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暖谷的路都是走的山岭,唯独到了这里一座奇高的雪山拔地而起,山南围成暖谷,暖谷倒像是在雪山的半山腰,如今春暖花开,整个暖谷包括雪山的南半坡都变绿了,除了那一片竹林外,大部分山体覆盖着森林,森林向山下延伸,未到山底戛然而止,变成了低矮的灌木和草皮。+鸿*特¢暁_税′惘¨ /已.发,布′罪,薪~璋¨截^
要进入山下的谷地需要沿着溪水一路向下,山路非常陡峭,甚至让溪水形成了一段段的瀑布,如今因为需要开发堰塞湖周边,这里的路也进行了修整,却仍然无法通行牛车,就连黄牛也只能艰难地爬上爬下。
其实要想进入堰塞湖走桃花谷是最好的,桃花谷从土台村到堰塞湖这段整体坡度不大,不过因为堰塞湖葫芦口有大片的散落山石人畜都无法通行,为了保证粮食运输,如今大部分的村民己经开始整理那片散落山石,希望从山石间整理出一条路来,这样就能让粮食首接运进堰塞湖边。
中午大部分人为了少爬一次山,山下开荒的大部队都是带了粮食和锅灶的,并不回来吃饭,所以,王洵异这边只剩下了五十多个老者和三十几个十岁以下的孩童。
“东家好!”
“东家好!”
王洵异站在了人前,迎来了众人的问好,王洵异站上了一座石台,向着众人挥了挥手。
“各位爷爷奶奶,小朋友们好,今天就要开始春播了,我们暖谷今年种的是新作物,就是大家眼前的这些,红色的叫地瓜,土黄色的是土豆,袋子里的是玉米,这三种作物都要种到垄上,也就是这几天让大家整理出来的。”
“地瓜需要在温暖处育苗,地瓜上有芽坑,按芽坑切块埋于苗床,苗出半尺移栽……。”
“土豆按芽坑切块后首接栽种于垄上,切块大小两三寸大小即可,苗距一尺……。_优\品~晓·说+蛧? `首,发¢”
“玉米首接栽种,苗距也是一尺,一坑两种,坑深两三寸即可……。”
王洵异讲解了每种作物的种植方法,然后,拿着刀切了几个地瓜和土豆作了示范,又去地头栽了一小片,保证让大家即使听不懂也能看懂。众人跟着看了看便自觉上手了。
“这活不累,老人孩子也能做,大家也不用着急,慢慢干,可别累坏了身体”,最后王洵异关心了几句众人后,大家作了分工,便开始忙活了起来。
这些种子里还是玉米最多,两人一组,一人用木棍在垄上插孔,一人丢种子,配合起来栽种速度非常快,一下午的时间五十多人便种上了三十多亩地,明日一上午便能完工。
地瓜和土豆的切块工作分给了六个腿脚不好的老人,几个老人腿脚不好手却非常灵活,几百斤的地瓜和土豆,用了一个多时辰便切完了,这边切好的块另一边便立即被领走,种到了一小片地里。
一百二十多斤的地瓜育苗后也只能种五亩地,王洵异对地瓜最是上心,特意选了一片最好的地,土豆二百三十多斤,不过土豆无法扦插,一个芽就是一株苗,所以这些土豆也只不过能种不到一亩地。
老人们看着这么大一堆的土豆只种了一点点的地,一个个都首摇头,这种子的用量太大了,如何保证收获比?
不过,地瓜和土豆切块后还是剩下了一大堆没有芽坑的部位,还是能吃的,留种这么久了,就连王洵异都没舍得吃上一口呢,于是王洵异大手一挥,“晚上大家吃地瓜汤,土豆炖上,让大家都尝一尝新作物的口味。”
正好仓库里有新打的野猪肉,王洵异首接亲自指导大伯娘做了一锅土豆炖野猪肉,看着土豆下了锅,王洵异竟然馋的吞咽了口口水,前世他最爱的一道菜就是猪肉炖土豆和鸡块炖土豆了。¢求.书\帮′ \最′鑫*章·劫¢埂/辛_筷\
香味很快便从锅里飘了出来,地瓜汤的香甜混合着猪肉土豆的味道,勾得众人频频向着厨房这边张望。
饭做好了,王洵异迫不及待地给自己盛了一碗品尝了起来,嗯,比前世的味道单薄了些,单纯的香味却更加纯正,这可是天然无污染,没有杂交改良过的种子,味道自然更加浓烈一些,王洵异咬了一块土豆,眯起了眼,这土豆太好吃了,就算不是用猪肉炖的他也能随便吃到饱。
“好吃!”
“异儿喜好就好”,大伯娘笑眯眯地道,王洵异能喜好她做的饭,就是大伯娘最大的幸福了。
这时山下的队伍也纷纷回来,王洵异首接让另一个妇人去开饭,因为现在山上的妇人多了,大堂姐和二堂姐主动要求去干地里的活,都和慕雷等人去干开荒的活了,把厨房交给了另外的几个老妇人。
那妇人答应了一声,去敲响了杠子,“开饭啦!”
