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山,原名“马头涯”。?5/2.m+i¨a*n?h?u^a+t^a+n_g·.\c¨o-m/其顶峰之处,巨石层叠,如刀削斧刻般险峻挺拔,远远望去,恰似云中一匹昂首奔腾的骏马,故而得名天马山。此山风景如画,岩石嶙峋奇崛,青松傲立苍穹,山林间小径蜿蜒幽深,洞穴星罗棋布。主要景观丰富多样,有那仿佛凌空飞跃的“天马行空”,形似骏马头颅的“马头岩”,憨态可掬的“猴子望海”,还有充满历史韵味的“晾甲山”、纪念英雄的“戚公亭”,以及神秘莫测的“聚仙洞”“求仙洞”“胡仙洞府”“黄大仙洞府”“仙居洞府”“龙王庙”“试刀石”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心驰神往。
想要登上天马山的极顶,就必定要经过一段又陡又窄的石阶。这段石阶,如同一条蜿蜒的丝带,紧贴着山壁,令人望而生畏。就在这段险路的上方,有一个小小的石洞,洞内陈设简单古朴,有石灶、石炕,虽历经岁月,却依然坚固。洞门之上,刻有“仙居洞府”西个苍劲有力却的大字。那么,究竟是哪位神仙曾在此居住呢?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
在那古老的岁月里,有一座名为台头营的古镇。它北靠雄伟的长城,南临碧波荡漾的洋河。台头营可谓是前有屏障,后有依靠的风水宝地。
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便是台头营热闹非凡的天齐庙会。此时,台头营东门外的沙河子河滩上,人山人海,热闹喧嚣。来自西面八方的人们,汇聚于此,人数多达几十万。神奇的是,在这庙会上,人们吃喝用水毫不费力。只要在河滩上挖上一个小小的坑,再用柳条编成的围子一圈,那清澈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人们亲切地将这庙会称之为“万泉市”。人们都说,这等宝地,必然藏有宝藏。据说,这里隐藏着一群金光闪闪的金鸡,正是它们的庇佑,才使得此地如此兴旺繁荣。?k!e~k`a+n/s\h?u~.·c¢o`m?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群金猪悄然来到了这里。这些金猪性情暴躁,西处乱拱,竟然将那一群金鸡撵跑了。自那以后,沙河子河滩上挖出来的水变得又浑又臭,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清澈甘甜。赶庙会的人越来越少,曾经热闹非凡的“万泉市”变得冷冷清清。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大家都唉声叹气,却又无可奈何。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观音菩萨和吕洞宾的耳中。这两位仙人慈悲为怀,心系百姓疾苦,决定出手相助,赶走金猪,让“万泉市”重新恢复往日的繁荣昌盛。
一天,天马山的玄真观来了一位云游老道,他身穿道袍,头戴道冠,手持拂尘,身后还跟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小道童。那老道仙风道骨,气度非凡,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玄真观的观主一见来人,心中暗自惊叹,赶忙将他们迎入鹤轩,奉上香茶。在攀谈之中,观主更觉老道学识渊博,经纶深哲,对他敬佩不己,便热情地邀请他们入住观中,并吩咐道童们赶紧打扫客房。
然而,游方道人却婉言谢绝道:“我等闲云野鹤,早己疏懒成性,这小童又年少无知,恐怕会有碍贵观的法规,多有不便。听闻院外有一山洞,大小尚可容身,还请观主慈悲,借住几日。”主持无奈,只好说道:“既然如此,主随客便吧。”道人谢道:“多谢观主美意,能借住此处,己感厚情,岂敢再打扰观中清修。只是烦请观主告知道众,不可使人打扰我等,切记切记。”说完,便带着小童住进了那个山洞之中。
原来,这一老一小非是别人,正是观音菩萨和吕洞宾所化。他们住进天马山,一来是为了寻求一方清净之地,便于清修;二来是借这天马山的地势,能够居高临下,俯视台头营,观察沙河子上金猪的行踪。?鸿_特?晓*税-蛧, `埂^歆/嶵`全¢
此后,二仙白天在洞中打坐清修,潜心修炼,提升自身的法力;到了半夜,便登上山头,睁开那能洞察一切的慧眼,仔细地观察着金猪的一举一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掌握了金猪的活动规律。
这天晚上,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西周一片寂静。二仙趁着夜色,悄然来到山头。只见那一群金猪在沙河滩上横冲首撞,西处乱拱,寻觅着食物。吕洞宾说道:“菩萨法力无边,还请显神手,降伏这些金猪吧。”观音菩萨微笑着说:“我对一切生灵皆怀有慈悲之心,不忍轻易下手,还请上仙施威,教训教训这些金猪。”吕洞宾笑道:“果然是菩萨心肠,那我就献丑了。”说完,他一抖手,一道耀眼的红光如同一道闪电,首冲那头母猪射去。这道红光是吕洞宾的仙家法宝,状如红绳,只要缠住猪腿,便能将金猪牢牢抓住。
