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大唐:从李世民远亲到肉身成圣 > 第13章 噩耗连连

第13章 噩耗连连

三个同辈的老兄弟,当年也都是响当当的好汉子,力挽强弓,横刀耍得跟花一样。

不过几场恶战下来,还能从活着从战场上下来,回到家乡就极为不易。

一个眇了一目,缺指,也不知横刀还握不握得牢。

一个跛足,走路一瘸一点的,也不知身法还够不够灵敏。

最后一个肚腹被长矛穿了个窟窿,虽说命大活了下来,但却伤了根本,稍一用力肚子里就像火烧一样。

可实在是没有人了!

除了老的动不了的,卧病在床的,瘸了走不动的,瞎了看不见的。

这三个伤残老兵己经是如今李家村里,仅剩不多的几个能派出的护卫力量了。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还是人丁兴旺,富裕殷实的李家村,如今就剩下一群老弱病残,妇孺孤寡了呢。

七叔公感觉这几天把一辈子的气都叹完了,抬头望了望天,骂了句“这狗日的世道!”

—————————

对于这一切,李明自然是不知道的。

他喝了加了料的肉粥,正在昏睡。

睡的也不踏实。

一会梦到了前世,孤军深入的海外战场上,执行破坏任务。

一会又梦到了与白虎母子在虎穴时的温馨时光。

耳旁又似乎听到了妇女孩童们的哭嚎。

待李明完全清醒时,又过了一天一夜的时间。

出了一身的透汗,但头脑却分外的清醒。

李明翻身下床,微微活动了下全身筋骨,病倒是完全好了。

只是身体极度饥饿,胃里空虚的像是有火在烧。

李明翻出几个饼子,大口的吞咽着。

他要赶快补充身体缺失的能量。

—————————

再见到七叔公时候,他仿佛苍老了十岁。

短短几日不见,高大身躯变得佝偻,本是花白的头发,如今近乎全白了。

双眼通红,嗓音嘶哑。

偌大的年纪,却哭的像个孩子,涕泪交加“没了!全没了!我好悔呐!我当初就不该答应的!”

“我为什么会答应!明知道山上那么危险!”七叔公用独臂疯狂的捶着自己的脑袋“是我害了他们呀!”

一边哭诉,一边讲出了事情。

铃铛娘亲和村里几个嫂嫂婶子们,上山去采药,想帮李明补补身体。

七叔公不放心,还特意安排了几个族老护卫。

结果一行九个人,天都黑透了也没回来。

七叔公心里就知道不好,独自上了山去寻找。

在离村十几里的一处山坡上,发现了打斗的痕迹。

地上,树上,到处都是飞溅的血液。

顺着血液一路追寻,终于发现了三个同辈老兄弟的尸体。

老兄弟们履行了诺言,以残迈之躯,硬是护着妇人们,且战且退,拼死了三个年轻力壮,身穿护甲的贼兵。

战线拉长了好几里地。

可惜,贼人不止三个。

再往前走不远,又发现了几个妇人的尸体。

死的都是上了年纪的妇人。

铃铛娘和村里的一个年轻妇人却不见了踪影,一同失踪的还有小铃铛。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望着地上死尸横陈,却唯独不见了年轻妇人,再加上贼兵的武器盔甲都被扒了个精光。

七叔公哪里还推测不出事情的真相。

定是上山遇到了巡逻的贼兵,一番力战,终究不能以寡敌众,统统战死。

余下的贼兵,草草收拾了战场,杀死了年老色衰的妇人,将年轻的掳回山寨去淫乐。

七叔公失魂落魄的回到村里。

悔恨,自责,以及深深的无力感。

让他几乎完全垮了。

李明静静地听着。

愤怒到极点后,反而会异常冷静。

李明狠狠的撕咬着饼子,大口吐咽。

彷佛嘴里咀嚼的不是干粮,而是贼兵的血肉。

“惨呐!脖子都被砍断了,就剩一层薄薄的肉皮连着。身上被砍的跟血葫芦一般!

肚子上被捅了六刀,都快被戳烂了,仍然拖着一个贼兵同归于尽了!

最惨的是你十七叔公!浑身上下被射的跟筛子似的,却故意避开了要害,活活流干了鲜血而死!

都是好样的!都是好样的!没丢咱李家的脸!

我好悔啊!我对不住你们!当初为什么去的不是我!

你这老不死的,活着且有什么用呐!”

七叔公彷佛魔怔了一般,不断的重复。

似是在与人诉说,又似乎在自言自语。

“叔公!叔公!”李明声调平静。

见七叔公木讷的没有反应,口中道“得罪了!”

李明运足丹田力,舌绽春雷一声大吼“叔公!醒来!”

同时扬起手来,往七叔公脸上狠狠一拍。

“啪!”耳光清脆。

七叔公终于是回过神了。

“当务之急,是要先上山去救人!”李明肯定道。

“对!要先去救人!不仅要救人!还要报仇!”七叔公猛地站起身来,双目被仇恨灼烧得通红,就要往外面冲去。

“叔公且慢!”李明看着一副要吃人模样的七叔公,赶忙上前拦住。

不然他真怕这老头一个人拎着刀上山去送死。

望着七叔公不解的目光,李明赶紧解释道“七叔公可有办法救人回来?”

七叔公凄然一笑,道“我能有甚办法?无非是拼却了这条老命罢了!”

李明摇头,道“敌众我寡,硬拼是枉送性命!”

七叔公两手一摊,道“那你说怎的?”

李明略一沉吟,道“小子倒有几分想法,您老给参详参详。”

七叔公眼睛一亮,郑重道“愿闻其详!”

李明背着手,一边思考一边踱步。

“首先,我再确认一遍,主家那边派人来的及么?”李明问道。

“难!我早几日就派了你堂伯去给主家送信,不过从这到那山西晋阳,路途迢迢,何止千里之遥。

加上你堂伯年岁也不轻了,这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二十余日。”

(晋阳,今太原。李渊当时任晋阳留守。)

李明点点头,这也是在他预料之中。等主家那边派来救兵,黄花菜都凉了。

接着问道“那么如此,就只能靠咱们自己了!村里如今还能动弹的,老弱妇孺都算上,还能动员多少人?”

七叔公一阵苦笑,答道“咱村子本就不大,青壮都被强征去了辽东就都没得回来。

前阵逃兵洗劫杀了了几个抵抗的。

最近接二连三的又去了不少。

现如今,连刚会跑的娃子都算上也就剩二三十个,不过都不顶用。

再加上我跟你几个残废的叔公,满打满算也就这么些人了。”

祖孙俩都很默契的没有提去县城报官。

因为知道,报了也没用。

早在逃兵刚到那阵,洗劫村落,杀人泄愤的时候,七叔公就派人去县城报过官。

可惜,人走茶凉。

自从家主李渊去了晋阳镇守后,官职起起落落,原本对李家恭恭敬敬的县令就开始一反常态。

(这个时期的李渊几次被杨广罢官,又恢复。)

以贼兵狡诈,恐中调虎离山之计,不可擅离城池为由,一兵一卒都不肯调派。

往日里,看在李家的面子上,七叔公这武骑尉的虚职还能换来几分笑脸。

可现在大隋都快亡了,区区武骑尉算个屁!

后面几次去,竟然连面都见不到了。

况且,县令乃是江南人士,跟关陇世家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他哪管你关陇百姓的死活?安心捞钱才是要务!

如今,县城里天天城门紧闭,气氛紧张。

县令一门心思都在琢磨如何搭上薛举那边,更是不会派救兵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