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择

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择

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择

看着额头直冒汗的父亲,朱标也是心有戚戚。辛捖本鰰栈 已发布罪辛彰结

竟然想着把官吏的培训权交给民间,差点就酿成大错了啊。

“我觉得这个观政期的建议非常可行,爹你以为呢?”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马钰有一句话说的好,培养官吏的权力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

“他能说出这句话,足见是真的没有藏私。”

“以后不用再刻意去追查他的身份了,把那些人手都抽调去查财税吧。”

朱标有些惊讶的道:“您不想找到他背后的家族了吗?”

朱元璋摇头道:“你真以为他背后有个庞大的家族吗?”

朱标更加震惊:“啊?”

朱元璋说道:“我们派人查了一年,没有丝毫的线索。”

“如此庞大的家族,就算经历战乱又怎么可能被消灭的如此干净,连一点痕迹都不留下?”

“锦衣卫的人调查过,他五年前就已经在徐州乞讨了,当时才八九岁。”

“就算他从娘胎里就开始学习,这么短的时间也不可能学到如此多东西。”

“更何况五年乞讨期间,他又怎么可能忍得住,不用学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朱标逐渐冷静下来,但随即更多疑问生出:

“那他的学问是从何而来?”

朱元璋摇头道:“不知道,恐怕他自己也无法解释这个问题,所以才编造了一个家族和一群长辈出来。”

朱标依然不敢相信:“编造?”

朱元璋说道:“我们平时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如果牵扯到某位长辈。”

“都会说这和我二伯、四叔、五叔……有关系。”

“你仔细想想,他只说自己的长辈如何如何,却从来都不说具体是哪个长辈。”

朱标疑惑的道:“为什么?”

朱元璋笑了笑,道:“因为他怕编造的谎言太多,哪天自己都忘了哪句话是哪个长辈说的,不小心露馅了。”

“所以干脆就只说是长辈说的,这样永远都不会露馅。”

朱标恍然大悟,但还是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可一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重复的问出了方才的那个问题:

“您真的就不关心,他的学问是从哪来的?”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我也想知道,但除非他自己开口,否则注定是无法查到了。”

朱标犹豫了一会儿,说道:“要不我直接去问问他?”

朱元璋失笑道:“你的头今天怎么这么不灵光了,他要是肯说还用编造一个不存在的家族吗?”

朱标有些泄气:“那怎么办,就这样不管了吗?”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只要他这个人是真的,只要他的学问是真的,只要他肯将学问用于大明,就足够了。天禧小税王 追醉鑫璋节“

朱标皱眉道:“可我总觉得有些不放心。“

朱元璋说道:“以前我也担心,每天都在想他的用心,想他背后的人是不是在算计大明。”

“但接触这么久,他确实没有任何异动。”

“对自己的知识也从来都不吝啬。”

“遇到问题,也不是告诉我们该如何做,而是从头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而且他也一直在帮我们强化对国家的掌控。”

说到这里,他忽然苦笑道:

“咱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农家子出身,但心里其实很忌讳别人拿此事说咱。”

“总觉得他们是在嘲讽咱出身低微见识短浅。”

“咱天下都能打的下来,见识哪里比别人差了?”

“所以咱总喜欢反驳别人,不论别人说什么,咱都要和他们说出点不一样的地方,然后压倒他们。”

“这样他们才不敢对咱不敬,才不敢欺瞒咱。”

“慢慢的就养成了习惯,听到什么都想反驳几句。”

“可是和马钰接触的时间长了,听他讲了这许多东西。”

“咱也不得不承认,出身确实限制了咱的眼界,很多东西咱是真的不懂。”

“咱也可以反驳他,将他贬低的一无是处,但咱骗不了自己啊。”

“别的事情咱们还可以说,少了谁都会有其他人顶上来。”

“可马钰不一样啊。”

“少了他,咱们就真的再找不到另一个人来顶替。”

“当时咱就在犹豫,继续纠结他的来历还有意义吗?”

“他的学问是哪来的重要吗?”

