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3-y\e-w·u~./c_o-m¨"
"趋利避害乃是人的本性,朝廷唯有制定完善的税收制度,方才能够对地方上的富绅豪商们予以制衡,并且提高朝廷的财政收入。""如此,哪怕是地方上发生天灾人祸,导致粮商减产,朝廷也能够拿出足够的钱粮予以赈灾,而不是按照惯例,单纯的自其余省份拆借粮食,让朴实的百姓们承担粮价上涨的恶果。"尽管惊叹于眼前翰林学士"刘三吾"不怒自威的气势,但曹爽仍是紧皱着眉头,尽量详细的分析着大明商税存在的漏洞。俗话说"士农工商",几乎历朝历代的君主高官们都有些瞧不太上那些生性逐利的商人,唯有偏居一隅的前宋受限于贫弱的军事能力,被迫发展商业,并从中收获了巨大的利益。为此,朱元璋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决定"禁海",不准民间的商人们在私下出海贸易,但也刻意留了一个口子:对于主动前来大明通商的"异国"商人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这些"遵纪守法"的异国商人们,也成为了大明商税的主要"纳税人"。"具体怎么个收法?"闻言,朱元璋将眉头皱的更紧,心中涌现出一抹无力感。^@6?1__看D′书?>3网& ^无??错$¨内?|容¨:o作为一国之君,他何尝意识不到大明的商税,在中央财政的占比中有些太低了,但有资格缴纳商税的,往往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地主豪绅,这些人有的是办法逃税漏税,在明面上根本挑不出毛病,他自然也没有由头整顿提高商税。"强化税课司的职权,追根溯源。"大道至简,大明商税涉及到的品类项目虽是多种多样,但办法总结起来无非也就是严格筛查,杜绝官商勾结罢了。事实上,大明的商税之所以远低于前宋,除了朱元璋自身目光短视的原因之外,还与落后的收税方式有关。为了方便统计,几乎历朝历代收取商税的地点都是设立在城门处,但此举却是直接导致导致官吏可以趁机中饱私囊,并为商人们提供庇护。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层层关系网的保护下,即便商人愿意缴纳足额的赋税,最终上缴朝廷的也是十不存一。与此同时,通过"官商勾结"尝到了甜头的官员们也会自发维护商人的利益,阻碍朝廷改革整顿商税的步伐。这也是明朝财政在"隆庆开关",大量白银涌入大明,却依旧未能焕发生机的根本原因。_?e小?说¤Ce_M[:1S.* ~);无?错°内,容(不过所幸在洪武朝,皇权还牢牢的凌驾于沆瀣一气的"官商"之上,一切还来得及。"先生所言,咱会好好考虑的。"怅然若失的点了点头之后,朱元璋便有些疲惫的将目光投向窗外,似乎能够一眼千里,直抵传闻中享有"丝绸之城"美誉的杭州城。历朝历代的改革,就没有不死人的。他几乎可以预料到,一旦自己在朝中透露出有意整顿改革商税的念头,必然会引来一场滔天骇浪。"或许在老爷子看来,我大明的根基在那些广袤的田地,但正所谓人力终有穷尽时。" "我大明的田产终究是有数的,但这商税在某种意义上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大明的税收政策制定的越完善,国库便会越富裕。"曹爽虽然没有"读心术"的本事,但瞧着朱元璋那满脸凝重的模样,倒也能大概猜到其心中所想,无非担心朝廷"与民争利",会导致地方上的富绅豪商们不满。可赋税乃是影响国祚的重要因素,岂能因为顾忌一时的"骚乱"便对其置之不理,予以默认?在原本的历史上,享国二百余年的大明之所以盛极而衰,并在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其根本原因只有三个字:没钱了。诚然,明朝末年正值历史上罕见的"小冰河"时期,并饱受"内忧外患"的困扰,被关外的建州女真和陕西食不果腹的灾民们轮番肆虐。但稍微想想便会知晓,明朝固然受到了"小冰河"的影响,导致粮食减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但占据辽东苦寒之地的女真人,受到的影响只会更大。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朝廷难以在普通百姓身上收到足够的赋税,继而支付辽东高昂的军费;因为迟迟领不到应有的军饷,甚至挨饿受冻,理应身负国仇家恨的将士们士气萎靡,斗志低下;因为无心恋战,从而出现了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百姓民不聊生,将士挨饿受冻,早已油尽灯枯的大明如何能够不亡?相反,假若大明在开国之初便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商税制度,能够从江南的富绅豪商们身上收取到商税,莫说区区一个建州女真,即便是云贵川三省的土司们同时起兵造反,大明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将其横推。"咱当然知道收税的好处。""可朝中.."闻听耳畔旁响起的声音,朱由校心事忡忡的点了点头,并不由自主的收回了目光,似是有些欲言又止。如今的大明虽然还未曾出现在后世人尽皆知的"党争",但朝廷内部其实也存在着不同的派系,其中势头最猛的,自然是与"淮西勋贵"沾亲带故的淮西派,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两年前刚被朱元璋处死的李善长。而另一派,则是靠着"科考取士",迅速得以壮大的浙东集团,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号称"神算子"的刘伯温。为了能够在朝野间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两派官员明争暗斗,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全靠朱元璋压着,方才没有影响到朝廷的正常运转。"长痛不如短痛。""一旦倭国的白银流入咱们大明,这商税可就不像现在这般可有可无了.."见眼前作为百官之首的"刘三吾"依旧迟迟下不定决心,已是渐渐摸到其脉络的曹爽索性直接使出了杀手锏:"老爷子,这是蒙元朝廷的存档.."说话间,曹爽便自顾自起身,将摆放在桌案上的一封有些早已发黄褪色的卷轴递到了朱元璋的手中,清冷的话语中充斥着令人难以拒绝的蛊惑味道:"依着上面的说法,南宋朝廷在临安告破之前,每年依旧能够拥有高达两百余万两的关税..""反观咱们大明,去年收取的关税商税全部加起来,能有十万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