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狗狗看书 > 隆万盛世 > 1458大修条例

1458大修条例

“宗禄之事太大了,非当代才有。′1+4?k,a^n?s?h*u/._c!o~m?”

魏广德有些喃喃道,不过随即心里就是一动。

张居正早不提晚不提,这个时候单独和他说起宗室之事,怕是也是有什么想法才对。

想到眼看着朝廷财政收入保障,难道他打算借这个机会把宗禄什么的定下来。

想到这里,魏广德冲张居正拱拱手苦笑道:“叔大兄,我是没什么想法,不知可是叔大兄有想法?”

“呵呵,自弘治、正德朝起,地方省分无力支付宗藩禄米就已经爆出,到嘉靖朝时尤甚。

记得当初翰林学士霍韬就上书说税收有限,而宗禄需求却无止境,再过几十年,可怎么维持下去。

之后户科都给事中管怀理、工部郎中欧阳铎等人,还有那御史林润也都先后上疏,之后才有了李公修著《宗藩条例》之事。

不过当时我记得修著时李公还很感叹,若不能按林御史之言,限制宗禄,怕是会不可收拾。”

张居正还在回忆过往,魏广德却注意到张居正说林润当初曾提到限制宗禄。

有一点可能后世人许多不知道,明朝宗禄难题爆发,其实源自嘉靖朝。

别看弘治、正德朝时地方就因无力支付宗禄而向朝廷求援,但当时还属于偶尔、个别现象。

真正全国宗禄难题爆发,就源自嘉靖朝,绝大部分有王府的省份都爆出无力支付宗禄,于是开始想方设法拖欠。

魏广德已经大致猜到张居正的盘算了,眼看着明年各地赋税大增,如果不尽早拿出解决宗藩禄米的办法,那就会有大批赋税被各地宗藩拿走。

好吧,大明的官员,实际上天然就对失势的宗藩无感。

虽然也对其中一些人无生计觉得怜惜,但绝对不会因此就把官府钱粮用在他们身上。

而林润限定宗禄的提议,怕就是张居正打的主意。

以近两年朝廷应该支付的宗禄为基,不增不减,以后随便宗室如何繁衍,都在这个宗禄总额里发放禄米。

不过张居正没有明确,魏广德也不好插话。

果然,接下来张居正就开始讲述他的想法。

按照当初林润的建议,以上年宗禄为基准,折色后发放禄米,设为永额,以后宗室人口增减,这笔宗禄都不变,算是彻底把宗禄难题丢出去,让各支宗室自行分配。

魏广德听张居正侃侃而谈,他只是不经意的瞟了他一眼。

张居正的办法好吗?

对大明朝廷来说当然是好的,但执行情况可就未必了。?s/s¨x¢i~a,o^s/h·u!o\._c′o~m¢

设定总额又如何,地方上没钱,或者有钱被农用而没钱,无力支付,宗室又能如何?

根本无法绝对拖欠宗室禄米的难题。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句话:宗室没有权力。

在大一统王朝体制下,权力最终决定了社会资源分配。

朱元璋虽然给宗室制定了很丰厚的俸禄制度,但并没有给宗室多大权力。

或者说曾经给了一部分权利,但是被朱棣又夺走了。

特别是朱棣削藩以后,宗室既不掌握兵权,也不掌握政权财权,凭什么指望文官们控制的政府每年把大笔的财政用于宗室俸禄?

明朝宗室俸禄不由中央直接发放,而是由各个省代为发放。

明朝财政收入分为“起运”和“存留”,“起运”的就是要送到中央的,“存留”就是留在地方的部分。

宗禄一直从“存留”的部分里边开支,宗室能不能领到俸禄,能领到多少,要看地方官员的脸色。

明朝中后期,皇帝的正税官员们都敢大量拖欠,何况是皇帝家亲戚的工资?

