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208章 证据〔中〕

第208章 证据〔中〕

"行了,别说人家了。!咸_鱼-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

"那老刘头再怎么说,人家儿子也今非昔比,成为秀才公了.."

"这好日子,还在后头呐。"

眼见得周围的同伴对此事议论纷纷,生怕事情闹大的刘进便是赶忙轻咳一声打起了圆场,这码头上人来人往,备不住便有那多嘴多舌的人。

"哎,二哥说的是。"

"还是说说咱们吧。"

"听说城中蚕丝和桑布的价格,已经有下降的趋势了。"

又是简单的发了几句牢骚之后,人群中的话题便回到了最初的蚕丝和桑布之上,刘进因常年风吹日晒,导致黝黑的脸颊上也重新涌现了一抹犹豫之色。

要不要将自己所知晓的"内情"告知给眼前的伙伴呢?

"都是些利欲熏心的主.."

"要是当初陛下没有将周王殿下改封至开封,而是让其在这杭州府坐镇,这城中的黑心商人们也不敢如此嚣张!"

正当刘进犹豫不决的时候,人群中便是再度响起了义愤填膺的声音。

大明建立之初,为了抹杀"诚王"张士诚在江浙地区的影响力,朝廷对江浙地区的利益阶级进行过一次"重新洗牌",使得这杭州府的百姓们,多多少少都能够分到几亩赖以糊口的土地。?y\o,u¨p/i^n,x,s~w..,c*o?m*

只是时间不久,杭州府勤劳朴实的百姓们便意识到,即便这"江南水乡"的自然条件比之北方要强上许多,但仅靠耕种那粟米小麦却难以负担朝廷高额的赋税。

为此,经济价值更高的桑树便自然而然成为了杭州府百姓耕种的第一选择。

靠着这些畅销大明各地的蚕丝和桑布,彼时杭州府的百姓们结结实实过了几年好日子,人口得以迅速增长,真真正正呈现出"人间天堂"的趋势。

但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杭州府蚕丝和桑布的价格便开始有所起伏,不再像之前那般维持着平稳的水平,导致不少靠着耕地为生的百姓们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官府也审时度势,在收取赋税的时候,刻意压低蚕丝和桑布的价格,进一步加重百姓们的负担。

"行了,哥几个别愁眉苦脸了。"

"跟你们说个好消息。"

许是感受到周围同伴低沉的情绪,一向为人坦率豪爽的刘进猛然提高了嗓音,似是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并在周围诸多汉子惊喜的眼神中肯定道:"我得到确切的消息。"

"用不了十天半月,城中织坊便会陆续发放工钱。"

"到时候,蚕丝和桑布的价格即便有所下降,也不会跌的太狠,咱们哥几个咬咬牙,总能扛过去的。¨咸`鱼_看¨书-网. ^首-发,"

哗!

此话一出,码头凉亭下便是一片哗然,原本无精打采的汉子们顿时面露不敢置信之色,其中还有人下意识尖叫起身,惹得身旁路过的百姓纷纷向其投来诧异的眼神。

"大狗,你低调点。"

望着眼前喜形于色的同伴,刘进不由得佯装不满的训斥了一句,但眼中却没有太多的不满之色,毕竟他也能够理解这些同伴激动的心情。

城中织坊每早一日发放工钱,他们的妻子或者母亲,便能提前用蚕丝和桑布去缴纳赋税,无需等到最后关头,价格最低的时候,方才能向官府交税。

"二哥,这是真的吗?"

"城中那些织造商们会这么好心?"

悻悻的挠了挠头之后,自知有些失态的"大狗"便是赶忙坐回了之前的位置,并刻意压低声音询问道,脸上涌动着一抹狐疑之色。

不是他不相信刘进,实在是这个消息有些过于"突然",完全不符合他对城中那些商人"敲骨食髓"的印象。

"自然是真的,"嗤笑着点头之后,刘进满脸鄙夷的嘲弄道:"他们自然是不会这么好心,但架不住今年的风声不对,这些人人也怕把事情闹大喽.."

"是燕王殿下?"

在场的这些汉子们虽然不如刘进那般聪明,但也算不上"蠢人",不过是几个呼吸的功夫,便琢磨出这反常举动背后所隐藏的前因后果。

"可不呗。"

不待刘进做声,身材魁梧的"大狗"便是神色复杂的感叹道:"嘿,这回朝廷可算是做了一回好事了,要是每年都能来这么一回,就好喽。"

"你也是想瞎了心。"话音未落,另一道笑骂声便是接踵而至:"这种事说破大天,也就是个所谓的低买高卖。"

"城中的那些商人们在明面上可没有触犯半点律法,朝廷又能拿他们怎么样?"

听得此话,围坐一圈的汉子们尽皆涩然,眉眼间涌动着不甘和无奈的神色。

这话倒是没错,那些织造商们在明面上却是没有触犯半点律法,毕竟朝廷又不能将蚕丝和桑布的价格写在"大明律"当中。

"谁说他们没有触犯律法的?"

正当众人面面相觑,气氛有些冰冷的时候,刚刚说话的"大狗"便是愤愤不平的反驳道:"要我说那燕王殿下也是糊涂,光想着查那吃力不讨好的商税。"

"那些商人世代经商,谁家手里不准备着应付朝廷检查的假账本。"

"燕王殿下领兵厮杀没说的,那绝对是一点不带丢分的,但查这些假账本,那不就是瞎子过河,摸不着边吗?"

或许是猜到了"大狗"接下来要说的内容,被众人视为主心骨的刘进顿时变了颜色,挥手阻止道:"大狗,你今天的话有些多了。"

"二哥,你让我把话说完!"

此时的"大狗"明显是有些激动,不管不顾的愤怒道:"商税不好查,就去查田税啊!"

"咱们杭州府的可都是有数的,按照田册挨个去查啊!"

"耕田种地,缴纳赋税,这都是天经地义的。"

"可那些商人是怎么做的?"

此时此刻,不仅刘进脸上露出了惊恐不安的神色,就连其他的汉子们也是表现出坐立不安,不断左顾右盼,生怕他们的谈话被旁人听了进去。

"他们为了逃避田税,纷纷将田地挂靠在佛教寺庙的名下,从而免去积少成多的田税。"

"但光是此等方式,那些商人又不放心,于是他们又干了什么?"

咕噜。

吞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已有胆小的汉子被吓得脸色惨白,大口的喘息着,大狗今天这是怎么了,情绪为何如此激动?

这是要道出杭州府城最大的秘密呐。

"他们令自家子弟出家为僧,坐享其成。"

在刘进及诸多汉子惊恐的眼神中,一名操着身材魁梧,操着南京口音的壮汉幽幽蹲在"大狗"身旁,好似自来熟一般,接过了话茬。

"官府明知这些人是假僧侣,但依旧为其发放了证明身份的度牒。"

"几位兄弟,我说的对不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