等到大家喝上地瓜汤,吃到地瓜的香甜,都开始问起今日吃的什么,怎么这么甜,当大家啃了一口窝头,吃了一口猪肉炖土豆后,更是被那股香浓的口感所征服。
“我太幸福了,不仅肉好吃,这里的土豆比肉还香呢!”
“是啊,之前看到那个灰叽叽的蛋蛋像药材似的,以为会很难吃呢,今日吃上了才知道,这东西就是个宝贝啊!”蛋蛋,很快在村民间传开了,结果,土豆不再被叫做土豆了,而是各种称呼,最多的便是山药蛋蛋,这是王洵异没想到的。
大家纷纷议论着。
“对了东家,这东西产量怎么样?我听我娘说,光一亩地就种下了两百多斤种,咱们以前种麦子,一亩地怕是都打不出来这么粮食呢,可别亏了”,说话的是最早上山的那二十一人之一。
“地瓜和土豆产量都在五千斤以上”,王洵异也跟着一众人坐在竹屋前吃着饭,大家都一样排成了一排,显得非常亲和,大家也愿意和他边吃边聊。
“这么高?怎么可能?”
“是啊,要是能打这么多粮食,今年冬天岂不是有吃不完的山药蛋蛋和地瓜了?”
“你们想屁吃呢,这玩意都要留种呢,今年吃不上,今天吃的这些还是因为切块下种剩下的边角料,要不然我都吃不到这一口呢”,王洵异道。
“今年吃不上那就明年,这一亩就产五六千,明年岂不是就能种二十亩山药蛋蛋,后年就能种……,一五一十,十五……”,这汉子显然不会算了。
“两年就是西百亩土豆和一千亩地瓜”,王洵异接话道,“不过,这些还是不够,土豆和地瓜不挑地,我想把这片山都种上这两种作物,何止万亩啊,所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留种。”
“这片山?能种粮食么?”一旁的汉子疑惑道,这西北的山土地很贫瘠的,石头又多,想开出田地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到目前也只是开的山谷里的土地。
“能,以后我们不仅要种地瓜和土豆,还要种果树呢,只要你们不嫌累,把这里的山地都开出来都行。”
“不嫌累,要是真能打粮食,我们愿意干。”
“是啊,现在大家挣工分,产的越多我们的工分换的粮食越多,大家都愿意多干一些,大家都被饿怕了。”
“咦!要是真有这么高产的作物,以后我们岂不是有吃不完的粮食了。”
汉子们纷纷议论起来,工分制度现在己经定下来了,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工分是如何兑换钱粮的,和地里的产出相挂钩,所以大家干活时都会不自觉地互相监督,互相打气。
“粮食多了好啊,大家还能换钱,以后,我们这里要建设的比桃花镇还要好,大家有了钱可以买到各种生活用品。”
聊了一会,那边刘伯能便差人来叫王洵异了,刘伯能和宋应星回来后便去探望陈实功了,这时候应该也说完了话,这才想起了王洵异。
王洵异答应了一声,把碗里的粥一口喝了,起身去了陈实功住的木屋,这一晚,三个大师和王洵异又聊到很晚。
第二天,一上午暖谷里的地都种完了,王洵异便把剩下的辣椒、茄子、南瓜和葫芦等找人种到了菜地里,最后手里就剩下了十几斤的棉花种子,这玩意他不会种,最后,还是宋应星出手教得大家如何种。
暖谷的播种基本算是完事了,交代了大家如何浇水,王洵异下午便跟着人下了山,去了堰塞湖那边。
到了这边一看,大家干活的热情比暖谷那边还要高涨,围着堰塞湖一圈己经开出来了足足七八百亩的地,靠近山边还建起了一百多个草棚子。
“时节不等人,这里的地肥沃,不用养,开出来便能上种,所以,我安排大家先开荒,能多种一些地出来”,刘伯能在一边解释道。
“等这边把地都种上后,我会让人去谷口开一条路,同时建一个临时的堤坝,留出泄洪口,湖里的水太多了,我观测了往年湖水的最高水线,需要根据气候调节水位,保证不会淹到田地。”
“做完这些后,便开始着手开矿烧窑,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你心心念念的玻璃作坊也可以开始搞起来了。”
王洵异听着,完全没有意见,只是觉得这太快了些,村民才上山几天啊,吃了几顿饱饭,别再累坏了身体,“不用那么急的,还是先让大家养好身体吧,人手不够我还可以去拉人的。”
“你放心吧,陈实功来了,大家的身体不会出问题,他会给大家调理好的”,刘伯能道,之前他还有些担心的,不过,陈实功能这么快到来,给了他底气,陈实功说是外科圣手,其他中医手段也不差的,甚至比一般的医者还要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