当初隆庆皇帝登基诏书里大赦天下,还有册封太子的诏书,就包括对之前余税的豁免。

地方官府和士绅豪强勾结,以各种理由拖延赋税,没有按时向朝廷纳税,就等着朝廷出现大好事儿时一道豁免的旨意下发,就把帐消了。

现在地方上不敢这么干了,除非不想要头上乌纱,因为张居正给他们套上紧箍咒,那就是考成法。

不能按时上解税银的官员,一律按照不职评判,也就是考察为下等,这样的官能够降级录用就得烧高香,大部分是直接罢官的。

其实按照张居正的法子,只要把宗禄拖欠也纳入考成法,所有难题都解决了。

对官僚体系稍有了解的都可以理解,凡是有规定但不考核的事情,可以肯定很快就会被荒废。

宗室俸禄不计入考成,那就必然变成“狗不理”。

魏广德不清楚张居正在设立考成法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故意漏掉,反正魏广德能感觉到,张居正目的不纯。

不过也是,朝廷本就艰难,为何还要花钱养着这帮蛀虫。

“大改《宗藩条例》,善贷以为如何?”

而那边,张居正已经把他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抢在朝廷赋税大增前把《宗藩条例》改了,把宗禄也纳入其中,以此消除后续对朝廷财政的影响。/l!k′y^u/e·d`u¨.^c~o?m+

“叔大兄,此事倒是可行,不过当前的禄米,其实对朝廷都是一个沉重负担,以当前为基,一些省份依旧承担不起啊,需要从别省调支。”

魏广德叹气道。

“唉”

张居正长叹一声,苦笑道:“你说的我如何不知,可有什么法子,除非再折色,可宗禄折色已经很厉害了,不能再折了。”

“我记得当初李公在时也说了,当日修著《宗藩条例》时就已经发现诸多问题,只是兹事体大,又因先帝年事已高无法理事,故未全其功。

叔大兄若真要大修条例,这些当初遗留下的问题怕是都要解决,其中少不得帮宗藩获得些利益,否则必然大乱。”

魏广德是在提醒,别一味的打压宗藩,现在和国朝之初已经不同,特别是宁王案后,天下宗藩谁还有谋逆的心思和能力。

当然,一样米养百样人,说不定还有头脑发热的藩王想谋逆一次,但只会是少数。

绝大部分宗藩已经被养成猪,已经没必要继续打压了。

不打压,自然就要释放,在魏广德看来,借助大修《宗藩条例》,把宗室各支里有意上进之人和宗室剥离开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其实,嘉靖朝就已经开了口子,允许宗室参加科举,只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人报名。

不是宗室里真没有读书种子,而是朝廷虽然允许科举,却没有给出详细条件。

说到底就是给了个说法,但没有实施细则,其实就是空谈,根本就没落到实处。

想到这里,魏广德继续说道:“每每思及先帝为何要制定这《宗藩条例》,叔大兄可曾想过?”

“嗯?”

张居正抬头看了眼魏广德,低声道:“是为了限制宗藩。”

“不错,只不过到嘉靖朝,宗藩实力早已大弱,先帝自然不是为了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削弱而让李公修著条例。

说到底,其实就是在为宗室未来着想,寻找解决宗室问题的法子。

只不过到那时候,先帝已经不行了,所以才有李公说未尽其功的原由。”

魏广德接话道,“其中开的口子,我觉得可在此次大修中详尽叙述。”

“哦,善贷以为哪些方面需要改动?”

张居正面色不变,开口问道。

“其一,准许宗室出仕或者分宗,皆为可行之法。

允宗室子弟参与科举出仕为官,或者分宗单过,不再为宗室,入民籍,朝廷按其爵位拨给官田宅邸做个了断。

其二,自宣宗起,宗室婚配限定为就近婚配,且不得为京官这条,也因修改为本人,不涉及家族子弟”

魏广德开始把许多对宗室不公的一些条例开始一一列举出来,其实许多之前朝廷里就有官员提出过,特别是关于婚配之事。

说到底,宗室女许多也是杰出的,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书香之家子弟自然也有想法。

