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10章 穷书生笑农愚钝 自掩科场屡落第

第10章 穷书生笑农愚钝 自掩科场屡落第

青衫破履过田埂,嗤笑老农不识经。`[-我?的,书?|城@/′ @免)?费a*阅?:°读#

忽见榜文贴墙过,忙掩姓名低头行。

麦浪中的青衫影

芒种后的日头毒辣辣烤着麦田,李秀才拖着补丁摞补丁的青衫,从县城看榜归来。路过赵家庄时,见老农赵四正赤膊挥镰,汗珠子砸在麦穗上溅起金尘。李秀才捏紧袖中落第文书,忽然嗤笑:“莽汉终日只知俯首割麦,岂不闻‘书中自有千钟粟’?”

赵四直起腰,麦芒粘在古铜色脊背上,憨笑道:“这位相公,要讨碗水喝不?”李秀才却拂袖冷笑:“夏虫不可语冰!”话音未落,田埂湿泥钻进他露趾的布鞋,惊得他跳脚咒骂。

破砚台里的十年酸

这场闹剧传到村头茶棚时,货郎王二直摇头:“那李秀才的狂劲儿,得从他十六岁中童生说起。+小,说§宅μ? D?[更#^新1′·最ˉ@?全?+%”

当年红绸报喜的锣声震落李家茅屋的草屑,乡邻都说李家要出状元郎。谁知此后十年,李秀才年年背着一方祖传破砚赴考,回回名落孙山。昨夜他娘典当最后一只银镯,换来半刀宣纸,他却在醉仙楼赊账买酒,嚷着“天生我材必有用”。

此刻他袖中落第文书被汗水洇透,墨迹晕染处,“李茂才”三字糊成团黑云,倒像极了砚台里化不开的陈墨。

麦穗尖上的圣贤书

这场景让茶馆说书人想起《儒林外史》的周进。那老童生见到贡院号板便撞头痛哭,范进中举后竟喜极发疯。¨x~x,s/w!k_.¨c¨o·m!吴敬梓写得辛辣:“圣贤书读得越厚,脸皮反倒越薄。”

更绝的是《聊斋志异》里的《司文郎》。瞎眼和尚能用鼻子嗅出文章优劣,讽刺多少书生有眼无珠。蒲松龄叹道:“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到底是文章误人,还是人误文章?”

就连孔圣人也遭过这般尴尬。《论语》记载,樊迟请学稼,孔子冷脸道:“吾不如老农。”转身却对颜回赞不绝口。可见圣人心头,也藏着捧高踩低的影子。

锄头柄上的警世言

村塾先生有柄祖传戒尺,刻着“知之为知之”。李秀才曾讥笑:“迂腐!”却在某个雪夜偷摸戒尺,对着月光照见背面小字:“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那夜他梦见自己变成麦穗,被老农赵四握在掌心。赵四笑道:“这穗空瘪,倒是相公文章——看着饱满,搓开尽是秕糠!”惊醒时冷汗浸透褥子,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恰是四更天——往常这时辰,赵四已下地除草。

田埂边的顿悟

处暑清晨,李秀才鬼使神差走到赵四田头。见老农蹲在地里摆弄几株病苗,竟脱口道:“此苗叶泛黄斑,当除之免害良株。”

赵四却摇头:“这是早霜打的,根茎还壮实。”说着小心培土,“好比人遭了挫折,哪能说弃就弃?”

李秀才如遭雷击。怀中落第文书突然滑落,被风卷进麦田。赵四拾起扫了眼,笑道:“我虽不识字,却看得出这是好纸——裁成小条糊窗户,冬夜读书不透风。”

麦香熏染旧青衫

寒露那日,李秀才帮着赵四收麦。镰刀划破掌心时,赵四扯下衣襟给他包扎:“读书人手金贵,该使巧劲儿。”

夕阳西下,李秀才瘫坐麦垛上,看赵四用麦秆编蝈蝈笼。老农粗糙手指翻飞如蝶,竟比他在书院练的蝇头小楷还灵动。忽听赵四道:“早年我也念过两年私塾,先生说我‘字如春蚓,文似秋蛇’,索性回家种地实在。”

晚风裹着麦香拂过,李秀才忽然发现:赵四家土墙上,用木炭写着《悯农》残句——字迹虽歪斜,却力透泥墙。

青衫虽破知耻勇,麦浪翻滚见真章。

莫笑田舍无大志,弯腰方识地宽广。

这袭落第青衫,遮住多少文人的傲骨?李秀才的破砚台,赵四的麦秆笼,周进的贡院号板……乡野麦浪间,每株稻穗都是面照妖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