“强行去追查他的来历,怀疑他的用心,最终只会离心离德。”

“只要他愿意为咱们所用,只要他肯和咱们一条心,咱就当他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又如何?”

“这次的事情,终于让咱下定了决心。”

“不查了,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把那些追查他来历的人手,放到更有用的地方去。”

朱标的心情比方才更加惊讶,他没想到自己父亲内心竟然想了这么多。

但随时而来的,就是深深的敬佩:

“用人不疑,爹您太英明了,难怪那么多英雄都愿意追随您。”

朱元璋严肃的道:“没有用人不疑,人心是善变的,今日忠诚不代表明日也会忠诚。”

“不论用谁都要留个心眼,免得被骗。”

朱标连忙道:“我知道,但该信任的时候就得大胆的放手让他们去做,否则他们束手束脚,往往会坏事的。“

“您用徐将军、常将军他们不就是如此吗。”

朱元璋笑道:“以后好生与马钰接触,要用感情笼络他。”

“如果你们的关系,真能如我和天德、伯仁这般,就更好了。秒璋結晓税蛧 芜错内容”

“但切记要多留个心眼,监视他的人绝不能撤掉。”

“而且定期就要替换,以免那些人反过来被他收买。”

朱标郑重点头,道:“我知道,不给他犯错的机会,这也是为了他好。”

朱元璋欣慰的道:“不错,看来你是真懂了,那咱就放心了。”

父子俩又聊了一会儿用人之道,当然都是朱元璋教,朱标只有听的份儿。

等这个话题谈的差不多了,朱标才重新说回原来的话题:

“明年重启科举的事情,需要如期开展吗?”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暂停。”

朱标不解的道:“为何?“

朱元璋说道:“明年咱会动一动孔家,如果马钰推测的有人在动国家财税是真的。”

“咱准备两件事情一起办,借此机会杀一批人震慑人心。”

“然后再以重启科举来安抚他们。”

“如此一来,儒生们还不是任由咱们拿捏。”

“我明白了。”朱标恍然大悟,然后眼神一冷,道:

“这一次最好能顺带着,把东南的士绅宗族也一并解决一部分。”

朱元璋微微点头,问道:“东南士绅宗族势力强大,需要一个得力的人亲自去坐镇方可,你以为让谁去查办为好?”

朱标知道他在考验自己,将朝中大员回想了一遍,很快就锁定了一个人选:

“您觉得杨宪如何?”

朱元璋不置可否的道:“为何让他去?“

朱标说道:“他曾经担任过检校,对于如何查人查事非常熟悉。”

检校是一种临时性的官职,在以前是暂代某某某职务的意思。

但在朱元璋手里,检校又充当了别的功能。

比如他会临时派遣一个人,去某个大将身边暂时担任某个官职。

实际上就是去监视那个大将的,这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

之前杨宪就被派到李文忠身边,任务执行的很完美。

他也是凭借这个功劳,才被提拔进入中枢的。

朱标说他当过检校,其实是一种美化的用法,暗指他当过密探。

但只是当过密探,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

朱标接着又说道:“上次表弟点评天下英雄之后,我派人调查了一下杨宪,发现他确实是个小人和酷吏。”

“让他去东南,是定然能执行好这个任务的。”

“而且他与李相有仇,一直想取而代之。”

“只要您稍加暗示,相信他会很积极的。”

还有句话他没有说,像这种小人,事后杀了泄民愤也不会觉得愧疚。

但这层意思大家心里自然是都明白的。

所以朱元璋笑了,笑的非常开心:

“哈哈……不错不错,方才咱与你说的用人之道,你是真的听进去了,这样咱就放心了。”

父子俩又就着这个话题,深聊了如何动孔家,又如何针对儒家和东南士绅宗族。

直到有了大致的章程才算是结束了这次聊天。

之后朱标也没有再多呆,起身告退离开。

走出乾清宫大殿,他长长的吐了口气,然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表弟出身来历的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事实上,他才是最早开始调查马钰的人,之后的调查也一直有参与。

岂能看不出其中的漏洞。

按照马钰的学识,他的家族得非常庞大才行。

而且还必须要时常与外界接触,否则就没办法收集那么多书籍和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会不留下一点痕迹。

就算经历了战火,总会留下一点废墟吧?