但自宣宗开始,虽然命令宗室婚配选良家民户,但却禁止姻亲家族为官,也就是说官员不能和宗室结亲,除非愿意辞官。

如此,虽然断绝了宗室和官员之家联姻,壮大实力的阴谋,但也彻底堵住了书香门第和宗室之间联姻的可能。

只要和宗室联姻,就意味着自家不能参与科举,可想而知后果有多严重。

而自弘治朝起,就不断有官员上奏此例不合时宜,断绝了人才入朝的机会。

他们提出修改宣宗的政策,那就是仅限联姻本人不得为官,其他子弟不在限制之列。

不过这条善意的修改意见,朝廷却一直没有批准,就算是李春芳编纂《宗藩条例》时也没有能够改动。

要不他之前也不会说宗藩婚配对象,多是地方上“烂人”,好人家怎么可能会和宗藩联姻,那是自毁前途。

魏广德重点在与刺激宗室子弟主动退出宗室,收回玉牒,所以对如何吸引宗室退出说的就比较多。

明代皇族封爵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宗室等级体系,以皇子封亲王为核心,按血缘分封郡王、镇国将军至奉国中尉等爵位。

男性宗室世袭爵位,女性宗室依辈分获封公主、郡主至乡君等称号,配偶享有对应驸马、仪宾头衔。

爵位与禄米等级严格对应,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二千石,最低奉国中尉二百石,女性宗室俸禄按品级递减。

其实在后世,取代大明的满清也有一套宗室袭爵制度,而魏广德当初还真注意过。

虽然不敢说他知道的很详细,但也可以作为参考。

在魏广德看来,清廷制定的爵位承袭制度虽然也不算完美,但相比大明朝的制度还是有先进性,只是有些国情不同,也需要调整。

比如大明限制宗室掌权,清廷就没有这样的要求,宗室许多都掌实权,甚至还领兵在外。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

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

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

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

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而其中最引魏广德注意的则是宗室封爵一般每传一代就要自动降低一级,如亲王死了,其子降爵位为郡王,其孙降爵位为贝勒等。

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但因开国军功或特别受宠等原因授封的王爷可以世袭罔替,世代保有王爷爵位的称作铁帽子王。

有清一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分别是礼、睿、豫、关、庄、肃、怡、恭、醇、庆亲王和顺承、克勤两个郡王。

大明一开始就定下皇子亲王的爵位,还能一直传承,这就导致不管怎么改,大明宗室都会增加王爵,及以此为起点的整个宗室。

而清朝一开始可以说除了铁帽子王外,就没有亲王这样的宗室。

毕竟一代代传承下去,就算上代是亲王,到自己就只有个郡王衔,下一代则是贝勒,直到降为末等。

魏广德用自己思考的语气开口,把宗室降等袭爵直到末等奉国中尉的想法一说,就看见张居正脸上先是惊喜,随后就轻轻摇头。

“善贷啊,此法虽好,可却已经不合时宜。”

说完,张居正还长长叹口气说道:“如果国朝之初如此,尚且可以改革,可今日嘛.”

良久,张居正又开口说道:“何况,陛下也是有私心的,谁不希望自己儿子的爵位高一些。”

魏广德没提什么铁帽子王,大明禁止宗室掌军,根本没有可能积累军功混到那铁帽子王的可能,也就是开国那会儿才有机会。

“降等袭爵,唉,若早上百年,或可改改。

你这是要毁去王府根基,只会招灾,以后这话万万不可再说。”

张居正想想又继续道:“先前你说给宗室补偿,让他们主动分宗倒是可行,分给他们田地转入民籍参加科举或者经商,想来应该有人愿意。

还有取消王府姻亲仕途限制,仅限制一人倒是可以试试,主要还得内廷同意。”

张居正可是知道其中猫腻,低级宗室娶亲都困难,嫁女也是如此。

而其中,礼部和内廷太监权利极大。

顶着金枝玉叶,却只能嫁给出得起钱的平民,也算是奇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