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考生一进门就显得与众不同。~8*6-z^w^w^.`c*o`m*
他看起来格外从容,完全不显紧张。
一个人是否紧张,从他的姿态和神情就能看出来。
这位考生不仅放松自如,还坦然地直视所有考官。
“学生方孝孺拜见诸位考官。
”
随着方孝孺恭敬行礼,他的面试正式开始。
这位考生正是胡惟庸身边的常客方孝孺。
他最初并未打算报考礼部,但既然过了线,就决定试试。
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踏入考场前得知仅两名竞争对手时,他就已经占了便宜。
胡大老爷在朝中地位极高,连他这样的人都不再有官员滤镜,更别说普通的礼部官员了。
几个月相处下来,方孝儒已能从容应对考官的各种提问。
他表现得镇定自若,举止优雅,令在场官员十分满意。
此外,方孝儒曾在大明周报社任职,而该报社正是由礼部管理,内部员工大多来自礼部。
他在报社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这些知识对其他考生而言难以企及。
正是凭借这段经历,方孝儒在回答专业问题时显得尤为出色,甚至让考官们思考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因此,他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
归根结底,这都要归功于他自己的努力。
方孝儒虽木讷古板,却绝非愚笨之人。
平日听闻礼部同僚谈论经验时,他会下意识地记住。
之后,他不断总结归纳,将他人的经验化为己有。
加之近几个月跟随胡大人身边,常在闲聊中求教一二,仅从胡大人随口提及的只言片语,便足以让他反复思索。
如今拿出这些心得,自然能令许多人震惊。
张筹对此颇为满意,虽然人数不多,但质量很高。
若这年轻人日后仕途顺利,自己也能因识人之明而受赞誉。
想到这里,张筹的笑容几乎按捺不住,随即问了最后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孝儒,为何选择报考礼部?”
方孝儒略作沉思后拱手回答:“学生报考礼部,皆因胡大人在此部门。
学生愿追随胡大人的步伐,为大明效力。
”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惊讶地看着方孝儒。
从未见过如此公开表达对胡大人的崇拜之人。
而且,看起来对方是真心实意的。-零\点~看_书\ .更¢新.最/快?
这话虽让人意外,却也无可厚非。
毕竟只是想要效仿胡大人报效国家罢了,也不能说成是结党营私。
更何况,像这样的年轻人,恐怕送上去都会被认为资历尚浅。
礼部尚书张筹对刚离去的方孝儒评价颇高,但很快他就陷入了尴尬。
短短半个时辰,三人的面试便结束了,这让张筹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皇帝还在后堂看着。
而另一边,朱元璋看到方孝孺离开后,意识到礼部的面试已经结束,感到十分意外和不满。
他命令宋利去调查为何礼部如此冷清。
朱元璋的强势指令让宋利不敢多言,立刻安排锦衣卫去查明情况。
与此同时,礼部官员们因为皇帝突然造访而紧张不安,只能不断提供茶点伺候,却无人敢询问究竟。
当然,身为礼部的实际负责人,别人或许可以回避,但张筹却不行。
他只能一脸愁容地坐在旁边。
那种感觉,就像坐在针毡上,又像喉咙里卡着鱼刺,背后还像被芒刺扎着一样难受。
还好不到半个时辰,张筹的救命恩人毛骧终于出现了。
“参见皇爷!”
朱元璋看着急匆匆赶来的毛骧点点头:“说说,查得怎么样了?”
毛骧看了一眼端坐着一言不发的张筹,见朱元璋没有其他表示,这才开口说道:
“皇爷,经我调查,这件事的根源还在胡大人身上。
”
“据暗探对现在正在其他部门参加考试的学生直接询问,这些学生都表示,他们之所以不报礼部,就是怕今天的面试有胡大人在场。
”
“之前科举考试和招官考试中的两次笔试,已经让这些学生对胡大人的名号心生畏惧。
”
“所以,他们宁愿去别的部门竞争,也不愿在礼部遇到胡大人而落败。
”
“这是暗探的谈话和询问记录,请皇爷过目!”
说完,他从怀里掏出厚厚一沓记录,双手递给了宋濂,再由宋濂呈递给朱元璋。
看着手中白纸黑字的记录,以及毛骧刚才的话,朱元璋顿时哑口无言。
他粗略翻了几页后,无语地看着毛骧问道:
“为什么惟庸的名声会这么差?”
“惟庸也没做什么招人怨恨的事啊。*w.a,n_z\h?e,n¢g?s¨h-u/k′u\.!c′o?m~
”
毛骧苦笑着点点头。
“胡大人虽然偶尔旷工,但办事确实让人无可挑剔。
”
“学生们抱怨,无非是因为胡大人出的题目太难罢了!”
朱元璋脸色凝重地点点头。
沉思片刻后,突然转向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张筹问道:
“张爱卿,你怎么看?”
张筹万万没想到,自己安坐此处,突然间竟有天大的麻烦从天而降。
但他毕竟也不是毫无准备之人,略作沉思后,便恭敬地回答道:
“回陛下,臣以为,胡大人主持科举时,或许命题方面有些需商榷之处。
”
“然而此次官员选拔,确无任何可指摘之点!”