他们居住地的邻居,也应该会有一些印象吗?

总之,马钰留下的漏洞实在太多了,多到根本就不需要仔细去推敲,只要不是傻子都能一眼看出来。

但他对马钰真的很有好感。

最开始是因为这个人才是自己发掘的,马钰表现的越好,他就越与有荣焉。

之后又成了自己的表弟,和自己一家关系都非常好。

后续又经过一次次接触,他也打心眼里接受了这个表弟。

对于马钰话里面的漏洞,他也只当没有看出来。

但他很清楚,自己能看出来的东西,自己父亲肯定也能看出来。

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

虽然有母亲和自己在,他不会拿马钰如何。

可一直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今天,事情终于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

这让他一直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想到这里,他眺望马钰的住所,心道:

表弟啊表弟,你可不要让表哥失望啊。

——

另一边,目送儿子离开,朱元璋也无声的叹了口气。

他又怎么可能真的完全对马钰放心。

但他也能看得出来,自家老婆、孩子,都已经认可了对方。

如果自己再折腾下去,闹的收不了场……

算了,何必呢。

当然,他之所以放弃追查马钰的来历,也是有前提条件的。

其一,马钰的无可替代性。

以前他总觉得,治国不就那样吗?

我不懂还不会看史书,照葫芦画瓢吗?

但听了马钰的讲课他才知道,史书上记载的都是表面化的东西。

真正的奥秘,从来都不会写在纸面上。

至少不会直接写在纸面上,而是藏在水下。

没有人指导,是真的摸不着窍门。

现在有个人不吝啬自己的学识,肯教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其二,自从马钰出现,自己一家子确实都在变好。

老大变得越来越有明君之相。

老二老三的脾气他岂能不知道,那是一个比一个傲慢目中无人。

他也教过,可是并无什么效果。

和马钰接触久了之后,老二竟然混了个大侠的名头。

就连老三都变得谦虚了许多。

采用了他提出的‘先明是非,再教权衡’教育方式,其他孩子也是肉眼可见的变好。

其三,马钰确实是个孤儿,锦衣卫可以确凿的追查到五年前。

一起逃难来的难民,不少都是看着他长大的,这是做不了假的。

谁家舍得把孩子扔在乱世五年都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基本可以确定,他家族的人早就死光了。

至于他的一身学识,这个问题确实无法解释。

但朱元璋却留意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马钰在徐州乞讨的五年,从来都没有展露过任何不同寻常之处,就是个真正的乞丐。

然后,很多一起逃难来的难民,都说他在昏迷中苏醒后性情大变。

别人或许不会留意到这一点变化,大难之后性情有所变化是很正常的。

但朱元璋可是当过和尚的,他想到了一种可能。

莫非这小子觉醒宿慧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没有什么庞大的家族,也没有那么多长辈,这所有的知识都是觉醒宿慧后获得的。

只是宿慧之说太过虚无缥缈,说出来别人也很难相信,还很有可能会被当成异类。

所以他就编造了一个不存在的家族。

当然,宿慧也无法完全解释马钰身上的谜团,可除此之外又实在想不到更好的解释了。

朱元璋也不想再继续纠结此事了。

反过来想想,马钰身后有没有一个如此庞大的家族,重要吗?

就算他们有个家族又能如何,天下已经落入咱的手里了,他们还能夺走不成?

飞龙骑脸还能输?

也是经过一次次心里斗争,他终于和自己达成了和解。

这件事情就此作罢。

以后马钰就是个失去家人的乱世遗孤,被咱的妹子收为从侄。

话虽如此。

一想到马钰经常蛐蛐他,朱元璋就气不打一处来。

咱能让你白蛐蛐了?脸往哪搁?

所以一直等到今天,官吏培训的事情出来,他才借着这个坡把自己的决定说出来。

咱就是看你小子还有点用,才决定不和你一般见识。

以后你要是再敢蛐蛐咱,看咱怎么收拾你。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