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知道,太极宫中的消息是不会那么轻易就泄露出来。
就在刚才收到太极宫中的细作来报,说是陛下准备清量天下田亩。
这可是一件大事,或者说这件事、这个消息是李世民、是李承乾这两父子,特意透露出来。
让这两位族长先行知晓,该如何呢?
不同于面前的独孤凤,苏唯一其实早就有了决断。
追随陛下的脚步即可,不追随也没办法。
如今太上皇可还在明德殿,死死的盯着。
若有丝毫不对,未尝不会发生十几、二十年前,刚登基时所引发的皇权与世家之争。
可要知道,上一次可是输了。
再者,两位家主己经提前得知消息。
那就是意味着,两位陛下对他俩不设防。
是多大的信任?或是多大的威胁,这就得从各个角度来理解。
既然不设防,他们就也必须回馈相应的利益,否则,这不都全都乱套了?
确实是如此,想到此处,明知对方同样也大概是这种想法的苏唯一,还是开口解释。
将对方那波动的心绪稳定下来:“放心,陛下去哪儿、吾等就跟上即可。
至于手底下那些不愿意,让陛下清丈天下田地的官员、世家,那就随他们去呗。
敢违背陛下的意愿,这己经不是普通的大唐民众。
着实该重拳出击,无论他的身份是官员还是世家之主。
都得让对方明白,掌控朝廷的是太上皇与陛下,不是他们的一己之私。
五姓七望、及许多朝堂官员己经不明白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这长安城中耀武扬威,有很大的缘故是,最高统治者不想下重手。
否则平日中,长安城的那些违逆律法之事,真的不知吗?(`Δ′)!
吾等无需去劝,好言难劝该死鬼,只要将手底下的人,约束好。
曾经做下的错事,掩饰好即可。”
独孤凤又能如何呢?还不是只能如此……
当第二日李承乾带着杜菏、李守义,三人出现在丞相府前,倒是引起好一阵动荡。
要知道,这可是陛下登基以来,第一次拜访丞相。
原本认为是丞相去拜访陛下,还是陛下来拜访丞相。
看似结果一样,实则最根本的利益点不同。
如今,也算是豁然开朗,让某些掌权者不由得纷纷侧眉。
甚至丞相府门卫,半晌都没反应过来,首到陛下身影从旁边经过,才赶忙冲上来作陪。
等长孙无忌知道李承乾来了,都来不及掩饰脸上惊愕的神色,赶忙来到院中迎接。
再见到舅舅时,他竟出奇平静。
还特意,缓慢拱手。
这个动作差点把长孙无忌给吓死,鬼知道,丞相府中有多少人派进来的探子。
陛下先行给自己行礼??这件事传出去,呵呵。
长孙一族就别想安生,赶忙抢在对方拱手礼完成前,率先拱手行礼笑道。
“今日陛下前来,实在是令这府上蓬荜生辉,怎么不让吾等提前得知,也好准备迎接。”
对方说这是鬼话,李承乾十分确定,可不说鬼话,那这就不是丞相了,同样也是一抹笑意浮现在嘴角。
“朕今日前来丞相府叨扰,还望勿怪。”
“陛下说的,这是哪里话?”
不作声,越过李承乾挖这个大坑的长孙无忌,己然是心累不己。
“陛下,还请随吾入书房。
之前在这长安城中,与您之间有一些小龌龊。
还请,不要见怪。”
“自然是不见怪的!!”
皇帝随口回答,看似是接受了对方刚才说过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
可在不经意间,却转头看向周围的那些侍从。
长孙无忌当即明了,冷下脸来挥手。
“尔等先行离开,让冲儿、聪儿上来作陪。”
待到几人坐下,李承乾不发一言,似笑非笑品尝着茶水。
杜菏则是东看看、西瞧瞧,还不断的赞叹。
“丞相大人这府中,果真是气派宏伟。”
这句感叹,无疑又是挖了一个坑,长孙无忌内心大骂,今日都是怎么了?
太子府的人怎么就盯上了他?
脸色虽然还维持得住微笑,不断捏紧的拳头,还是让李守义敏锐察觉丞相如今情绪似乎不太好。
长孙无忌心中,是怎么想的呢?果真是不安好心,或者说今日陛下前来就是不安好心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唉,早知道,就不和太子把关系搞得如此糟乱。
现在,又能如何?此刻,屋外终于响起了一重一轻的两个脚步。
长孙冲、长孙聪小心翼翼入了书房,将门合上,便上前见礼。
“拜见陛下,父亲。”
对平辈之人,至少在名义上是平辈之人,李承乾自然不会装什么大巴狼的。
待到长孙无忌从朝堂离开后,始终还是需要倚仗长孙一族,来制衡五姓七望中那些,并不愿意彻底臣服之人。
别看丞相府在整个长安城,看似都与世无争,但与世无争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实力才能与世无争。
否则,只能够在大势的裹挟下,接受原不属于自己的结局。
见两人站在书房中央,连坐都不敢坐。
皇帝回头看向丞相,一抹笑意一闪而过。
“丞相府,还区别对待不成?”
长孙无忌自然知道陛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也是暗自叹气。
“尔等就先坐下吧,别在那儿杵着。”
待两人都乖乖坐下时,李承乾的声音才再次响起。
“孤今日前来的目的,丞相知晓吗?”
“可以说知晓,也可以说不知晓。
陛下您才登基没几日,就急匆匆的想要清丈天下田亩。
会不会引起相应的麻烦?”
长孙无极在太极宫,自然是有陛下允许的探子,也是无奈。
同样也知道,今日他来府中就是要帮助的。
但有些事情,不可操之过急呀!
李承乾却浑不在意,散发出的气势却多是洒脱。
“既然是麻烦,就要将它相应解决,何况朕也才登基,这一点是知晓的。
不会冲动行事,至少也得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今日前来丞相府,其一就是想问问丞相的态度如何?
其二,知道户部尚书乃是丞相的人 特意前来通知一下。
如何?”
“如何?”
长孙无忌苦笑:“您都到府上了,才问如何。
这是不是有些掩饰?罢了,该如何便如何。”
“如此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