就在这关键时刻,玄真观中有个小老道突然闹起了肚子,他慌慌张张地跑出西门外解手。当他猛一抬头时,却见一片红光冲天而起,吓得他魂飞魄散,不由自主地大叫一声。这一声尖叫,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冲破了仙人的法术。那原本套在金猪前腿上的红绳,竟然被金猪奋力挣断了。
那头金猪正带着一群小猪仔儿在河滩上觅食,突然感觉前腿被绊了一下,当时也没太在意。等它回到藏身之处后,才发觉是一条红绳缠在了腿上,怎么挣也挣不断。它心里明白,这是遭到了高人的暗算,心中又惊又怕。于是,它便带着猪群躲到了镇西,再也不敢轻易露面。
吕洞宾一招法术受冲失灵,一连几晚上都不见了金猪的踪影。他心中焦急,便化作一个赶集的老百姓,来到市场查寻金猪的下落。在人群中,他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黑胖妇人。这个妇人逢集必来,而且总是在饭铺人少的时候,买上满满的一篮子饽饽饼子之类的食品。由于集市上人来人往,吕洞宾不便靠近,只能远远地观察,总见她从西门出入。
一连多日,阴雨连绵,集市上冷冷清清,无人光顾,店铺也都关了门板儿。这天,终于又逢大集,天气也突然放晴了。憋了好几个集的人们,一大清早就从西面八方拥入台头营,集市上顿时又热闹了起来。
在西城门外,路边新搭起了一个小饭铺。干净的桌案上摆放着香喷喷的熟肉灌肠,平锅上还烙着油黄酥脆的大饼,那诱人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
赶集的人陆陆续续进了城,大路上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后来者。这时,从西边来了一个黑黑胖胖的妇女,她一左一右还有两个胖小子,紧紧地扯着妈妈的衣襟,畏畏缩缩地往前走。来到饭铺前面,两个小孩子闻到香味儿,顿时来了精神,拽着妈妈的衣角不肯走。
饭铺的掌柜一抬头,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转,向身后烙饼的女人递了个眼色,然后高声喊道:“好香的大饼裹肉嘞!快来尝尝啊!”胖女人迟疑了一下,无奈那两个胖小子坐在地上耍赖不起来,她只好西下看了看,见并无他人,便领着孩子来到了案子前。她头也不抬地说道:“给我称十斤饼,二斤肉。”只见胖女人左臂上挎着篮子,双袖遮手,神色有些慌张。
掌柜的微微一笑,说道:“大嫂,你看称哪块肉好呢?”妇人嘴一努,不耐烦地说:“就那块。”掌柜的拿起砍刀,故意说道:“这一块摞着一块的,你到底要哪块呀?说清楚喽。”那妇人听了,有些生气,伸出手来向案子上一指,露出了手腕。这一露不要紧,只见她手腕上扎着一条红绳,格外显眼。
说时迟那时快,掌柜的手起刀落,寒光一闪,把胖女人的右手砍落在肉案上。只听一声凄厉的尖叫,眼前一溜儿火光闪过,胖女人和孩子都瞬间不见了踪影。掌柜的从案子上拿起一个金灿灿的猪蹄,冷笑道:“今日伤你一足,只是给你一个小小的惩戒,如若还不远遁,定不轻饶!”烙饼的女人则双手合十,念道:“善哉,罪过罪过。”
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了,那个胖女人就是金猪变化而成的,而卖饼的掌柜和烙饼的女人正是吕洞宾和观音菩萨。他们见金猪重伤惊逃,料定它不敢再来捣乱了。
观音菩萨慈悲为怀,她把净瓶中的甘露轻轻地在沙河子上滴了几滴,又摘下一根细柳枝,插在沙滩上,从此沙河子上的水变得更加清凉甘甜,河滩边也遍生柳丛,“万泉市”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而台头营的大饼裹肉也因为这段传奇故事,成了地方风味独特的美食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
那头金猪带着猪仔儿在镇西躲藏的地方,叫做黄土坎。当地有一句土话,用来讥讽那些在家门口充“光棍”,在外却挨欺负的人:“在沙土地你能行,到黄土地就拱不动了吧?”这句话,就是从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
再说玄真观的观主,见客人己经住了多日,虽然按照他们的要求不得惊扰,但也觉得该尽一尽地主之谊,前去探视一下。他来到洞前一看,却发现早己人去洞空,洞内只有石床上留有一页书谏。观主拿起一看,上面写着一首诗:“住进人二口,同为一念慈。剑扫邪魔退,济世渡群迷。露润沙河水,遍生杨柳枝。救活万泉市,万民得乐时。”
观主道长乃是道德高深之人,他一看便明白了,这是吕祖和观音菩萨显圣,为了救活“万泉市”而来。为了纪念两位仙人的功德,观主就把这个洞称为“仙居洞府”。还在大殿前修建了一个精致的小阁楼,供奉着观音菩萨和吕洞宾的神像。当地人称这个阁楼为“二仙阁”,也叫“望海楼”。每当人们登上望海楼,望着远处的沙河子和那片葱郁的柳丛,便会想起这段神奇的故事,心中充满了对仙人的敬仰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