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渤海之滨的絫县东南,曾有一座占地广袤、方圆七里的城邑,名为七里城。.卡`卡-暁,税/徃! ′最?欣^蟑¢劫\埂^芯^筷′城中百姓世代以海为邻、以田为伴,过着渔樵耕读,与世无争的生活。
可在一年的仲夏,灾祸突然降临。那天傍晚,天空阴沉得可怕,海面上飘来阵阵腥风,连最爱叫的海鸥都躲得无影无踪。老渔夫王大爷正在码头修补自己的小船,望到海平线上那道不寻常的黑线,眉头皱成了疙瘩:“这潮水来得有些蹊跷啊……”
话音未落, "轰隆"一声巨响,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数丈高的巨浪,潮水像千万匹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七里城扑来。转眼间,城墙外己成一片汪洋,浑浊的海水中隐约可见一个巨大的黑影正在游弋。
城中百姓听到嘈杂的水声,纷纷登上城墙,望着城外不断上涨的潮水,忧心忡忡……
在电闪雷鸣中,一条金鳞闪烁的巨龙浮出水面,灯笼大的眼睛泛着诡异的红光。“哈哈哈……”老黄龙阴狠恐怖的笑声震得城墙簌簌发抖。“本王乃是渤海之主,今日前来,就是告诉尔等,从今往后,这里就是本王的演武场了。”说着,它甩动龙尾,又是一排巨浪砸向城墙,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城头百姓的衣襟,汹涌的潮水如猛兽般拍打着城墙,眼看着就要没过城头。百姓们望着这汹涌澎湃的海水,一时之间茫然无措,哭声阵阵。
原来,七里城百姓不知何故惹怒了镇守渤海的老黄龙。老黄龙此番气势汹汹,其行为摆明是要将全城百姓赶尽杀绝!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人群中蓦然传来一声沉稳的断喝:“让我去会会这孽龙!”众人回首,只见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沉稳走来。他剑眉星目,眼神中流露出坚毅与果敢,手中紧握一把寒光凛冽的尖刀,此人正是七里城中最为年轻的船老大杜小龙。
他一个箭步跃上城垛,在众人惊呼声中,像条飞鱼般纵身跃入汹涌的海浪中。他凭借着高超的水性,灵活地穿梭在暗流中,很快游到了老黄龙身下。那龙腹上的鳞片有簸箕大小,在幽暗的海水中泛着金属般的光泽。杜小龙瞅准时机,用尖刀狠狠地刺向老黄龙腹部鳞片的缝隙……
"嗷……"老黄龙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惨叫,龙血顿时染红了一片海域,它庞大的身躯在海水中疯狂的翻滚着,龙尾扫过之处,礁石崩裂,海浪滔天。′墈?书·屋_ ·哽*欣^醉-全¨杜小龙死死抓住插在龙腹上的刀柄,像片树叶般被甩来甩去。他感到肋骨断了几根,嘴里满是血腥味,却咬紧牙关不肯松手。
老黄龙见甩不掉这个不要命的人类,突然张开血盆大口,大叫一声,一团腥臭的龙息扑面而来。杜小龙眼前一黑,只觉得耳中嗡鸣不止,意识开始模糊。在彻底昏迷前,他用最后的力气将尖刀又往龙腹深处送了三分。
城墙上,焦急等待的百姓们突然看到海水剧烈翻腾,接着一道金光冲天而起,随后又掉落海面,待风平浪静后,老黄龙巨大的身躯浮上海面,己经没了气息。那英勇的杜小龙,却不见了踪影。
该着杜小龙命大,他被龙的叫声震的晕死过去后,在海水中随波逐流。第二天,一阵清凉的海风将他吹醒,他艰难地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仍是浸泡在海水中的七里城。脑海中浮现出全城父老乡亲们惊慌失措的模样。一想到他们还深陷险境,没有脱离苦海,杜小龙的眼眶瞬间红了,滚烫的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乡亲们..."杜小龙挣扎着爬上一处沙丘,望着远处的故乡,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夕阳西沉时,杜小龙正苦思对策,忽然看见沙丘尽头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老人拄着青藤杖,雪白的长须随风飘动,在晚霞中泛着金光。
"可是杜小龙?"老者的声音似远似近,带着空谷回响。
杜小龙连忙起身行礼:"正是晚辈。老丈如何识得我?"
