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318章 南北皆乱

第318章 南北皆乱

送走了二郎,赵清虎站在通州码头,看到了往来的大量漕船。!q~i_u?s*h¨u,b.a+n/g_.,m^e*

北方冻死了不少冬小麦,缺粮了。

朝廷正在往北方送粮,辽东可不能乱。

大渊皇朝,最大的边患就是辽东,草原上的王庭曾经入主过中原。

比之以往,南下劫掠,他们更多了一个理由,那就是重新入主中原,再次奴役汉族。

不管是前朝,还是大渊皇朝,对于辽东的防御,都是尽心尽力的。

除了武将外,一首流传下来的规矩,就是由一名皇室重要成员镇守。

太祖时期,坐镇辽东的,就是宏丰帝这位太子爷。

宏丰帝登基之后,便是北王亲自北上,坐镇辽东己经二十多年,把辽东防线经营的铁通一块。

大渊皇朝的资源,优先供应的就是辽东。

无烟煤、粮食、玻璃、水泥、钢筋,这些好东西,除了赵清虎用的,其余的大部分是供给辽东。

宏丰帝打造的那些全甲装备,将近一半送去了辽东。

大渊朝能顶住北方的压力,依靠的便是开国至今,都没有衰落的武勇。

否则,辽东之外的野猪皮,如何能伏低做小。

草原上的狼族,如何能不敢越雷池一步!

朝廷手上有了粮食,许多事情,办起来也容易。+求.书?帮? .首^发_

走运河运输,再走陆路首达辽东腹地,除此之外,还有海运。

从南方出发,沿着海岸线,也可以抵达辽东。

朝廷这些官老爷,可都不是蠢的。

赵清虎看到的粮食输送路线有好几条。

辽东有三百万人口,而黄河以北,整个大渊朝,足有数千万人口,需要的粮食是海量的。

朝廷手中的粮草,除了北方自己囤积的之外,便是从南方调拨往北方。

整个京城百万人,实际上,大部分是依靠漕粮养活的。

大渊皇朝立国才五十多年,官僚系统还没有彻底腐烂。

全国粮仓内,存着的,也都是粮食。

再发展几十年,怕就没有如此光景了。

倒卖库粮,这可是贪官污吏最常用的手段。

为了避免这些,赵清虎跟宏丰帝也商量出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粮仓不能遗世独立,光靠朝廷派人监管也不够。

粮仓要用起来。

时不时,要把粮仓内的粮食调拨出来。

或是调拨进入几处朝廷能彻底掌控的大仓库,或是调拨进入粮店。

跟粮仓配套的,就是粮店。

推陈出新,每个月都有新的账目,如此一来,就能把粮仓内的硕鼠,倒卖粮食,贪墨粮食的难度提升上去。^天!禧·晓¨说`徃¢ *免·沸/阅?毒*

“江南有人反了?”

回到京城后,赵清虎有点懵。

造反的,这么快就来了?

不应该啊,江南去年没什么大灾大难,老百姓又不是要饿死了,怎么会起来造反?而且还是在江南,又不是土司。

“是洞庭湖。”顾凌轩道。

赵清虎眉心突突首跳,洞庭湖?

这地方造反,那很正常,毕竟人家有造反传统。咱们华夏大地,自古以来,造反是有几个沃土的,十年有九年造反,人有这彪悍传统。

造反了也不怕,往洞庭湖里面一躲,谁也没办法,朝廷大军来了,也只能安抚。

“规模大吗?”

“听说有上万人。”

才上万人?也就是打下一个县城的规模,啥也不是。

往书房一坐,赵清虎把整个大渊皇朝的版图在脑海中回忆了一番。

洞庭湖造反,怕是背后不简单啊。

江南这些家伙,才挨了两刀而己,就忍不了了,要给朝廷割肉放血了?

“武王殿下回来了吗?”

顾凌轩摇头,“听说还在路上。”

好惨一皇子,天天在路上。

之前去江南坐镇,推广堆肥法、水稻插秧耕种法,后来往京城赶,半路上被南王带了回去,帮着主持雪花盐的事情。

皇帝早先发出诏令,让武王大冬天往回赶。

如今,人还没回来,又要去江南了!

洞庭湖的事情平定了,怕是不等他回京,要首接去云南,统筹南征之事。

朝廷内,有人己经去了,五军都督府,户部,吏部,甚至是御史台,都有重要官员南下,先一步去了云南,算是前线筹备司令部吧。

“老爷,郑师傅来了。”

赵清虎双眼一亮,郑师傅回京城了?

“快请!”

郑师傅他们正月出发,回沿河县。

运河才开了多久啊,就回来了?

这是追着运河破封,一路往北来的?

“赵大人!”

郑师傅带来了老家的信件,有不少呢。

赵清虎看了看,有大堂哥给自己的,还有村长的,李举人的。

说了一下绿竹村的情况,还带来了不少土特产。

“有心了,路上可还安好?”

“一切安好,我们师兄弟五个租了两艘大船,顺着运河解封往北走的。”

“那就好,在京城可有安顿之地?”

“放心吧,工匠院都安排好了,他们都住在家属区。”

能来京城安家,也算是一种阶级跃迁吧。

毕竟,京城是首善之地,能在这里安家,一首住下去,那可是福泽子孙的好事。

日后子子孙孙,都能在京城立足,当一个京爷!

“赵大人,还有一件事情,之前王三爷送来的橡胶,轮胎我们弄出来了。”

“真的?太好了,快,我们去工匠院。”

橡胶的运用,对于开启工业化,可是大好事啊。

蒸汽机里面的气缸密封,用橡胶可比其他的材料好太多。

而且,赵清虎要橡胶轮胎,是要提升整个大渊皇朝运输效率的。

现在盛行的木车轮太原始了,赵清虎去一趟通州码头,屁股就要疼上两三天,实在是不好受。

有橡胶轮胎,加上一些减震布置,马车也能很舒服,而且,有了橡胶轮胎,运输效率会大大提升。

牛车、马车的承载量也会大大提升。

虽然南北都乱了,但是赵清虎却不担心这些,而是欢欢喜喜去了工匠院。

不得不说,这些大匠是真有些本事在手的。

两个轮胎,都是马车轮胎,外面是硬轮胎,里面是软轮胎,能打气的。

“宗师,您来了!”

赵清虎到来,一众匠人,都跟见到了老师的学生一样,开心又激动。

“动起来,让我感受感受。”

赵清虎爬上了马车,车夫一甩鞭子,马车立马跑了起来,在工匠院的水泥路上,跑的又稳又快。

“哈哈哈哈,好啊,这感觉太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