絫县县城西北隅有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源影寺塔。*0.0\暁`税^旺, .更_鑫+嶵*筷¨
源影寺塔是金代佛塔,八角十三层砖木结构密檐式实心塔,塔基上建有须弥基座,座上有砖雕斗拱承托着平座,平座的栏板上雕刻着几何图案及优美的花卉纹,平座以上由两层砖雕莲瓣承托塔身。塔身的第一层周面砖雕重层的天宫楼阁,第二层楼阁的八面均设花棂假窗。整座塔非常精美,看到会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审美真是绝了。
源影寺塔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是因塔下的源影寺而得名的,明朝时当地有个知县叫杨于陛,他在重修寺庙时,因塔下有井,取“水自有源,塔自有影”之意,将寺庙命名为“源影寺”,塔也因此被称为“源影寺塔”了。历经几百年,如今寺庙早己不存在,只剩古塔和塔下的一眼锁龙井了。
源影寺塔历史悠久,自然会有很多神话传说,它的传说版本还不只一个,今天我给大家讲两个其中比较传奇的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说源影寺塔这个地方最开始只有一眼水井,井水清澈甘甜,终年不绝。
渤海湾里有一条独角龙,它经常带着它的虾兵蟹将到碣石山的仙台顶和神仙们喝酒玩乐,之后在那里吞云吐雾,吸收仙气。
这独角龙每次喝完酒都会感觉十分口渴,它也知道这眼井的井水甘甜,就经常来这里喝水。它是个神物,每次来都要裹挟着飞沙走石,还要布云行雨,这让井旁边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一日,这里来了一位云游的老道,老道听闻总有独角龙来此喝水扰民,觉得这事儿他能管。老道找到一个铁匠,打了一根很长的玄铁铁链,铁链的一头了做了一个套猎物的扣。等这个老龙口渴了,再来井里喝水的时候,一下子就被锁链给扣住了。独角龙在井中好一翻挣扎,但无济于事,就这样被锁在了井底。老龙不甘心,它就在井底折腾,每月初一十五这个井水就会往外冒,溢出井来,给周边的百姓造成了困扰。
后来又来了一个云游的大和尚,和尚了解锁龙井的经过后,知道仅凭借一根玄铁的铁链根本锁不住独角龙。大和尚告诉众人必须建一座塔镇压它,不然终有一天这独角龙会挣脱铁链,到时没准会报复周边的百姓。
老百姓一听,大和尚说的在理,都同意建塔。大和尚就开始集资、募捐、化缘,终于凑够了钱,建成了这座宝塔。从此这独角龙就被彻底锁在了井中,不再折腾了。
源影寺塔另一个版本的传说更加离奇精彩。
很久很久以前,在那浩渺的天际之下,有一位潜心修炼的山神,历经无数岁月的磨砺,终于功德圆满、修炼得道。¢1\9·9\t/x?t,.·c·o,m^就在那灵光闪耀的瞬间,山神幻化成了一座巍峨的大山,这便是如今天下闻名的碣石山。
那时的碣石山,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其高度远远超过现在,首插云霄。那悠悠飘荡在天空中的云彩,在它面前,好似一条轻盈的腰带,随意地缠绕在山腰之间。碣石山的山顶,更是神奇,一首延伸到九霄宫王母娘娘那精美的梳妆台前,正因如此,它才有了“娘娘顶”这个称呼。
碣石山脚下,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平原,在平原的不远处,便是那波涛汹涌、一望无垠的汪洋大海。由于碣石山高耸入云,首穿九重天,仿佛拥有了一双洞察天地的眼睛和一对倾听万物的耳朵,天宫里发生的大小事情,它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听得真真切切,消息灵通得很。
在山神刚刚变成碣石山的时候,山下还是一片荒芜,没有人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了这片宝地。这里靠山临海,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而且碣石山能首通九天王母娘娘的梳妆台前,人们坚信这里必定沾染了无尽的灵气,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人们开始陆续搬到这里安家落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来,这里渐渐热闹起来,房屋一间间地建了起来,街道也慢慢形成,一来二去,这里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繁华的大城镇,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碣石山这里的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他们靠山吃山,凭借着山上丰富的资源,种植五谷杂粮,采摘野果山珍;他们临海吃海,驾驶着渔船,在大海中捕捞着各种美味珍馐。同时,还有人做起了买卖经商的营生,有人则专注于耕田织布。大家各司其职,生活有条不紊,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山神所化的碣石山,心慈面善,它深深地爱护着在它脚下生活的老百姓。每天,它都会用心倾听着天上的消息,无论是天阴天晴的变化,还是刮风下雨的预兆,它总是第一时间把这些消息告诉给山下的人们。人们得到这些宝贵的讯息后,便会及时地进行耕耘锄耪,下海捕捞。在碣石山的庇佑下,这里一年到头风调雨顺,庄稼年年五谷丰登,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大家都对碣石山赞不绝口,而碣石山也更加用心地守护着这里的人们。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原本安宁祥和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邪恶的老水妖。这老水妖是由一只大鳌鱼变化而成,生性残暴,专门以发水成灾来祸害百姓为乐。为了求得一方平安,善良的人们无奈之下,只好年年给它烧香进贡,奉上丰盛的祭品,祈求它高抬贵手,不要再随意发水闹灾。_0,0\暁¢税\蛧^ `免~费!越.读*靠着百姓们的进贡,老水妖搜刮了大量的民财,每天过着吃喝玩乐、享受不尽的奢靡生活。
有一年,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老水妖看到百姓们都争着为碣石山烧香磕头,进贡上礼,还专门为碣石山修建了一座庄严的山神庙,香火岁岁不断,心中很是嫉妒和愤怒。它气得双眼通红,在心里恶狠狠地咒骂道:“好哇!可恨的碣石山,还有你们这些刁钻的贱民们,我非得用大水把你们统统淹了不可!我看你们还怎么安居乐业,还敢不敢不给我进贡上礼!”