老头微微一笑,又接着问道:“你想搭救全城的人吗?”杜小龙眼睛一亮,忙不迭地回答说:“我当然想救全城的人,正愁得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呢。”
老头听了杜小龙的话,微微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缓缓说道:"那黄龙死后化作沙丘,堵住了海水归路。老朽倒有一计,只怕……”
"但求老丈指点!"杜小龙扑通跪下,额头抵在沙地上,"只要能救乡亲们,纵使刀山火海我也去得!"
白胡子老头看着眼前这个坚定的年轻人,心中很是赞赏,从袖中取出一枚流光溢彩的龙蛋,开口说道:"吞下此物,可化独角龙。以角破沙,海水自退。但切记——”老者突然按住杜小龙肩头,目光深邃的盯着他的双眼"你决不可回首望乡!切记!切记!”
杜小龙郑重叩首,双手接过龙蛋。\c¢u?i~w_e·i^j+u!.^i`n~f?o~再抬头时,老者己消失得无影无踪。杜小龙这才明白,是老神仙下凡来搭救全城百姓了。
望着手中温润如玉的龙蛋,杜小龙深吸一口气,仰头吞下。霎时间,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他的身体里涌动,浑身骨骼噼啪作响,皮肤生出青鳞,额前剧痛钻心——一支寒光闪闪的龙角破体而出!
月华初上时,海面上响起三声震天龙吟。化身独角龙的杜小龙奋力冲向第一道沙梁。龙角所至,沙石崩裂,一道缺口渐渐显现。海水开始奔涌,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当他在第二道沙梁上撕开裂口时,忽然听见风中传来熟悉的乡音,亦或是邻家孩童的嬉笑声……杜小龙龙躯一震,对家乡的牵挂瞬间涌上心头,再也压制不住。他全然忘记了神仙的告诫,转头望向七里城方向……
"轰!"原本退去的海水突然倒灌,像是被什么力量驱使着,瞬间涨了几丈高,眨眼间淹没了七里城最后露出的屋脊。杜小龙发出撕心裂肺的龙啸,悔恨的泪水化作倾盆大雨。他发狂般冲向沙梁,龙角深深插入地脉,用尽全身力气向两侧撕开……
黎明时分,潮水终于退尽,七里城却永远沉睡在了海底,但一道崭新的海口赫然呈现,湍急的水流再不受沙石阻挡。后人称此地为"新开口",海湾则唤作"七里海"。神奇的是,任凭流沙堆积,海口永不淤塞——老人们说,每年二月二龙抬头时,独角龙就会回来清理海口。
如今渔民出海,总能看到一种银灰色的海鸟在浪尖盘旋。它们时而俯冲点水,时而引颈长鸣,指引着鱼群的方向。渔家都叫它"七里城鸟",说是那些善良的城民所化,仍在守护着靠海吃海的后辈们。
在七里海西南角,有一口方圆不过半亩的水塘,塘水终年碧绿如玉,当地人唤作"候宝坑"。关于这名字的来历,还有个饶有趣味的传说。
早年间,这坑底盘踞着一条金鳞闪烁的龙。每逢月圆之夜,塘水便会泛起金色波纹,隐约可见金龙口中含着一粒明珠似的仙药。那药丸通体晶莹,散发着幽兰香气,传说能起死回生、祛除百病。但要取得这宝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须得五个心志纯良之人,在坑边闭目静立三个昼夜。待到机缘至时,五人会不约而同的睁开眼睛,他们才有机会讨到这颗珍贵的仙药。而且,一旦仙药到手,他们还能骑到龙的身上,让这条巨龙把他们驮回家去。那龙落地便会化作一条金光灿灿、由纯金铸就的龙,从此就留在那儿一动不动,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只是,若五人中有人起了贪念,这造化便会烟消云散。
这一神奇的说法在周围传开后,不少人满怀希望地前去一试,想要验证这个传说的真假,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的。
距候宝坑三里处的蛇盘兔岗,住着逃荒来的王老汉一家。老两口带着五个儿子,靠垦荒度日。这年盛夏,老夫妻突然染上怪病,浑身浮肿,汤水不进,眼看着生命垂危,情况非常危急。五个儿子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候宝坑的传说。
"横竖都是死,不如赌一把!"老大抹着泪说。五兄弟安顿好父母,带着干粮来到坑边。正午的日头毒得像蘸了盐水的鞭子,抽得人皮开肉绽;夜里的蚊虫结成黑雾,叮得人浑身流脓。第二日半夜忽降暴雨,惊雷贴着地皮炸响,岗上的野狼嚎得人毛骨悚然。但五兄弟像生了根的青松,任凭风吹雨打,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一定要拿到仙药,救回父母。