“至少以礼部及其他部门来看,此次招考对各衙门帮助极大。
”
“无论是招考流程还是试题设计,胡大人都赢得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
朱元璋听罢,默默点头。
在他心中,此事在胡惟庸这里显然是毫无问题的。
经张筹如此一说,更是深信无疑。
开玩笑,胡惟庸此举分明是在为国家选拔人才。
至于那些考生的抱怨,不过是他们自身学识浅薄罢了。
若真像刚才那位姓方的考生一般,又怎会无法通过考试?
想到今日见到三位考生的不同表现,朱元璋彻底打消了找胡大人为此事辩解的念头。
既然你能为我朱家效力,就得接受偶尔的小挫折!
与此同时,礼部后堂中君臣几人正在为胡大人的声誉出谋划策。
而这位胡大人本人却几乎忘记了面试的事情。
实在因为教坊司那边实在太有趣了!
胡大人本就爱玩,而且还是个擅长玩乐的人。
仅是一个“选秀”的改良版本,就让教坊司的收入猛增。
此刻,他正坐在二楼最佳位置的包厢内,由众多花魁服侍,笑得合不拢嘴。
至于面试?
呸!
我上辈子吃尽苦头,好不容易重生一次还想继续辛苦?那岂不是白活了?
摆!
摆个头!
还真是的,胡大老爷一旦乐起来,就搞出了不少新花样。
而且,他不只从来消费的人那里找乐子。
他是什么身份?
前朝重臣,太子都要叫他伯父的权臣,还是身边美女环绕的中年**人物。
不在这教坊司**作乐,岂不是白来了?
有意思的是,有些放松教坊司的规定,别人碰不得,他却能轻松改动。
不是直接放人,而是让人看到一点希望。
胡大老爷一句话,别说教坊司的小官,就连礼部的官员都不敢多嘴。
结果呢?虽然他在教坊司日日醉生梦死,名声却越来越好。
不少女子看他中年帅大叔的模样,眼睛都直了。
正当胡大老爷乐在其中时,沉默已久的系统突然蹦了出来。
【恭喜主人享受生活,特赠全身修复一次!】
【请继续努力,乐此不疲!】
胡大老爷差点被这系统气笑。
系统你个家伙,也学会凑热闹了?
()
------------
第三340章谁是傻子
人不是机器,却又像机器。
打个比方,人就是一台精密仪器,需要用尽心力维护。
随着频繁使用,它会逐渐磨损,何况还有各种突发状况。
特别是像胡大老爷这样的人,喝酒、熬夜、纵欲,各种不良习惯全占。
---
文中名字保持不变,部分内容因敏感词调整为"大被"。
那磨损程度远远超出常人想象。
胡大老爷原本以为要到七八十岁才能获得类似延寿的机会,却没想到人生总有意外之喜。
看看,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好处。
感受到浑身暖洋洋的,仿佛卸下重负般的轻松,胡大老爷毫不掩饰地当场**发出声音。
这声音让站在他身后的花魁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的手。
有这么舒服吗?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第二天,结束的官员招考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谁谁谁的表现让考官拍案叫好;
谁谁谁在面试时紧张得说不出话;
谁谁谁面试时闹出了笑话!
可以说,胡大老爷设计的这个招考机制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无论是在街巷还是官府内,都在谈论这件事。
因此,三人报考礼部的消息不胫而走。
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众人的兴趣。
什么?只有三个人?
难道礼部不招人了吗?
百姓们充满了好奇。
但再一打听,众多考生笑着意味深长。
最后还是有人忍不住,道出了原因。
“你们想得太复杂了。
”
“刚才那位大叔说的话,差点让我们想到阴谋诡计。
”
“其实很简单!”
“我们不去考礼部,只是不想跟胡相走得太近罢了!”
“没办法,胡相威望太高,我们惹不起,只能避开。
”
“哈哈,没想到我们虽未商量,但想法竟如此一致!”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更加困惑了。
“胡大人真的那么可怕吗?”
学子苦笑着点头。
“说实话,提到胡相的名字,我至今仍心生寒意!”
“去年我参加过胡相主持的恩科,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依旧不寒而栗。
”
“我不敢自称才高八斗,但也算努力学习了。
”
“我的老师也曾说,一甲可能靠运气,但至少三甲是稳拿的。
”
“可结果呢,我被胡相几场考试折磨得连会试的资格都没了!”
“各位,若换成是你,你会不会害怕?”
“像这样的遭遇,可不止我一人,我这次认识的不少师兄也是这样挺过来的!”
听至此处,众人终于明白了“胡惟庸”这三个字在考生心中的分量。
然而,有人却不以为然地反驳:“难道你们都要避开胡大人吗?!”
“大家不都一样吗?又不是只有你吃亏,或许礼部报名人数少反而是好事呢?!”
学子并未生气,毕竟这些人都是乡邻,看着他长大的街坊。
若当场翻脸,日后他在村里的名声可就毁了。
于是,他耐心解释道:
“各位没经历过胡相出的考题,无法体会我们的辛酸。
”
“做其他人的题目,即便做不出,我们也只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之后再努力三年继续挑战便是。
”
“但胡相的题目,会让你做完后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笨到了极点。
”
因此,凡是追求稳妥的人都不会冲到礼部去直面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