉'——不是磁石摆的破阵,而是这万里河山,和誓死保卫它的万千子民。"

夜风卷着雪粒扑来,吹开他衣襟,露出里面半旧的明光铠。铠面上"贞观"二字的刻痕虽已模糊,却在火光中隐隐发亮,如同不灭的星辰。

喜欢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