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大唐:从李世民远亲到肉身成圣 > 第80章 打包,连厨子一起

第80章 打包,连厨子一起

长孙派来听用的家仆,个个机敏干练,办事极是妥帖。

不过三日功夫,李安、李全便将李明交代的差事办得妥妥当当。

他们在长安城西门群贤坊的一条老巷深处,寻得一家山西汾阴人开的面食铺子。

铺面不大,仅一间门脸,灰瓦青砖的屋檐下挂着褪了色的幌子,在风中微微晃动。

店主是个三十出头的黝黑汉子,生得矮壮敦实,此刻正独自在店前忙碌,既是掌柜又兼着跑堂。

“小郎君请看,就是这家。”李安引着李明来到铺前,压低声音道:“他家面食最是地道,连擀面的手法都是老汾阴的做派。”

李明颔首,抬腿跨过门槛。

店内陈设简朴,几张榆木桌凳擦得锃亮,墙角陶瓮里插着几枝新折的花。

“店家!”李明一撩袍角坐下,说道:“将你们最拿手的面食都呈上来!”

店主见来人锦衣华服,腰间悬着鎏金蹀躞带。

身后跟着的精壮仆从也是青衣绸衫,心知是长安城里的贵人。

这些年他见得多了,这些公子哥吃腻了珍馐美味,常来市井寻些新鲜吃食。

“贵客稍候!”店主朝后厨高声喊道:“家里的,贵客临门,把看家本事都使出来!”

布帘后传来锅铲相击的脆响,不多时,一个虎头虎脑的半大少年,端着红漆托盘出来。

三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摆在李明面前,象牙色的面条根根分明,汤色清亮,浮着金黄的油星,香气首往人鼻子里钻。

“贵人可要就蒜?”少年见李明目光在桌上巡梭,机灵地问道:“俺们乡下有句老话,吃面不就蒜,滋味少一半。”

李明闻言大笑:“说得好,正是这个道理!”

待少年取来新剥的蒜瓣,李明执箸尝了一口。

面吸收了醇厚的汤汁,口感丰富,外滑内筋,软而不粘。

他赞许的点点了头,轻啜一口汤,鲜香浓郁,唇齿留香。

半大小子见他只小尝了一口,便放下了筷子,有几分担心的问道:“贵人,您咋不吃了呢?可不合口味么?”

李明笑道:“面的确做的不错,很地道。我等着再试试别的。”

半大小子这才放心,展颜一笑,道:“阿娘做的面可好吃了,坊里的人都知道。

有好些主顾特意从别的坊过来,就为吃上一碗阿娘做的面。”

这时候,店主又端上了不少面食。

揪片的,剔尖的,手擀的,蒸煮的,各式各样,摆了一桌。

“每样都尝尝。”李明对陆续上桌的各色面食一一品评。

揪片薄如蝉翼,剔尖形似柳叶,蒸饼松软如棉,最绝的是那碗刀削面,片片形似鱼鳞,在汤中舒展如花。

李明很满意,不仅吃到了美食,最主要是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要知道隋唐年间可与后世不同,不像后世各种食谱,材料,调味料一应俱全,亦无鸡精,味精等提鲜工具。

在这个时代,要想做出一份这样的美食,没手绝活是绝对不行的。

待尝过七八样,李明忽然问道:“店家祖籍汾阴?”

店主老实答道:“是,大业八年,朝廷征兵讨辽东。

阿爷为了活命,就带着俺们全家从河东逃难来的长安,然后就在这扎了根。。。”

李明点点头,继续问道:“你这店虽小,可手艺着实不错。”

店主嘿嘿笑道:“谢贵人夸奖,俺这是家传的手艺。

阿爷当初在河东就做了一辈子面食,来到长安又重操旧业了。”

李明奇道:“家传的手艺?可后厨掌勺的不是你浑家么?”

店家颇不好意思的回道:“说来惭愧,阿爷嫌俺愚笨,功夫总是学不到家,后来本事就都留给了俺婆娘。

阿爷说俺婆娘有天赋,比他做了一辈子的面食都地道!”

“你浑家手艺不错嘛,叫她出来,我要赏她。”李明笑呵呵的说道。

店主不疑有他,颠颠去喊了婆娘出来。

他浑家是个二十多岁的妇人,皮肤倒也白净,只是手指关节粗大,掌心布满老茧,一看就是常年操刀下厨的。

李明对李安使了个眼色,李安会意,从怀里掏出了一把铜钱塞给店家,说道:“拿着吧,小郎君吃的满意,赏你们的!”

店主夫妻忙不迭的千恩万谢。

李明对那妇人问道:“听你男人说,你这做面的手艺比他阿爷还要好?”

妇人哪见过这等俊俏的小郎君,脸都羞红了。

低着头不敢回话,悄悄揪了揪男人的衣服。

“是,阿爷走后一首就是俺浑家掌勺,老主顾们都说比阿爷当初做的滋味还地道!”店主颇为自豪的说道。

李明点了点头,对店主说道:“我看你浑家手艺不错,打算聘进府里做厨娘。

月钱么,定不会亏待了你们!”

“这。。。。”店主夫妻傻眼了,富家贵人来他这吃面的不少见。

吃的满意了,带回去给家人尝鲜也是有过。

但是吃完连厨子都要带走的还是第一次听说。

店主狐疑的看着李明,心中暗自揣测,看这富家子这意思,不会是看上俺家婆娘了吧?

我可听人说起过,长安城里有不少富家纨绔子弟,玩腻了府里水嫩嫩的小娘子。

专爱找寻这些民间成了亲,生了娃的妇人,就为图个乐呵,玩的可花花着呢。

心里这么想,脸上不自主的就带了出来。

李明一看他神色,就知道这货准是想歪了,没好气道:“想什么呢?我家中长辈快过寿辰了。

他昔年在山西待了不短的时间,就爱吃一口面。

所以我打算跟你们学学这门手艺,好亲手做碗寿面孝敬一下他老人家。”

“哦哦!”店主两夫妻这才恍然大悟,伸出大拇指赞道:“小郎君,你这孝心真是这个!”

李明摆摆手,问道:“如此,就说定了?”

“这个。。。”店主迟疑着,心里在盘算,他浑家走了,铺子里就没了掌勺的,那可是要损失不少老主顾的。

李明看出他的顾虑,对李安他们使了个眼色。

李安立刻领会,帮衬说道:“哎,我说!看你那没出息的瓜怂样!不就是舍不得你苍蝇铺子赚得那仨瓜两枣么?

要知道,面前这位可是秦国公府的小郎君。

是你这辈子都再难遇上的贵人!

只要你伺候好了,光是赏赐就足够你这辈子吃喝不尽!”

店主虽说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可是作为在京城生活的人,对这些朝堂上的事还是略有耳闻的。

秦国公,那不就是唐王的二儿子么?

起初他们还以为不过是寻常官宦人家,谁知道原来是国公府的,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李明干咳了一声,道:“这样吧,你们都跟着一起去!

让你浑家好好的教我做面食,我呢,送你们一场富贵!

你这铺子太小,位置又偏,对不起你们的好手艺!

回头给你们选一间三开间的门面,就当是酬谢了!”

天降横财!

三开间的门面,在长安城里!

这可是店主夫妻卖一辈子面都买不起的!

阳光透过窗棂,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面汤的热气袅袅上升,混着蒜香的面香在狭小的店铺里弥漫。

店主夫妻望着手中那把黄澄澄的铜钱,喉结上下滚动,显然是动了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