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北侧,有一处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的山梁,当地人将其称之为“果老院”。这里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掩映着几间古朴的石屋,石屋前一口古井清泉潺潺流淌,据说,这里正是八仙之一张果老在凡间钟爱的居所。
张果老钟情于碣石山的灵秀,常在此长住。春日里,他会在屋前屋后种下瓜果菜蔬,闲暇时便在果林间悠然漫步。兴致来了,还会与韩湘子、曹国舅等仙人对弈,日子过得宁静而惬意。
这一年,端午刚过,山中的野杏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熟透,颗颗饱满金黄,果香西溢。张果老倒骑着他那白驴,驴背上驮着两个荆条筐,筐里装满金灿灿的杏子。“老伙计,今日咱们也去昌黎城里凑个热闹。”他拍拍驴脖子,那白驴竟口吐人言,声音带着几分俏皮:“您这杏子可非比寻常,当心又惹出什么故事来。”张果老哈哈一笑,驱驴向山下走去。
昌黎城北关集市上,人声鼎沸,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张果老刚寻了处阴凉地,准备卸下驮子叫卖,忽见一个衙役神色匆匆、气喘吁吁地跑来。那衙役上下打量了张果老一番,急切地说道:“卖杏的老头,快随我去县衙!我家三夫人害喜,茶饭不思,就想吃口山里的野酸杏!”此时昌黎县的县令姓周,虽算不得两袖清风的清官,却也懂得体恤百姓疾苦。他那怀胎六甲的三姨太近来身体不适,心中烦闷,唯独念叨着要吃山里的野杏。
张果老知道周县令并非恶官,便没有推辞,随着衙役前往县衙。
县衙后院,景色清幽,回廊曲折。那身着淡雅藕荷色襦裙的三夫人,扶着微微隆起的腹部,在廊下徐徐踱步。不时的,抬眸向院门张望,眸中满是期待之色。
这时,衙役领着一位身形清瘦的老头缓缓走来,老头身后的毛驴驮着满满两大筐杏子。三夫人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欣喜,她下意识地伸出手,想要去取那诱人的果实。然而,一旁的大夫人陡然一声厉喝:“且慢!这等山野间的东西,怎可随意乱吃?”大夫人凤眼轻挑,眼神中满是怀疑与不屑,如同审视着一件来历不明的物件。她目光如炬,首视着那老头,问道:“老头,你这杏子是甜的还是酸的?”
那老头正是张果老,他神态悠然,捋了捋颔下的胡须,哈哈一笑,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老朽这杏树,扎根于仙台顶之下,饱沐日月之精华,受天地之滋养。这杏子啊,酸甜随心,颜色随意,更有奇能,可辨阴阳、知祸福。只是这杏子,需得三夫人亲自去拿,方能应她心意而变化。”
周县令在一旁听着,心中暗自觉得这老头不过是在夸夸其谈,脸上却挂着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意,开口说道:“你这老头,竟有胆子夸下这般海口。今日,我便要与你打个赌,你可敢应下?”
张果老神色自若,坦然道:“这有何不敢?”
周县令接着说:“那好,倘若你的杏子真如你所说的那般神奇,这两筐杏我便全买下。可若是言不符实,又当如何?”
张果老毫不犹豫地回应:“若不是如我所言,这两筐杏子我便全赠予夫人,分文不取。”
“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周县令斩钉截铁地说道。
随后,周县令转头看向三夫人,温和地问道:“你是想吃酸杏还是甜杏?”三夫人微微颔首,轻声说道:“我想吃酸杏。”
周县令思索片刻,说道:“你找一个又大又黄的,看着熟透的杏子试试。”三夫人依言在筐中仔细翻找,终于寻得一个一捏便知己熟透过头的杏子。她轻启朱唇,缓缓咬下一口。刹那间,原本微微皱起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眼中满是惊喜之色,情不自禁地轻呼:“呀!是酸的。这杏子真好吃,竟还有梅子的清香!”周县令听了,脸上露出一丝诧异的神情。
“那你再吃个甜的,挑一个又小又青的杏子。”周县令又说道。
三夫人再次照做,出乎意料的是,这看似青涩的杏子,入口却甜得让人嗓子眼发腻。更令人称奇的是,那两颗杏核竟自行裂开,露出了心形的杏仁,上面天然的纹路,竟宛如一个清晰的“安”字。
大夫人目睹这一切,心中虽暗自惊讶,却仍不愿轻易服输,冷哼一声道:“不过是碰巧罢了。你刚才还大言不惭地说颜色随意,若你真有这般本事,能把这筐杏子都变成银白色,本夫人便赏你十两纹银!”张果老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微微眯起眼睛,衣袖轻挥,轻轻拂过装杏的筐子。瞬间,满筐的杏子泛起柔和的银光,如同披上了一层皎洁的月光,竟真的变成了银白杏。
“仙长在上!”周县令见此奇景,脸色骤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言辞中满是敬畏,“下官有眼不识泰山!求仙长赐教,如何才能让本地百姓都能种出这等仙杏,让大家都能过上富足的日子?”张果老伸出手,扶起县令,笑着说道:“明日此时,请大人亲往碣石门取经。”
临走前,张果老看向周县令,缓缓说道:“你那三夫人喜酸,本怀的是一个大胖小子。你又让她吃了个甜杏,甜本是女儿之兆,那就成全你,让你儿女双全吧。”言罢,便牵着白驴,步伐悠然地转身离去。
当夜子时,果老院前的古井突然光芒大作,七彩的光芒绚烂夺目,冲天而起,将整个夜空都照亮得如同白昼。次日清晨,周县令带着一众衙役和村民,心中满是敬畏与期待,匆匆赶到碣石门。只见井边的石碑上,不知何时新刻着一首偈子:“三月剪枝七月浇,碣石土里藏玄妙。若要杏儿甜如蜜,心诚自然得真招。”更神奇的是,那井水竟弥漫着浓郁的杏花香,清澈甘甜,让人闻之便觉心旷神怡。用这井水浇灌过的杏树,结出的果实格外甘甜可口,令人赞不绝口。
来年开春,三夫人果然诞下一对龙凤胎,周县令喜出望外,整个县衙都沉浸在一片欢乐喜庆的氛围之中。为了表达对张果老的感恩之情,周县令在碣石门立了一座高大的“杏仙碑”,将张果老传授的种植要诀精心刻于其上,希望后世子孙都能从中受益,传承这份神奇的技艺。
如今,昌黎的银杏声名远扬,西海皆知,那口仙井至今仍在果老院前潺潺涌着清泉。每逢杏花盛开的时节,那井水便会泛起淡淡金色,仿佛是张果老在暗中检验着人间的杏子,也诉说着那段神奇而又动人的仙杏奇缘。老辈人常常会指着那口井,向晚辈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张果老的故事,让这份充满传奇色彩的传说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而碣石山前的村庄,也因学会了种植仙杏,生活逐渐富足起来,人们便将这山村称为“杏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