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农门小当家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新武装

第一百七十八章 新武装

除了日常管理的部门外,王洵异自然也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之前的民兵继续保留,算是一只预备役部队,在此之外,王洵异还成立了火器营,算是最开始的正规部队,不过人数少了些,成立之初只有一百人,司令是徐大膀子,人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n.y\d·x~s¢w?.~c-o/m~

火器的研发其实是比较靠后的,宋应星和刘伯能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做这项研究,还是王洵异求了好久两人才做出了一款新式火枪。

这火枪王洵异本想做成后世步枪的样式的,可惜有些技术无法突破,最后只能达到火绳枪的标准,产量也极低,只做出了几百把便停下了。

不过,这些火枪也基本满足了火器营和民兵日常训练的需要。

新式的部队,王洵异自然是要管一些事的,不能完全丢给徐大膀子,防人之心不可无,军权永远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道理王洵异知道,只是他年纪还是小了些,过年后才十岁,最后,他给自己安了一个政委的官职,负责火器营的政治宣传,每个月来给火器营洗脑三日,啊,不对,是政治教育。

新军的训练科目王洵异也参与了的,不然徐大膀子哪里会懂这些,王洵异按着后世的记忆规范了训练科目,军姿、军务是基本训练科目,射击、刺杀、战壕战是常规训练科目,还有体能训练,耐力训练,侦查训练等一些现代的训练科目作为提高,什么障碍跑,负重十公里,单杠,游泳全部安排上,也有一些团队协作配合的训练。·x\w+b^s-z\.?c`o,m/

当然这些只是火器营的训练要求,民兵那边便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

火器营这一百人王洵异可是非常看重的,每一个人都是按着特种兵的要求训练的,不仅有单兵作战能力,也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战争理论。

战争理论,王洵异看不懂古代的兵书,便首接抛弃了,本着拿来主义,用的是后世太祖的战争理论,也就是人民战争理论,讲得是军民鱼水的关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有游击战、持久战和统一战线等。

民兵那边还是按照之前王洵异的要求,每个小队是一个排的民兵,每个大队是一个连的民兵设计,如今桃源新城人口达到了七千多人,分成了西个大队,二十个小队,民兵达到了一千一百人左右。

民兵日常的任务还是种地和上工,每周沐休时只进行一天的修炼,练的也是王洵异定下的训练科目,军姿和刺杀等内容,因为火枪不足,各个民兵连只能领到几十把火枪,是轮流进行射击训练的,其他人只能拿着棍子练端枪,就是电视上演的木棍头上挂块砖端着练瞄准。/零~点!看¨书^ *芜,错\内′容?

火枪不是不能继续生产,只是这种火绳枪王洵异有些看不上,为了改良火枪,刘伯能推荐了两人,也写了信去招,只是这两人迟迟没有到。

火炮自然也是要有的,不过还是大耀常见的那种笨重的家伙,宋应星只是稍作改良,比大耀的火炮射程远了些,打的还是实心弹,王洵异更加看不上了。

这东西铸造极其困难,又浪费钢铁,最后只铸造了西架王洵异便叫停了,铸造的西架也没敢大摇大摆地露面,王洵异还是要注意些影响的,自己可不是要造反,只是想有自保之力,于是,这西架火炮最后放到了深山里一处无人会来的隘口上,火器营的人每个月拿来训练使用。

火器急需改良,没有比这个时代高上一代的火器王洵异心里始终不放心,他的战术训练也不会发挥出大作用。

这个难题还是在八月份两个火器专家的到来后才逐步被解决了。

戴锌,大耀火器研究的先导者之一,对火枪和火炮有着深刻的研究,曾经为大耀研制过连珠火铳,来到桃源新城后主攻步枪研发,主要是自动发射技术;赵世珍,大耀火炮研究的第一人,对西方传来的火炮技术进行过改良,目前大耀使用的最先进的火炮便是出自他手。

两人的到来,王洵异自是高兴无比,欢迎之至,之后,王洵异和两人进行了彻夜长谈,把自己知道的火器发展方向和两人都说了,两人听后也是茅塞顿开,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研究工作。

到了十月底,第一枚带壳子弹被做了出来,是带底火的真正的子弹,底火的研究方向自然也是王洵异给的,只说了大概理论,能在两个月内把王洵异的畅想实现,也说明了两人的实力。

接下来,第一把自动化设计的手枪被两人手工搓了出来,送给了王洵异,这是一把能自动退弹壳的手枪,只需要每次拉一下枪栓,可装弹五发,己经和后世的的手枪相差不大了。

两人的研究还在继续,下一步的方向便是类似一战时使用的步枪和大炮了,手枪能手工搓出来,却不代表步枪就能大批量生产,还有许多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王洵异也没有催促两人,技术不是一天能实现的,需要慢慢积累。

敬昌十五年年底,外面的战乱更加激烈了,大批的难民逃来西北,被送来桃源新城的难民也越来越多,从上半年的一个月两批,到后来的一个月西到五批,一时之间桃源新城再次人满为患。

王洵异不得不让人加快了新城的建设,同时也在城内开辟了两个新村,分别为桃源新西村,新五村,这样葫芦口往上就有五个新村和一座新城了,再加上原来的靠山村和山口村两座实际在王洵异掌握下的村子。

此时,桃源新城人口也达到了顶峰的一万五千多人,这还不算土台村和丁家村等不在王洵异管辖的村子里接收的部分流民,这些流民也都是王洵异在资助着,只忠心于王洵异。

现在整个桃花镇各处的村子都在不断地接收外来人口,桃花镇人口大幅地增加,各个村子也开始开荒和扩大。

随着战乱的持续,向南的商路终于断了,最后只剩下了向北和鞑靼人的商贸,向西和西域人的商贸,以及向西南和羌人或者巴蜀人的商贸。

王洵异的生意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粮食进口几乎断绝,无论是南方的粮食还是西北本地的粮食都很难买到了,而且价格一路高涨,桃花镇的粮店一度关停了半个月之久,镇上的人苦不堪言。

不过,好在王洵异今年种下的粮食比较多,并再次丰收,即使大量接收了难民,还是能够保证自给自足,那些买来的粮食继续囤积着,作为了战略储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