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155章 见到这种散漫的人就厌烦

第155章 见到这种散漫的人就厌烦

看着胡大老爷脸上似有不满的表情,朱元璋感到十分迷茫。′i·7^b-o_o^k/.*c.o\m′

自己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卑微?为何要低声下气地求人?

这一切都要怪那个该死的李善长。

若不是他,自己何必非要依赖胡大老爷一人?朝堂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一团糟。

如果还有其他可用之人,何必要勉强胡大老爷出马?

刚从谨身殿离开的胡大老爷心情同样不好。

娘的!一时大意又被老朱算计了。

什么朝中无人可用,什么朱标分身乏术,全是借口罢了。

说到底就是让自己去背黑锅。

虽然朱标确实忙碌,但官场调整这么大,完全可以由礼部负责,朱标只需挂名即可。

每隔三五天,朱元璋都会听听汇报,然后该表扬的表扬几句,该批评的直接骂个痛快。

这些事情加在一起,恐怕连半个时辰都不到。

难道朱标连这点时间都挤不出来吗?

哼!

别否认这种方式不行!

至少胡大人就是这样处理事务的。

就连上次的科举,他也这么做了,也没出什么大事,为什么到了朱标这里就不行了?

说到底,还不是老朱在算计自己!

这个毕登就看不得自己闲着!

真是晦气!

朱元璋好不容易安抚了胡大人,自然要立刻放出风声。

他可没忘记初衷,就是要借此事压制废除丞相制度引发的争议。

不到第二天,宫中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应天府。

“无需参加科举,只要通过朝廷的考核选拔,就能成为官员!”

这消息一出,立即成了全城热议的话题。

不必科举?

这太好了!

无数人开始千方百计地打听具体细节。

毕竟,科举考不上的大有人在,竞争不过那些才子也很正常。

但如果只是场考试,为什么不试试呢?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传出,特别是礼部官员发布的圣旨内容,更是掀起了热潮。

招聘人数众多!

职位覆盖六部及各衙门!

应天府衙以及其他地方都有空缺!

具体的考试内容未知,但不少官职已对外公布。/t^a+y′u¢e/d_u·.·c/o-m-

人们互通消息后,总算了解了这次招考的概况。

李善长案牵连甚广,惩处严厉,致使现今基层官员严重短缺。

因此,此次招考才开放如此多职位。

以往科举即便上榜,若运气不佳还需在吏部等待空缺。

只有少数能即刻进入翰林院,再过几年才有望调至六部任职。

如今不仅无需与科举精英竞争,且录取名额众多,这无疑是天大的喜讯。

并非人人都具备坚持科举的决心与实力,对许多人而言,哪怕是个九品小官或不入流的吏员都是难得的机会。

相较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这一政策对大多数官员更为重要,毕竟他们中几乎无人有机会成为丞相,也鲜有人能与之攀亲带故。

然而,这次招考为他们的门生故旧提供了尝试的机会,这么多岗位总能找到适合的。

尤其那些不受待见的子侄,终于不用再为他们的前途担忧。

能正经考取,未来之路也会顺畅许多,虽不及科举出身的官员,但对于没有能力的子弟来说,这是更好的选择。

消息灵通者或有一定人脉的人,都开始关注此事。

随着礼部正式公告发布,学子、家长及官员们既欣喜又无奈。

好消息传来,朝廷这次招考不仅真实可信,而且名额众多,多到让人应接不暇。

这意味着这次考试的机会相当大!

然而坏消息是,据正式公告显示,这次考试的主考官竟然是胡大人。

这可真是令人头疼!

稍微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上一届的科举考试中,胡大人是如何折磨那些考生的。

直到现在,许多考生只要提到胡大人的名字就紧张得头皮发麻。

如今,一场面向清白家庭的基层官员选拔考试,竟然由胡大人担任主考官。

难道朝廷不怕最后没多少人能通过吗?

得知消息后跃跃欲试的考生们此刻都开始犹豫了。

这考试,还要不要参加呢?

()

------------

胡大人再次来到皇宫。

尽管他的脸色不太好,几乎写满了不情愿,但他还是来了。

没办法,有些事情只有朱元璋能决定,如果自己提前安排好一切,到时候这个老毕站出来反对,那岂不是白忙活了?

所以,不管胡大人多么不愿意,他必须来。-s¨o`s,o/s¢h′u~.+c,o,m\

走进熟悉的皇宫,看到那些低眉顺眼、小心翼翼的宫女和太监,以及宫中的严肃氛围,胡大人毫不在意。

毕竟太熟悉了。

这就像在后世的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十几年做到高管一样,他会因为去别人眼中的“庄严、肃穆”的公司总部而感到紧张?

开什么玩笑!

他不过是个打工的罢了,这里也只是一些房子,没必要太紧张!

胡大老爷只是一名领薪办事之人,哪会有这么多心思。

于是,他一脸坦然地走向谨身殿,看到早已得到消息、站在殿外等候的宋利,便懒散地挥了挥手。

“老宋,陛下有空吗?”

“有些事要和他商议。

即便宋利已多次见到胡大老爷将宫中视作自家般自在,仍难以完全适应。

看着胡大老爷晃悠着走进来,毫无其他官员的谨慎之态,大摇大摆地上台阶来到自己身边,宋利苦笑着拱了拱手。

“胡爷,在您面前我虽是宦官,无须拘礼,但您在陛下面前为何不能恭敬些?”