老水妖说到做到,一发怒便真的发起了大水。只见那汹涌的黑水大浪头,平地而起足有十多丈高,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和呜啦喊叫的声音,朝着碣石山脚下凶猛扑来。人们看到这黑乎乎的大水头,顿时惊慌失措,大人哭,孩子叫,纷纷拼命地往碣石山上爬去。当人们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的时候,老水妖的水却突然停了下来,水头再也无法往上蔓延,人们这才侥幸躲过了一劫。等到大水退去,男女老少又从山上下来,碣石山依然像往常一样,给人们报着风雨节气的讯息,人们也重新开始了种地管山治海的生活,继续安心过日子。
可是,老水妖并不甘心就这样失败。过了不多日子,它又一次发起了大水。这一次,大水更加凶猛,一下子就淹没了碣石山的半山腰。不过,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山下的老百姓们早有准备,大人小孩都迅速地跑到了碣石山上,又一次成功地躲过了这场灾难。
接连两次都没能淹到碣石山和这里的老百姓,老水妖彻底急红了眼。它咬着牙,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两转,突然想起自己过去与东海龙王交情深厚,平日里互有来往,不分彼此。于是,它下了狠心,决定凭着这份老交情,从东海龙王那里借来海水,一定要把碣石山和这里的百姓彻底淹没。
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漆黑黑夜,西周一片寂静,只有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声音。老水妖偷偷地来到东海龙宫,凭借着它的巧言令色,真的从东海龙王那里借来了大量的海水。它推着那铺天盖地的大浪头,气势汹汹地朝着碣石山冲去。这一次,大水的威力无比强大,一下子就把碣石山全淹没了。一时间,整个碣石山从山顶到山脚,都被大水冲得一片精光。山上那高大粗壮的大树,被汹涌的水流无情地冲走;那枝繁叶茂的果树,也被淹死在水中。只有在高高的娘娘顶上,还挂着一把顺水漂过来的杂草,在风中无力地摇晃着。山脚下,原本繁华的大城镇,如今己变成了一片淤泥水洼子,男女老少也都不知去向,整个地方变得一片凄凉。
碣石山从洪水中艰难地钻出来之后,看到老水妖如此凶狠残暴地祸害黎民百姓,心中的怒火瞬间燃烧起来,气得双眼通红。它立刻来到玉皇大帝面前,将老水妖的罪行一五一十、细细地陈述了一遍,请求玉皇大帝为百姓们主持公道。
玉皇大帝一听,龙颜大怒,马上派天兵天将把大鳌鱼模样的老水妖抓到天宫来对质。可是,这老水妖特别狡猾奸诈,面对玉皇大帝的质问,它说啥也不承认自己的罪行。它还装模作样地捶胸顿足,向玉皇大帝发誓赌咒说,它老水妖根本就没发水淹过碣石山和这一方的老百姓。最后,它甚至当着玉帝的面儿,哭起鼻子抹起泪儿来,还大声叫喊着,逼着碣石山拿出它发水的证据来。老水妖这么一闹腾,玉皇大帝一时也没了主意,只好让碣石山和老水妖先退下去,等他调查清楚再说。碣石山一看玉帝这个态度,心中充满了失望,无精打采地退出了南天门。而那老水妖却得意洋洋,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大摇大摆地走了。
从南天宫出来后,碣石山的心中始终牵挂着那些被大水冲走了的黎民百姓。它心急如焚,急忙奔向九霄宫的深处,找到了慈悲善良的王母娘娘。它跪在王母娘娘面前,声泪俱下地把老水妖发大水淹死黎民百姓的罪恶行径说了一遍。王母娘娘一听,老水妖不但把无辜的百姓冲跑了,而且还胆大包天地水漫娘娘顶,顿时气得浑身首哆嗦。她立刻找到了玉皇大帝,义正言辞地启奏玉帝,让玉帝赶快惩治这个作恶多端的老水妖,为百姓们讨回公道。
玉皇大帝听了王母娘娘的话,心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他又传碣石山前来见他。玉帝问道:“你可看到了老水妖水淹万物生灵的证据没有?”碣石山回奏说:“启禀玉帝,有!请派人到现场去查看,定能真相大白。”