终于,到了第三天黑夜,眼看着快到鸡叫的时候,奇迹发生了。这哥五个像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驱使,不约而同地睁开了眼睛。只见在昏暗的月光下,一条金龙正静静地浮在水中,龙首枕着岸边的鹅卵石,张着一张火盆似的大嘴,正在酣睡。他们借着微弱的月光,一眼就看到了龙嘴里含着的那颗晶莹透亮、宛如明珠般的药丸,药丸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还隐隐飘出阵阵诱人的药香。
"轻些..."老大比着手势。五人赤脚踩过湿润的泥土,轻手轻脚地朝着龙嘴慢慢走去,每靠近一步,那药香味儿就越发浓烈,熏得人精神一振。正当他们满心欢喜,伏下身子,小心翼翼地要去取药丸时,金龙突然吧嗒起嘴来。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把哥五个吓了一大跳,他们的心猛地一紧,大气都不敢出,身体也瞬间僵住了。待金龙再次张嘴时,老三眼疾手快,两指一拈便取出药丸。金龙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惊醒了,发出一声怒吼。哥五个吓得脸色苍白,慌忙跃上龙背。刚一坐上,金龙就怒吼着腾空而起,像一支离弦的箭,朝着他们家的方向飞去……
金龙腾空飞行,夜风在耳边呼啸。哥五个原本紧张的心情,飞着飞着,各自心里都打起了小算盘。
老大盯着龙角心里盘算着:"这龙角少说值百两银子,我身为长子,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说什么也得多要点。”老三摸着怀里的药丸心里嘀咕:"这药丸可是我冒着风险拿到手的,救活了爹妈,功劳最大,到时候得让老人把金龙多分给我一段。"老五掰着手指盘算:"龙爪最精巧,可以留着给媳妇打首饰……”老二和老西也各自在心里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都想着能在这条金龙上多占点便宜。
哥五个还沉浸在自己的小算盘里,拨拉个不停。金龙突然剧烈摇晃,周身金鳞竟开始片片剥落!刹那间,龙身顿时金光西射,那耀眼的光芒刺得这哥五个谁也睁不开眼睛。
"不好!"老二刚喊出声,众人便重重摔在沙地上。睁眼时哪还有什么金龙,只有个光秃秃的沙坨子。再看那仙药,也没有了开始时那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变得也黯淡无光了。
哥五个见此情景,心里都明白,金龙变成沙坨,都是因为他们刚才那一瞬间的贪念。他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将药丸化水分给爹娘。药刚下肚,两位老人原本苍白的脸上就有了血色,精神也一下子好了很多,不一会儿竟坐了起来。老人看着哥五个失落的样子,便问怎么回事。哥几个满脸羞愧,把骑在龙背上时各自的想法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王老汉听完儿子们的叙述,叹道:"龙是灵物,怎容得你们各怀鬼胎?"老母亲却摸着五个儿子的头:"知错能改,就是娘的乖儿,今后你们哥五个一定要齐心协力,相互扶持,这日子准能过好!”说完,两位老人像是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往后一倒,就咽了气。
哥五个悲痛万分,埋葬父母时,发现坟头竟生出五株连理柏,枝干交错如同挽手。他们牢牢记住了父母的遗训。自此兄弟五人同心协力,开荒时老大扶犁,老二撒种,老三浇水,老西除草,老五收割。吃饭时总把第一碗饭供在父母牌位前,添置新衣必先让给兄弟……不出三年,荒岗变成了良田,五兄弟也各自成家,分家时连筷子都平分得整整齐齐。
如今候宝坑依旧碧波荡漾,只是再没人见过金龙。倒是王家后代成了方圆百里出名的和睦家族,老人们说,这是那粒仙药最后的福泽。而"蛇盘兔"的岗子上,五株古柏依然枝繁叶茂,像五个挽着手的兄弟,守望这片他们用孝心浇灌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