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资金压力很大
“为了让大家伙更好的种庄稼,东家特意写了一首关于如何种地的诗歌,请大家伙都好好的记一下。§幻?想?姬÷ =首&发?”
读报员说着,念了起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他一边念,一边向周围的百姓进行讲解。
但这个年代,还没有气节一说,即便读报员讲解了好几遍,仍有不少的百姓没有听懂。
“大家伙没有听懂也没有关系,接下来的一年,每次过来的读报的时候,我都会再讲解个一遍,然后,每到了种地关键的气节,我也会提醒大家伙。”
读报员说道。
“那就谢谢小哥了。”
那些百姓纷纷拍手称赞。
接下来,读报员开始念后面两个版块的内容。
作为演出队的编辑,冯高远对于这些百姓喜欢什么,已经很清楚,由他亲自把关的剧本,自然深得这些百姓喜欢。
还有那些趣闻,听得他们是捧腹大笑。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来说,能有这样的消遣,已经相当的奢侈。
听完之后,有不少的百姓意犹未尽,让读报员又将报纸念了好几遍,这才作罢。,w′u+x?i¢a+n+g′l`i-.,c¢o!m`
单单一个永安县县城,就有着七八个读报员,每个村里人少的则是有着一个,人多的则是两个,其他县城也是如此。
这使得云寒报社的名头,很快的打响,街头小巷,田间地头所议论的,都是这云寒日报。
也不怪这些百姓的反响这么大,要知道,在这个通讯和交通手段低下的年代,许多百姓一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县城。
而县城之外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未知的。
现在有了云寒日报,那些未知的世界在他们的脑海中变得鲜活起来,让他们得以知道,外界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而随着他们的离开,金川日报的消息也彻底在丰水镇传开了。
大康娱乐方式匮乏,通讯和交通也同样匮乏,很多百姓一辈子的生活范围就是村子周边,去镇上赶个集就是出远门了,对外界几乎一无所知。
但是这不代表着他们不好奇外面的世界,只是以前没有了解的渠道而已。
报纸的出现,极大的满足了百姓对于外界的好奇。
不过,唯一让这些百姓感到不好的地方,就是报纸发行的日期间隔太长,许多临近村的村民,纷纷跑到报社,向冯高远请求,每天发行一次。??优1±.品:&×小?×说<@?网×= $=?更?}\新?-.最+,全·?;
这种事情,哪是冯高远能做主的,他当即找到了赵寒,说明了此事。
对于这些百姓的热情,赵寒预料到了,只是没有想到,效果会比他想象的还要好一些。
他想了一下,便让冯高远将发行日期改为三天一次,一来是内容的编写以及报纸的校正和印刷,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还有运输的时间也要算进去。
若是一两天发行一次,时间上就太赶,容易出纰漏,三天已经是极限。
至于这中间空出来的时间,赵寒让冯高远通知那些读报员,将每期发行的报纸接连念三天。
冯高远原本还有些担心,一份报纸接着念三天,百姓都会听腻了,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但结果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根据各地反馈回来的结果,这三天来,各个读报点都是人山人海,围的是水泄不通。
而随着日报的不断发行,各种政策推行起来也轻松了许多。
就比如,赵寒在一期报纸上号召各村镇成立民兵队,很快,各地就组织起了自己的民兵队,进行治安的维护。
知道这个情况后,李婉儿的心情很是复杂。
大周的百姓,对于当兵可是相当的抗拒,但凡良家子,不是实在走投无路,根本没人去应招。
这使得朝廷征兵,每次都征不满,剩下的缺额只能强行抓壮丁。
而现在,他们能自发的组织起民兵队,帮助维持治安,这在之前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让身为报社主编的冯高远,也是意气风发,这些天走路都是带风的。
作为一名读书人,没有什么比教化万民,更让人有成就感了。
这也使得他工作起来愈发的卖力,对于那些内容的审核也是愈发严格,生怕出现哪怕是一丁点差错。
然而这一天,他却有些糟心。
原因则是来自于赵寒。
昨天快要下班的时候,他正准备回家,赵寒就找了过来,让他在报纸上做广告。
当时冯高远就拒绝了。
在他看来,报纸可是教化万民的工具,如此神圣之物,岂能沾染上铜臭之味。
这也就是赵寒,若是换做其他人,冯高远早就开喷了。
然而,赵寒还是一力坚持,冯高远晚上回去一宿没有睡好,思前想后,觉得还是没有办法答应,是以一早就来到了赵寒家中。
“东家,这教化是教化,生意是生意,岂可混为一谈?”
冯高远刚一坐下,就抱怨道。
“那我问你,若是没有经济来源,咱们拿什么办报纸?”
赵寒掰着手指头说道:“你是知道的,这纸张要钱,印刷也要钱,还有工厂的工人以及读报员的工钱,另外,还有运输的费用,这些每天算下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如今商会的资金压力很大,若是报社能自己创收一部分,这样,商会的压力也会缓解许多。”
赵寒不像这个年代的读书人,有着一些迂腐的想法,在他看来,投放广告又不影响报纸的内容,只要严格把控宣传的产品,就完全没有问题。
放着这么好赚钱的机会,若是就这么浪费了,才真是暴殄天物。
“可是......”
冯高远想要反驳,一时间却想不到合适的说辞。
就在他卡壳的时候,柱子却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身为影卫的负责人,柱子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已经沉稳了许多,几乎很少见他如此失态的样子,这让赵寒和冯高远心里都咯噔一下。
冯高远识趣的往后坐了坐,不再言语。
“怎么回事?”
赵寒开口问道。
“东家,碧水城出事了!”
柱子说着,将一封书信递到了赵寒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