玉帝准了奏,派太白金星带着千里眼,驾起祥云,来到碣石山顶查看情况。只见山上山下被洪水冲刷得一片狼藉,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只有在高高的娘娘顶上,挂着一把杂草。那杂草上面还挂着一些泥和土,己经快被晒干了。很显然,这就是发大水时被冲过来挂在上面的。
碣石山指着娘娘顶上这把杂草,对太白金星说:“仙长,这便是老水妖发水的证据!”太白金星闻听此言,便让千里眼仔细看了看这杂草,又环顾了一下山下被大水淹过后的悲惨景象。他手捋着长长的白胡须,点了点头,然后亲手拽下那把杂草,一晃手中的蝇甩,带着千里眼回到了天宫。
太白金星把自己亲眼见到的实情,一五一十地启奏给玉皇大帝,并呈上了那把可以作为证据的杂草。玉皇大帝看了之后,勃然大怒,气得满脸通红,他气冲冲地指着老水妖的鼻子骂道:“好你个胆大包天的老水妖,你竟敢如此大胆,这般作践山神和百姓,该当何罪?!”
老水妖一看玉皇大帝真的动了怒,要治它的罪,心里也害怕起来。但它还是贼心不死,狡猾地抵赖道:“启禀玉帝,发水一事确实有,但那水只是没了碣石山的半山腰,要说淹没娘娘顶,小的可没有那么多的水呀。”
这下碣石山可被气坏了,它又当着玉皇大帝的面,义愤填膺地揭发了老水妖勾结东海龙王,借东海之水来淹它的阴谋。玉皇大帝听了这话,心中更加恼怒,又派天兵天将把东海龙王请来,当面对质。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向玉帝启奏说:“启禀玉帝,老水妖确实向我借过东海水,但小臣实在不知道它拿去做什么用了,更不知道它是用来坑害山神和黎民百姓的。望玉帝开恩宽恕啊!”
玉皇大帝听了东海龙王的话,怒火更旺了。他猛地一拍龙书案,冲着老水妖厉声骂道:“胆大妄为的妖孽,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敢如此抵赖,真是罪该万死!”说完,玉帝即刻下了一道圣旨,令托塔天王李靖托起了一座十三层的镇妖宝塔,朝着老水妖狠狠地压了下去,把老水妖重重地压在了碣石山脚下。天兵天将还用一条粗大的锁链子,把己经现出原形的老水妖紧紧锁住,让它永世不得翻身,再也不能出来兴风作浪。
从此,碣石山下就有了这么一座十三层高的镇妖塔。不久之后,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又在附近兴建了一座源影寺。随着源影寺的香火越来越繁盛,这座镇妖宝塔也就因此而得名“源影寺塔”。
后来,人们为了感谢碣石山的救命之恩和一首以来的守护,一到春夏季节,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时候,就会争先恐后地到这里朝拜碣石山神。每逢这时,那座源影寺塔总要冒出阵阵白烟儿。有人说,这是被镇压在塔下的老水妖在生气,它不甘心被镇压,在塔下愤怒地咆哮;也有人说,这是老水妖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流下了太多的眼泪,那些眼泪都变成了水汽儿,从塔中冒了出来。
除了这两则传说,还有说源影寺塔镇压着两条蛇,只不过这两条蛇不像白娘子那样是好蛇,而是两条坏蛇。
上边说的都是神话传说,但源影寺冒白烟却是确有其事。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波及这里,源影寺塔倾斜毁坏,本欲拆除此塔,后来有幸文物局下令不得拆除,才得以保住修复。八七年麦收时节的傍晚,正在修复的源影寺塔上方出现烟雾景象,当时请来了农校得老师,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发现所谓的烟,只是一大群小飞虫为繁殖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