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衣锦还乡
武治帝看了看众人一眼,杨玉懿的水平他还是有所了解的,这丫头虽说才华不行,但却是个统兵的好手。?g′o?u\g+o-u/k/s^./c′o-m/
“老十三,看来你果真是收了个好人才啊,连余战都能够教导出来,高中状元。”
正平跪在地上,连忙摇了摇头。
“皇上,草民万万不敢当,其实草民之所以能够考上状元,离不开十三皇子的指点以及教导。”
众人闻言,惊的瞪大了眼睛。
什么?
正平考上状元,竟是因背后有十三皇子指点?
开什么玩笑。
他岂能有如此之高的才华?
就连武治帝也微微有些惊讶。
“难怪民间都传言,说老十三是大文豪,如今看来,果真是如此。”
之前秦乾禹在诗会上作出了三首惊天动地的诗词,被无数人奉为大文豪,古往今来,鲜有人能够比肩。
那时武治帝还以为老十三仅仅在诗词方面比较出众,但结果显然是各个方面都极其不错。
否则的话,他岂能够教导出一个状元之才来。
“老十三,你做的很好。”
武治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多谢父皇夸赞。”
秦乾禹应道。
“不过嘛……”
武治帝突然话锋一转,神色严肃了几分。??小¤÷说a_~C$)M¢=_S?¨ ?&更?1新 “朕知道正平是你的人,但古往今来的状元,都是入朝为官,为朝堂以及百姓献策,不知你可愿意放手?” 武治帝这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他非常看重正平的才华,想要招揽正平入朝为官,为他所用。 但偏偏正平是秦乾禹的人,所以希望秦乾禹能够放人。 而武治帝之所以会如此,那是因为此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乃是他自己,对于正平交出的答卷,他非常满意。 不仅字迹工整,且内容丰富,有理有据,哪怕是武治帝这种见过了不少人才的帝王,也生出了恻隐之心。 秦乾禹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为了招募到正平,他从诗会开始,就一直在布局,好不容易将其折服,又费尽心思助其考上状元。 这段时间以来,秦乾禹忙前忙后,不知道出了多少力气。 眼看如今桃子成熟,结果武治帝伸手就来摘。 秦乾禹这哪里能接受得了。 可他毕竟是皇子,武治帝不仅是天子,更是他的生父,他还能说些什么,根本就拒绝不了。 武治帝也真是的,朝中人才济济,多一个正平,少一个正平,于他而言,那都没什么区别。 可这对于秦乾禹来说,完全就不一样了。 他手底下可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他亲力亲为。 秦乾禹强忍着心中怒火,没好气的说道。&{看@?书?|屋?? ˉ!无错?})内¢?\容¢? “既然父皇亲自开口,儿臣自然是希望正平这种人才,能够入朝为官,为天下百姓谋福,为父皇出谋划策。 但正平此人桀骜不驯,即便是儿臣也摸不准他的心思,不知他是否愿意。” 要让秦乾禹交人,那他是一百个不愿意的,因此表面上看似同意,实则却是将选择权交到了正平手中。 这样的人才,谁不想要,但无论最后正平作何选择,他也都能够理解。 是否愿意? 武治帝心中一笑。 他乃当今天子,金口玉言,谁敢拒绝他的好意。 虽说老十三身为皇子,身份尊贵,跟随他身旁,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可如今亲自开口招募正平的人,乃是武治帝,天底下还有什么比天子亲口抛出橄榄枝,更具有诱惑力。 “正平,朕知道你才华横溢,将来必有一番作为,朕也不亏埋没你的才华,从今天开始,你就是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将来你若是有了功绩,朕还可以让你担任翰林学士!” 武治帝甚至都没有给正平拒绝的机会,直接就让他入朝为官。 侍讲学士是什么官职? 那可是从五品的大官啊。 而等以后正平要是有了功绩和资历,还能够担任翰林学士一职,正五品的官位。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武治帝都给足了诱惑,让人根本无法拒绝。 天下读书人寒窗苦读数十年,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吗。 而今武治帝直接就将从五品的官职,摆在了正平面前。 可以说,只要他愿意,点点头,从今往后可谓是真正的平步青云,前途无量。 秦乾禹是皇子不假,跟随他也的确很有前程。 可跟随武治帝,未来不是更有希望? 而且秦乾禹虽从武治帝哪里拿了不少官位,但最多也就是封个六品官员。 与从五品相比,不值一提。 别说是武治帝,即便是在场其他人,也都找不出拒绝的理由来。 “草民能得皇上垂恩,真是天大的荣幸,令草民受宠若惊,不敢拒绝。” 正平跪在地上,重重的说道。 众人一听,立马露出了理所当然的表情。 在真正的利益面前,有谁能够不动如山? 武治帝也不禁笑了出来。 秦乾禹见状,神情略显落寞,虽说他早就料想到了结局。 可当正平真正说出来的时候,他心中依旧非常难受。 他为了得到正平这个人才,前前后后所花费的心思,力气,可是不少。 如今却为武治帝做了嫁衣。 唉。 秦乾禹长叹了口气,他也不怪正平,若是放在他的身上,他也没办法拒绝武治帝的圣意。 只希望未来正平能有一番作为。 “好!” 武治帝满意的说道。 “爱卿,平身吧。” 在正平答应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是从五品的官员了,这也是武治帝称其为爱卿的原因。 但正平依旧是跪在地上,没有起来。 众人都有些不解。 可还不等他们想清楚,正平下一刻说出来的话,险些将他们吓死。 “臣恳请辞官,衣锦还乡!” 霎时间,整个御书房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正平。 这小子到底在搞什么? 他嫌命太长了不成? 刚刚答应武治帝入朝为官,如今却要衣锦还乡。 他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从五品的官位,还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你这是什么意思?” 武治帝强忍着怒火问道。 “回禀陛下,臣之所以能有今日,全凭十三皇子栽培,当初若非幸得十三皇子看中,臣如今恐怕还住在破旧的土坯房中,正因有十三皇子,才有臣的今日。 臣深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如若今日臣因官位前途而弃十三皇子而去,臣此生也无颜再面对任何人。” 都说自古以来仗义多是屠狗辈,薄情多为读书人。 但今日正平就是要告诉天下人,他绝非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之人。 哪怕是明知会惹得武治帝龙颜大怒,甚至有可能找来杀头的可能。 他依旧这么做了。 这一刻,他虽是跪在地上,但腰杆却挺得比任何时候都要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