“若被他人瞧见您的这般模样,不知会如何议论。

胡大老爷听后惊讶地瞪大双眼。

“老宋,这是何意?”

“我哪里不恭敬了?”

“自入宫以来,我一路规矩,既没喧哗,也没涉足不该去之地。

“再说,我在陛下面前还不够恭敬?”

“您难道不了解我的性子?”

“我刚接了个新差事,还不算恭敬?”

宋利一听对方反驳诸多,顿时慌了,连忙摆手说道:

“是我错了,您恭敬便是,快请进吧,陛下早说过,您来了无需通报直接进去。

胡大老爷满意地点点头。

这才合适。

为老朱家效劳时,若连基本的礼遇都没有,岂不太令人寒心。

对宋利随意拱了拱手后,胡大老爷提起衣摆大步迈向殿内。

谨身殿中,老朱依旧坐在御案后批阅奏折。

“臣胡惟庸拜见陛下!”

“嗯,进来吧,赐座,宋利,泡茶!”

朱元璋对胡大人毫不拘束,连头也没抬,直接吩咐起来。

胡大人更是一点都不客气,别人赐座时都是小心翼翼地坐着,而他却毫无顾忌,一屁股坐下,还顺**代宋利,让他泡浓些茶。

等胡大人喝了两杯茶后,朱元璋手头的事才告一段落。

他看着胡大人自顾自让宋利送上点心,忍不住皱眉。

“惟庸,今日特意来找朕,可是有何要事?”

胡大人点点头:“确有一事需陛下决断。

“这次考试定在何时合适?毕竟天下之大,各地考生进京也需要时间,但若间隔太久,又会影响朝廷运作。

此事重大,臣不敢擅专,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听后恍然大悟,难怪胡大人来找他,这事确实不便由旁人决定,最终还是要靠他的圣旨昭告天下。

他沉思片刻,犹豫地说:“惟庸,不如定在三个月后如何?”

“以八百里加急传旨,给学子们一些准备时间,三个月应当够了。

胡惟庸微微拱手。

“既然如此,请陛下尽早下旨。

“礼部那边熟悉流程,学子们的确需要时间准备。

显然,胡惟庸对考试的具体安排并无太多想法。

老朱说何时便何时,我无所谓。

朱元璋看着胡大老爷满不在乎的模样,无奈地摆手示意他离开。

见到这种散漫的人就厌烦。

虽然办事顺利,茶点也享用过了,但胡大老爷确实不想久留宫中。

随意拱手告退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看到胡大老爷那副如在自家般张扬的背影,朱元璋先是一怔,随即轻笑几声,继续埋头工作。

次日,朱元璋下达的圣旨正式公布,朝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基层官员。

各地人士闻讯纷纷赶往应天府。

教坊司内,方孝孺笑着问胡大老爷:“胡相公,我虽已入职但无品无级,能参加此次选拔吗?”

胡大老爷一听就明白方孝孺的想法了。

显然对方认为教坊司职位低微,不是正经官职。

胡大老爷意味深长地盯着方孝孺,让对方感到不安。

其实他在思考,方孝孺一向是正统儒家**,为何现在也想绕过科举直接做官?

()

------------

对于方孝孺想参加选拔考试的想法,胡大老爷并未阻止。

他将方孝孺带到报社,又安排到教坊司,不过是念及从前同游青楼的情谊。

当然,也有一点为家族长远考虑的意思。

然而,以胡大老爷现在的身份地位,怎么可能阻止方孝孺追求仕途?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胡大老爷突然有了一个有趣的念头。

方孝孺如今为了做官竟愿意放弃科举之路,这是否意味着在他心里,做官比学问更重要?这消息实在令人振奋。

胡大老爷仔细打量方孝孺后说道:“想考就抓紧准备。

这次考试对你们来说是个好机会,只要通过,很快就能任职。

毕竟谁都明白如今大明多么缺人才。

你的能力不错,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好好把握吧。

听到这话,方孝孺激动地连连点头。

他之所以参加选拔考试,正是看中了能绕过科举,这至少能节省三年时间。

若是运气好,或许改变一生。

胡大老爷不知道的是,原来的方孝孺绝不会做这样的选择。

凭他原本自负、固执的性格,绝不会接受这种所谓的“捷径”。

东华门外唱名才是真男儿!

不过现在嘛?

为了官职,竟然打算直接走捷径了!

很好!

真的很好!

胡大老爷素来爱看热闹,见此情景岂会无动于衷。

他对方孝儒若没了那份古板劲儿后会有什么表现也颇为好奇。

快点开始吧,他可等着看戏呢!

不只是方孝儒,随着朱元璋的圣旨颁布,无数学子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他们或在书屋里埋头苦读,或因科举失利在家休整。

历史上那种死板的读书人毕竟少见,多数学子并不真心喜欢四书五经。

谁能真的觉得死记硬背是件有趣的事?不过是为了做官罢了。

现在好了,一次考试就能直接成为正式官员,绕过繁琐的科举流程,这谁能不心动?

这次放出的职位很多,连六部衙门里的低级吏员都争抢不已。

如今放出的可是正式官员,能不动心才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